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老司城:残垣断壁里藏着一个王朝的背影


来源:红网

老司城遗址大小“凉风峒”。老司城遗址土司古墓群的石马。组图/IC 东经110度北纬29度,老司城静谧、从容而有些孤傲地躺在这里,已近三百年。 三百年前,第34代土司彭肇槐带着雍正皇帝赏赐的一万两白银,

老司城如何建成

修建老司城工程浩大,在这片贫瘠土地上,是什么支撑了它的建设和繁荣?

《明史·湖广土司传》有载:明洪武九年(1376),永顺土司彭添保遣其弟义保等贡马及方物,赐衣币有差,自是每三年一入贡。永乐十六年(1418),永顺宣慰彭源遣其子率土官部长六百六十七人贡马。

在彭世麒一代,进贡楠木的数量惊人,如正德元年贡楠木200根,正德十年献楠木300根,次者200根,正德十三年又进楠木470根。进贡也让彭氏土司收益颇丰。

也有说法称,彭氏土司曾奏名朝廷,请求支持和开恩。一是减免50年赋税,二是关于建都老司城。朝廷允许免50年赋税,赏银200万两建城。

由此,土司王朝可以大兴土木,立刻从长沙、杭州、苏州等地请来各类匠人千余名。因为减免了50年的赋税,溪州百姓感念恩德,义务出工前来修建。

末代土司主动献土

自宋朝以来,中央政权日益巩固和强大,彭氏土司统辖之地日趋缩小。到了明朝,辖地只有3州6长官司,昔日辖20州、称都誓主的霸业霸气早已消失。

不知是何原因,第34任土司彭肇槐决定放弃老司城,将治所迁移至上游10公里的颗砂。这一年是雍正二年(1724年)。此后,颗砂成了司城。

两年后,清廷发出改土归流旨意。又过了两年,彭肇槐决定主动献土。刚惩治桑植和保靖土司的雍正皇帝龙颜大悦,授彭参将,赏银一万两,让他回江西祖籍安家。至此,司治溪州长达八百余年的彭氏土司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身后,留下了一座斑驳的庞大城堡。

王的城池

这座城池,铸造了一个家族历经五代、宋、元、明、清司治长达八百多年的传奇。数百年过去,风霜雨雪洗去了老司城的浮华与喧嚣,只留下残垣断壁、青砖瓦砾,仿佛是历史投射的长长的影子。

整体布局

老司城选址和布局尊重自然

经过20多年的考古发掘,一座土司王城雏形初现——宏伟的宫殿,阔大的衙署,庄严的宗祠,如网的街巷,高雅的书院,高耸的牌坊,圣洁的寺庙,幽静的山庄,肃穆的墓地,悠闲的凉热洞,逸情的钓鱼台,还有练兵的搏射坪,铸造兵器的谢圃……这些功能齐全的建筑或遗迹,形成老司城的宫殿区、衙署区、生活区、宗教区、苑墅区等。而建有烽火台的野毛关、榔溪关、大坪关、龙爪关、飞霞关、百丈关、龙伏关等要塞,则成环状拱卫着老司城。

遗址的整体格局以中心城址为核心,外围其他遗址遗迹沿灵溪河两岸分布。中心城址位于灵溪河东岸5度—20度的半山平缓坡地,海拔高度270-350米,主体建筑朝向为西南向,体现了湘西地区土家族传统聚落建于半山的选址特征。

生活区、衙署区为中心城址的核心区域,前者位于城址北部,城墙围合区域近椭圆形,为土司首领起居生活的空间;后者依于生活区东南侧,城墙围合区域近梯形,为土司及其职官办公和临时居住的衙署政务机构所在。生活区、衙署区内建筑基址分布在依自然山势筑成的多级台地上,道路、排水系统是其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山地建城特殊的交通、排水需求。

重点关注

衙署区

作为土司王的办公场所,衙署区建筑规模宏大,周长408.8米,面积8762.4平方米。衙署区西门残基至今仍出露在地面上,门宽3.4米,以条石作石阶。

老司城衙署区遗址发现了大量用红褐色鹅卵石砌成的精美图案。

宫殿区

宫殿区位于衙署区北侧。形状略呈椭圆形,周长436米,总面积14000平方米。共有四门,并以石灰、桐油胶结。宫殿区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各有一门,城墙的厚度在1米左右,长436米。

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 通讯员 覃遵奎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老司城 王朝 背影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