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87岁学者编撰《两型大典》 曾首倡“长株潭”概念


来源:三湘都市报

张老的桌上、书柜里,看过的资料中黄黄绿绿的便签纸跟密密麻麻的笔记相映成趣。如今,张萍仍默默耕耘于湖南省社科院的大楼里。住同一栋楼的社科院副院长罗波阳,经常看到他周末还往办公室跑。

2009年9月11日,习近平接见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并合影。合影前按标明位次张萍在前排就座留影。

张萍(左一)在中山考察。

1986年5月上旬,张萍陪同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孙尚清主任(左六)为首的国务院考察团考察湘江和长株潭。(本组均为资料图片)

【简·淡味者】

面对“婆婆”,感动而愧疚

采访结束,已是中午。记者提出想去张老的家里看看。

“当然可以。我就不请你们吃饭了啊,没准备菜。一般我不请别人,也不接受别人请客。”张老爽直地说着,笑了。

张老的家明亮大方,几无装饰,只有一幅《桃花源记》的书法挂在墙上。他说:“我家里比较简单,就跟我这个人一样。”

保姆陈姐在张萍家工作已经三四年。她告诉记者:“爷爷和奶奶人特别好,从来不发脾气,吃的也没挑剔。我做什么,他就吃什么。在外面遇到什么好玩的事,爷爷会跟我们讲,把我也当家人一样的。”

这天,像往常一样,陈姐做了3个菜:清炒南瓜、白菜和蒜苗炒肉。“晚上一般吃中午剩下的一点菜,再补充一个菜。”

张萍的夫人刚好外出了。张老说,自己很感激“婆婆”(老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她也是南下干部,原来在省委党校工作,到下面开会,走路掉到池塘里、被狗咬,都经历过。那时晚上没灯,经常赶材料,把眼睛弄坏了。”现在,她只能感受到光亮,看不见形状。“但她仍然管着全部的家事。有时我在家,想帮她的忙,她不让我动。儿子和女儿只周日回家吃顿午餐,然后,我们各上各的班。”

很多人劝张萍:你还在干啊,干啥呢?还不回家照顾婆婆?

面对这些,他总是任你评说。“我很感动,也很愧疚。没有这种支持,我要管家事,照顾她,还能干啥工作呢?”

管不住的脑子,局外人的“笑话”

每天下午5点半下班后,张萍的老伴会到办公室来。如果天气好,两老会一起去烈士公园散步,天气不好,“我们就在办公室的楼道里散步,半个小时,8个来回。”

两人6点45分左右回到家,看半截湖南新闻联播,再吃晚饭。“过去几十年,我从不看电视剧,晚上都在加班看材料。年纪大了,脑子不行了,80岁以后晚上看两集电视剧,调节一下。”

罗波阳还记得社科院流传的“笑话”,“大概是1984年吧,电视剧《霍元甲》热播,大家都追着看。张老不晓得霍元甲是谁,就问别人,大家笑话了好一阵。除了新闻联播,他对热播的东西就像个局外人一样。”

80岁之后,看两集电视剧的尝试,给了张萍意外的收获。“看剧的这两小时,脑子是真正得到休息了的。我的脑子不听话,吃饭时在想思考的问题,睡觉也想,散步也想,根本管不住。”张萍说,几十年了,他都是靠吃安眠药睡觉。“就吃这东西,一晚上还得醒来好几回。”

“但现在看电视剧,一下子就转过来了,这两小时能真正放松。失眠也有所缓解。”不过,即使看电视,他也不闲着,同时自己做穴位按摩。

淡味人生

张萍一直不记得自己的生日。通常他和老伴两个人过生日,去吃个涮羊肉火锅或者快餐。

80岁那年,社科院的领导要给他过生日,张萍先提了3个要求:不请家里人;自己出钱;不收礼。一共两桌,他出了1800元钱和两瓶酒鬼酒。与老伴的钻石婚纪念日,老两口偷偷去吃了肯德基,“觉得很幸福”。

静,静,静;淡,淡,淡。

失眠醒来时,他会在心里一遍遍这样默念着。

“心静才能安心。淡味人生,把名利、争斗看淡,不要东比西比。淡然,心里才能平衡。”所以,他与世无争,一心工作。“我是一根筋、一个魂,就是不虚度年华,对得起社会、人民和自己。我没个人追求,这就是我的追求。”

张萍是河北藁城人。藁城离三国名将赵子龙的故乡正定很近。小时候,张萍的梦想是“做个大英雄,成就一番事业”。9岁时,他自己编了6章《小人国的故事》,经常讲给同学听。

后来,热血少年张萍的追求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智囊。如今,早已合格、卓越的他,仍奋斗在路上。

■文/记者李婷

实习生穆筱蝶刘雨涵

图/记者童迪

人物

张萍,1928年出生,河北藁城人。1949年于华北大学(今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学习结业后南下工作,曾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湖南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名誉会长。除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外,还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湖南省优秀理论工作者、湖南第六届十大杰出经济人物特别贡献奖、“改革开放30年湖南杰出贡献人物”、“全国离退干部先进个人”、“文化强省建设有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长株潭 张萍 痴人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