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留守儿童超六千万 近一成孩子曾感“被遗弃”


来源: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8月26日《凤凰大视野》 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外出务工,而他们不得不被留在了家里,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就有了这样一个称谓

龙国恩:年纪大了,有些家里有老人的七八十岁的孩子们就不能去打工了,你去打工,老人死了臭在屋里,死了也不会有人看见。

解说:好友村过去靠山吃山,全村人的零用钱基本来自砍伐木材,退耕还林后940亩耕地已经无法维持1000多人口的生计,村民们纷纷外出谋生,几十年过去了村民们用打工赚来的钱盖起了砖混结构的新房。

龙国恩:这些房子原来都是几千块,现在都是几万块。

记者:我看有的房子说是一盖盖好几年。

龙国恩:有的是两三年才盖好,挣点钱了,他就盖一层,盖了一层以后就出去打工然后再盖一层。

解说:龙国恩和老伴曾经为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带过六个孩子,现在孙子孙女们都已经长大也外出务工了,夫妻俩难得过上几年清静的日子,不过说起当年带孙子孙女时的情景龙国恩依然感慨万千。

龙国恩:那个时候我们这个地方没有电话,打电话要到山江去,我跟他们说家中薄弱底子浅,出门打工日行下贱,隔山隔水路程远,白日持久不相见,电话通通都方便好像你在我身边,爸莫说了,个个都掉眼泪都流眼泪。

解说:好友村房子越盖越好,但村庄里的人却越来越少了,由于这里交通不便有条件的村民都搬到了镇里。今年春节长孙回家举办了婚礼,龙国恩希望自己能早日抱上重孙,如果这个愿望今年年底实现,龙国恩和老伴刚刚清静了几天的日子就又要忙碌起来了。

记者:孙子也结婚了那有没有重孙啊?

龙国恩:没有啊。

记者:还没有重孙啊,那有了重孙你还得帮着带。

陈晓楠: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地挣钱,争取或者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没有办法把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身边,同时为了生活和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够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走也回不去的双重矛盾当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可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解说:走在山路上的这个女孩叫龙晓灵,今年六岁了,在家排行老二,每天放学后她都要给地里干活的爷爷送饭,这个季节正是移栽烤烟覆盖地膜的农忙时节,爷爷早上七点下地干活,已经连续干了九歌小时了,晓灵的爷爷今年六十五岁,外出打工已经找不到活计了,全家三亩多地现在全靠他一个人打理。

男:分你点。

记者:不吃不吃,你吃。

男:有个盖盖。

记者:恩,你吃吧,你吃吧,我原来在家里七点钟吃的饭现在有点饿。

记者:小盼有的时候还会做饭啊?

男:会一点吧,她们做不好,也怕她着火,她小的很。

记者:孩子们是去哪打工呢?知道吗?

男:知道。

记者:去哪了?

男:浙江哦。

记者:浙江打工啊。

男:浙江。

记者:这一年能够挣多少钱回来啊?

男:基本有一万块钱,我们在这里种地,种子出钱,栽榖子没有多少钱,这有七亩,一亩有千把斤榖子,干榖子,没有很多,种地吃亏,老了我六十多岁还得上工。

解说:在爷爷看来孙子孙女都很听话,儿子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不妥,只不过孩子们哭闹起来老人会有些心疼。

男:哭,他们有时没看到他爸爸,没看到妈妈有的时候哭一点点,时间长了他们没看爸妈就会哭,等过年了她的爸爸妈妈就回来了,开心一点。

解说:为防止夜里起风把地膜吹走,地里的活今天要全部干完,爷爷吃完饭又继续干活了,晓灵独自一人在田野里采花,爷爷说孩子很听话,上学前她就这么一玩一整天。

陈晓楠:有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比例最高,占50%以上,而有30%的留守儿童是生活在单亲留守的家庭,而且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高达205.7万,从“留守儿童”和父母的联系情况,父母回家的次数和“留守儿童”对父爱母爱的渴望,这三方面来考察“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爱程度有一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88.2%的“留守儿童”只能够通过打电话和父母联系,而其中有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和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8.7%的儿童甚至和父母根本没有联系,还有24.2%的“留守儿童”和照顾他们的成年人很少或者是从不聊天,广东省妇女研究中心完成了一个调查报告,叫《广东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和教育对策报告》,这报告指出说接近一成的“留守儿童”曾经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秋霞]

标签:留守儿童 孩子 记者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