注册

科举那些事:八股文到底是历史垃圾还是古文菁华?


来源:凤凰国学

【导语】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的刚结束,与考试相关的话题无疑是这个夏天的热点。每篇八股文的结构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出题、后股、束股、落下10个部分组成。

推介阅读:

科举那些事:高考题难到哭?看看八股考题你就哭不出来了

科举那些事:怎样成为“天子门生”?曾国藩一辈子的痛

科举那些事:阅卷太严格 他们被考生称为“魔王”

科举那些事:试卷咋保密?唐朝的方法竟沿用至今

科举那些事:慈禧的考试改革为何惹出一场闹剧

科举那些事:古代考生的座位为何建成“包厢”?

科举那些事:古代最严考试搜检 入场竟要排队十几小时

科举那些事:考生进场为啥像个搬运工?

科举那些事:古代竟然这么多免费的“高考房”?

【导语】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的刚结束,与考试相关的话题无疑是这个夏天的热点。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相比,有哪些差别,又有哪些“似曾相识”的地方呢?凤凰网国学频道特邀著名科举史专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兵教授开设“科举那些事”系列专栏,从备考、应试、阅卷、录取等系列环节,揭开古代“高考”的神秘面纱。本文为该系列第十二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科举的考试内容涉及经、史、文学等方面,至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是八股文。到我们现在只要一提到科举,人们就会自然而言地想到了八股文,毛泽东在批评党的文件程式化时也用了“党八股”一词,后来“八股”几乎成为“迂腐俗套”、“陈词滥调”的代名词或形容词。八股文究竟是什么样的文体,只能写出八股文,尤其是能写出优秀八股文的人真的就是无用的腐儒吗?八股文就真的那么容易写吗?

资料图

八股文又称制艺、时艺、时文、八比文,因题目来源于《四书》、《五经》,又分别被称为《四书》文和《五经》文。典型的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用两句说破题目要义,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从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的议论,以中股为全篇的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总共八股,故称“八股文”。通篇要求文意连贯顺畅,结构严谨细密,搭配整齐巧妙。八股文的命题,局限在《四书》、《五经》中,而答题议论内容必须根据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仿摹以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

虽然八股文形成于明代,但其渊源可追溯到唐代的试帖诗和宋代的经义。唐代进土科考试的五言八韵试帖诗,首联即破题,次联有如承题,然后有颔比、颈比、腹比、后比,讲究对仗工整,结构布局与八股文有类似之处。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用经义取士之后,规定经义程文每篇不得超过500字,其作法已与八股文有共通之处,因而王安石常被视为八股文的鼻祖。宋元时文已逐渐演化成从破题到结尾的十个固定段落,为明代八股文的前身。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在总结前代科举考试文体经验的基础上,规定将八股文作为首要的考试文体,只是当时八股文的程式还未成为定式,到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才最后定型。不过,后来八股文的程式也非一成不变,也有作六股甚至四股的。

清代文童试卷

写八股文须兼具经术与文学两方面的才学。如果单纯从文学或者语言学的角度而言,八股文应当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著名文学家周作人先生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附录中对八股文有相当高的评价:“八股文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大关键。八股文不但是集合古今骈散的菁华,凡是从汉字的特别性质演变出的一切微妙的游艺,都包括在内,所以我们说它是中国文学的结晶。” 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也说:“由技巧的讲究方面看,至少我认为,在我们国产的诸文体中,高踞第一位的应该是八股文,其次才是诗的七律之类。”那么,八股文的固定格式是怎样的呢?

每篇八股文的结构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出题、后股、束股、落下10个部分组成。破题往往是一篇八股文成功的关键,因为阅卷的同考官工作量极大,他们首先最关注的破题是否有创意。承题,是承接破题,进一步阐明破题的意旨,起到补充阐发主题的作用。起讲,又称小讲、原起。需要开始模仿圣人的口气进行议论,进一步发挥题意。作者应当把自己当作圣贤的代言人,摹拟孔子、孟子或孔子的弟子等所谓圣贤的语气,在这一部分都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词开头,称之为“入口气”。破题、承题和起讲这三个部分合起来也被统称为“帽子”;入手,又称入题、领上等,是用一两句或者两三句过渡性的句子将文章引入正题。

入手之后,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后四个部分是全篇的主要部分,需要尽量发挥题目的意蕴。这四个部分中每一部分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文字,共八股。起股,又称起比、提比等。用四、五句或七、八句排比文字开始发表议论,要提起全篇的气势。起股以后用一、二句或三、四句将全题点出,称为出题,出题之后是中股;中股,又称中比、中二比,字数多少没有规定,可以比起股略长,也可以比起股短,它是全篇文字的重心,要充分展开议论,将题目的主旨说透。后股,又称后比、后二比、后二大比,句式长短不固定。一般是中股长则后股短,中股短则后股长。这一股要将中股所没有完全阐发出来意思说明白,是全篇文字中最重要的部分。束股,又称束比,束二小比。用来阐发前六股所没有阐发完全的意思,呼应前文揭示全篇主旨。束股可以放在起股或中股之后,也可以省略。

清代岳麓书院学生试卷

八股和六股都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正格,此外还有10股、12股、14股甚至16股、18股等八股文的变体,但是这些变体中的破题、承题、起讲、落下、收结等仍应按八股文格式,不能擅自改变。八股文的写作有严格的字数要求,不过趋势是越写越长,字数不断增加。明代科举程式规定《四书》文每篇200字以上,“五经”文300字以上。清初《四书》文、“五经”文限每篇550字,超过字数则不予誊录。为能更好地表达语义,康熙二十年(1681)规定每篇八股文增至650字。乾隆四十三年(1778),每篇增至700字,遂为定制,一直沿用至清末。

从这些要求看来,八股文是非常复杂的文体。出色的八股文不仅需要符合八股文的基本要求,而且要求对仗工整、合于声律,顺序要敷畅,气势要宏厚,起承转合一丝不苟,最好还能做到委婉而不直率,富丽而不浮华,言之有物。要写出这样的八股文,将《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是最基本的,然后深刻理解其中的每一句的含义,还要精通音韵学、文史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写好八股文,必须具备哲学、史学、文学方面的知识,难度是相当大的。

《儒林外史》

一生受困于科场的《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对八股文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是非常肯定的,他在《儒林外史》中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进士出身的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也说过,八股文的作法“由简而繁,确是一种学文的方法”。经过写八股文的严格训练之后,再去作其他文体,就显得较容易了。

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是,现在很多批判八股文的人可能连一篇八股文都没有读过。更不要说写八股文了。以我们现在学者的文学、史学方面的知识和积累,包括我自己在内,全国恐怕都没有几个人能写出一篇像样的八股文了。我们现在很多人不要说写长篇的八股文,就连写一幅对联都很难符合音韵学的要求。在批评八股文时,能否反思一下我们是否是“苛求”古人呢?

[责任编辑:刘谐]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