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废科举使传统文化资源发生重要断裂


来源:凤凰湖南

国学大典岳麓讲坛 第一讲 千年科举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三部分)主讲人:刘海峰教授第三个方面,谈一下废科举与中国文化的断裂。到了清代,尤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在西方坚船利炮之下,我们的传统制度,包括科举

推荐阅读: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岳麓讲坛第一讲全文

主讲人:刘海峰教授

刘海峰:千年科举与中国传统文化(三)

废科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

第三个方面,谈一下废科举与中国文化的断裂。到了清代,尤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在西方坚船利炮之下,我们的传统制度,包括科举制度,都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很多东西都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出现了大转换,包括科举制度。尤其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变了,戊戌变法虽然只有百日,但是它曾经要废除八股文,主要考策问和中外政治的关系等等内容。虽然没有成,但是在1901年,因为八国联军打进来,我们打输了,慈禧太后要把戊戌变法的其他方面改了,1901年下诏不考八股文,第二是不再注重楷书,后期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要考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按我们讲就是内政外交之势,1901年8月下诏废弃科举考试,包括很多外国的,很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外交、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清朝末年最后几科的科举,已经朝近代文官考试转化,它的内容已经脱离了八股,它这些题目都要求联系实际。但是,尽管要改这些内容,可是改得太迟了,中国社会因为内忧外患太明显,当时的社会有识之士都要求废除科举,开始是改革,后来先进的改革来不及,所以在1905年9月2号废除了科举,科举制度的废止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中写道:“不吝尝谓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其实科举的改革方案是经过多时期,在1902年制订的改革科举方案,到1911年才废除,慢慢减少了科目,三年一科,但是后来因为内忧外患和其他原因,就提前到1905年实施了,当时由袁世凯、张之洞等人联合上奏废止科举,废除这个科举制度,有很大的影响。在1300年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我们认为废科举是革命的,极具很大影响力的事件,但是过了一百年以后,人们对废科举的看法也更加全面,包括很多学者也产生了思考,比如美国学者罗兹曼,他认为科举制是维系中国地位的正统手段,从而在这一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意义甚至超过辛亥革命,就其现实和象征意义而言,科举的废止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这种转折大致相当于1861年沙俄废奴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不久的废藩。罗斯曼认为这两种是可比的。

有很多学者做过反思,比如萧公秦认为,科举制的废止,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期文化发生最重要的断裂,而知识分子在科举被废以后,在政治舞台上上演一幕幕令人辛酸的悲剧,从此以后不得不面对悲惨的命运。他讲过在新政的时候,出现了一大批学者,成为对社会政局稳定的游民阶层,废科举导致了文化的断裂,特别是群体性的社会心理,产生心理挫折之后,聚集为成为强大的反体制的力量,正是这些在新政改革中产生的社会势力和青年团体,成为这场重要改革的主要掘墓人。余英时先生在2005年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他认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它一直在发挥着无形的功能,将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权利的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多面互动的整体,甚至可以说科举是传统政治、社会文化整体结构的核心部分,所以光绪31年(1905年)废科举之后,持续了2000年的帝制体制也就全面崩解了,1905年的科举废止,在中国传统的现实中间,画下了一道清晰的界限。

我在前两年还发表了一篇论文,谈到在过去科举废止之前,年复一年的举行科举,周而复始,形成一种周期性的变化,人们都习以为常,一旦科举真的被废止了,读书人一时很难适应,大家的失落感和幻灭感都非常强烈。因为到清炒,科举一度被一百多万人提供了生活方式,一旦这种生活方式照片倾覆,他们就会很彷徨,比如清代的一个举人叫刘大鹏,他一听到废科举的消息,就心如死灰。当时的媒体没法记载,但是你现在去分析那些记载当时他心路历程的文字可以看出来,废科举会使得人们对社会的向心力降低,即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后来也发现,促使儒家的制度已经产出,它所带来的政治振荡和文化断裂的后果,远远超出他的想象,而且在科举制度中起最大作用的张之洞,他在1905年废科举后,在后面几年很惊恐,而且在他的文章中表示了悔意,包括袁世凯当皇帝的时候,一度恢复过科举,现在被称为“红线科举”。总之废科举等于动摇传统社会的制度,这是导致辛亥革命帝制被推翻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说张之洞,他提出要存古,就是保存旧的国学。在1907年,他就上奏要求创立存古学堂,而且清朝政府也批准了,在不少省份实行,但是在当时的整个社会,对旧学的看法非常负面,包括书院也是这样。

1901年改书院为学堂,大家都认为书院和科举是落后的象征,纷纷废弃,虽然这些科举制度改了、废了,但是原来的清朝政府很想保留书院,中国传统的学校制度转为八科,当时叫七科之学,就是文、理、商、工,我们不是传统的七科,而是叫经学科,而且划分为经学科,存古学堂堂也支撑不了多久,其实当时的学部也想保留,就是当时的教育部废科举以后建立的学部,它也发布了章程,可是还是没有办法,儒家经学迅速衰落。甚至在1908年曾经有一个大臣奏请过,能够再恢复部分推行科举,设立三科,叫经、史、文学三科,就是在科举制废止以后,传统儒学被迅速边缘化,现在科举制已经被废止将近110周年,明年就110周年。对非科举的评价,我们从教育视角跟从社会政治视角,会有明显的不同,因为科举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具有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但是在教育方面是很好的,因为学堂的兴办受到科举制的阻碍,当时的说法叫做废科举新学堂,科举废止以后,学堂大量的办起来了,包括岳麓书院在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学堂大量增加,但是从其他方面考察,随之而来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失衡,我们今天的人在评价废科举影响的时候,往往看法就会比较多元,比较多样,而不是单一的评价。当然从我们今天来看,废科举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在西学东建的大潮中,我们传统的很多方面都逃脱不了被废止的可能,翰林院没了,包括后来的其他方面也一样,线装书被现在的书籍所取代,帆船被蒸汽机取代,我觉得书院科举,包括这些国子监这些都在大潮中,逃脱不了灭亡的宿命,但是我们今天来看待这些传统社会的,重要制度的时候,就应该更为客观、全面、冷静地分析,而不是像废科举之后相当长时间一样,片面地看待、以偏概全地看待。因为科举是长期实行的,它依靠儒学,使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东亚世界都含有深刻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儒学,包括以科举文化为制度根基的传统文化,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对现代还有影响,包括科举时代形成的教育价值观,对当今的教育还有深刻的影响,比如我们现在重视教育,或者是过度重视教育,对于当今社会具有深刻影响,即使移民到美国去,华人也还是一个最重视教育的区域,东亚也都是这样。

总之无论科举制的是非功过如何,它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要素,或者是中国历史文化一个重要的存在,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科举制度照样存在过,因此深度论证科举制度文化,在今天仍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迷茫、否定、反思的过程,20世纪又是西方文化大行其道的时期,中国从“西学为用”变为自用,在强大的西方文化面前,很多人唯西方马首是瞻,对我们的儒学科举都出现过全盘否定,从以前的东方国子监转变为西方的大学,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尤其是中华的崛起和中华文明的复兴,我们国人也具有更多的自信,清朝末年在西方文化强势的冲击之下,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被时代所淘汰的科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主体内容之一,而我今天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科举 文化 重要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