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何继善:给地球“号脉” 创立“何氏风格”理论


来源:华声在线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何继善。翁晶波 摄何继善(左二)在大庆油田探测何继善(左一)在国外探测何继善在指导学生实验何继善在野外工作知了在林间不知疲倦地唱着歌,中南大学林荫道上,一片清

他少了当官人的思想

步入“80后”,何继善仍保持着年轻的心态、硬朗的身体和良好的习惯。他早上5点半必然起床,然后散散步。何继善在山区勘探,常常光着膀子往前冲,现在,也喜欢穿短衣短裤。

何继善爱交朋友,乃至养蜂人,他也能称兄道弟。与爱交各路朋友一般,何继善爱好非常广泛,文理兼修,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传统文化、摄影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颇有造诣。

69岁时,何继善“聊发少年狂”,还去岳阳考了驾照,自己动手缝了个布袋子,小心地掖在皮带里面,一有机会就掏出来亮亮:“我是有本的人”。若是得闲,便开上心爱的“凯越”,把夫人搀进车里,到新校区随意转转,就像个尽职尽责的司机。

采访时,何继善对楹联和书法谈兴颇浓,从隶书到行楷,从柳体到魏碑,从怀素到颜真卿,各种字体和书法大家,娓娓道来。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在新田,那地方赏联的氛围特别浓厚,无论红白喜事,各家要送上一副对联,然后一堆人在那里品读。“实际上,那相当于老百姓的出版物,因为地方比较封闭,没有报纸,就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来交流。”还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小时读书,先生交代的作业,每天是一幅小字和一幅大字,写得好的,先生便用笔画一个圈,在此激励下,何继善的字越写越好,圈也越画越多。

这种教育影响了何继善一生,让他能在枯燥的科研中进行调节。走进何继善办公室,便能看到他一幅自书的自勉联:“开域继踪,蓄伟志:通外弘中,因成大业;诚心善教,勉诸生:励精图治,尽展长才。”实际上,何继善的书法,在湖南书法界已经颇有影响,找他要字的人络绎不绝。

何继善常常告诉学生,“无论是为了使自己发展得更好,还是为了以后更好地享受生活,都需要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宽广。学理工的懂得些文可以使自己更好地享受生活,也可以使自己避免思考问题的机械化。”

他认为,应提倡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像美国就规定在读研究生必须要选修两门与专业无关的课程。“我本人也在学书法和摄影,练习书法不一定非要成为书法家。比如应聘时填个表格,你字写得好,人家看了也会觉得舒服。在摄影方面,学习取景、观图也是一种乐趣,这会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南,恐怕很少有院士能像何继善那样,给那么多的中学生做过讲座。迄今为止,何继善已经跑遍湖南14个市州,为中学生等做各种科普报告200多场,听众20多万人次。而且,他还把科普报告的课堂“搬”到了北京、甘肃、黑龙江,乃至国外。

许多的中学生在何继善的影响下,走上了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今年暑假,宁乡一中的一名学生,大学毕业了,就专程来看望了影响他一生的人——何继善院士。

“我很喜欢青少年,跟他们在一起,使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让我感到一种青春的涌动。”何继善说,做报告时,看到他们挤满教室、趴满窗户的情形,内心就感到无比的快乐,也感到培养青年学子的责任重大。

为了做科普报告,何继善花了6万多元购买了多媒体设备,自己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甚至一次左脚严重骨折,他还叫人把他背上飞机,只为完成一次科普报告。

路遇乞讨者,他会弯下身子,放下善款,从不计面值,旁人提醒当心受骗,先生淡然一笑:“骗就骗了吧”;他创立的何继善基金会,10余年来,每年资助20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今年9月8日,是他的大寿,弟子央求不过,他也只同意搞“何继善先生从事地学工作60年”聚会。

何继善先后做过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三任湖南省科协主席,可在相交了53年的老朋友温佩琳眼里,“他少了一个当官人的思想”。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何继善 何氏风格 理论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