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湘军班底来自芭蕉山馆朋友圈


来源:潇湘晨报

曾国藩编练的湘军军队。 ▲双峰石牛乡罗泽南故居。 “一水有一水之源,一木有一木之本。” 提及湘军,众人皆知曾国藩。但一本幸存百年的《左氏支谱》里,这句话成了打开湘军最初起源的一道天机:湘军起源于湘

曾国藩编练的湘军军队。

▲双峰石牛乡罗泽南故居。

“一水有一水之源,一木有一木之本。”

提及湘军,众人皆知曾国藩。但一本幸存百年的《左氏支谱》里,这句话成了打开湘军最初起源的一道天机:湘军起源于湘乡的湘勇,湘勇的起源又与罗泽南和湘乡梅桥镇一座几近消失的芭蕉山馆关联。

“现在的芭蕉河早已水干,上世纪50年代还有船可以过,它连接着涟水。”2016年1月6日,梅桥镇芭蕉村的老支书望着家门口不远的地方说道。此时,暮色已浓,村里的芭蕉山雾气重重,不见真面目。

与之不现真面目的,还有近150年前的芭蕉山馆。“只听说芭蕉山下有个学堂,山上还有一块坪,可能是曾经习操的地方。”

还好在中沙镇79岁的左菊芬家中,得见已呈焦黄色的6册《湘乡左氏璇祖支谱》,这套族谱曾藏在熏腊肉的竹篓内,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浩劫。它的幸存将一个孕育着湘军起源的芭蕉山馆浮出水面。 

罗泽南所著《小学韵语》。

彭炳武旧宅。

经世群英,汇聚芭蕉山馆

1862年,族谱将历史定格。左仁先祖原居中沙镇山区,是左菊芬的同族。后入县城经商,渐成富户。祖父业传,嘉庆十五年由湘乡县城望南桥徙居南郊芭蕉山东阁冲。因为家境宽裕,左仁(原名左辉春)才有机会读书,考取举人,长期任职江南,官至代理徐州知府。道光二十七年(1847),他便在芭蕉山下设立私塾,聘请湘中名师罗泽南为自家子弟完成学业。

罗泽南,1807年出生于湘乡贫困家庭(现属双峰县石牛乡),年轻时屡不得志,到1847年才中得岁试秀才。至创办湘勇时,他在湘中各地当塾师长达二十五年,是闻名遐迩的理学大师。他提出的“治国平天下必先格致诚正修齐,始为有本之学,若徒诵于口耳而不先于躬行,是无源之水必不能放乎四海,无根之木不能营其枝叶”的观点对弟子们的影响深远。这种博采众长、自成体系的理学思想在当时动荡的年代里成为指引有志之士的亮光。

芭蕉山,南望衡岳,离县城约25里地,距罗泽南家超过100里,过去少人知,现今无人识。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罗泽南在芭蕉山下就教短短的三年,却成为一支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湘军的发端期。

左仁有两个儿子左枢、左桢,日后左枢成为湘军将才,阵亡于贵州。接着,在开馆的第一年,李续宾、李续宜、李续禋三兄弟也意气风发地率先报到。“每有问难,罗山先生深许之。”而李氏兄弟在此仿佛获得信仰加持,一洗过去顽劣的地方霸少形象,对罗泽南恭敬有加,紧身相随。多年后,李续宾是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宜则当到了安徽巡抚。

另有一位学生也慕名来到了芭蕉山馆,他便是连曾国藩都不服的狂人王錱,湘乡山枣镇人,14岁时便对新事物的认知有了自己豪放的观点:“置身万物之表,俯视一切,则理自明,气自壮,量自宏,凡死生祸福皆所不计。”就是这样一位狂徒,24岁师从罗泽南后相见恨晚,“日夜与讲明善复性修己治人之道”,独服罗泽南,日后成为湘军的分支——老湘军的创立者。

罗泽南这位精神导师以自身的才学与气度为学生一点一点探开新的世界。他与学生亲如手足,他们一同去给学生的长辈做六十大寿,一同登顶芭蕉峰,一同习武,一同晚上挑灯夜读……彼此的激励让罗泽南也意气风发,在同弟子登山时写下诗句:“春风习习收残雨,白云行尽山当户。引领重宵游兴飞,欲上青天揽寰宇。”凌云气势直面扑来。

至1849年时,芭蕉山馆除了左氏自家的学生,其他外来的学生包括后来成名的湘军钟近衡、王錱、王开仍、杨昌濬、朱宗程、康景辉、翁笏登等。当地学者李超平说,芭蕉山馆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传经布道之所,还是一个汇聚本地精英的社交平台。在乱世到来之前,或为保境安民,或为建功立业,这些人已经有意识地做好了准备,创办县级团练甚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责任编辑:石凌炜]

标签:芭蕉 湘军 罗泽南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