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邢义田:近代中国之前 读书识字不是一个普遍现象


来源:凤凰湖南

我父亲曾到过长沙,1938年11月13号文夕大火之后到的长沙,这是大火发生以后,他刚好花了工资,当时长沙已被烧掉了,当时有个新华书店,我父亲就去买了几口袋的书带回去了,然后在他的日记里也写了当时买了哪

邢义田:《老乡们,会写字吗?——对秦汉平民读写能力的再思考》(二)

我父亲曾到过长沙,1938年11月13号文夕大火之后到的长沙,这是大火发生以后,他刚好发了工资,当时长沙已被烧掉了,当时有个新华书店,我父亲就去买了几口袋的书带回去了,然后在他的日记里也写了当时买了哪些书,但是我不记得了,因为他买了很多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买了艾思奇的书,我想在座各位对艾思奇的印象很深,我父亲非常爱读书,我父亲当时在连队里面是非常少数爱读书的,绝大多数人不爱读书,而且他告诉我,他在昆仑官战役以后升到副连长,当时是在陈明仁部队,当时识字的兵很少很少,大家知道抗战的时候,很多兵都是抓来的,基本上是不识字的,这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也是在西南地区,他作战都是在广西,也是当时中国非常偏远的地区,我知道长沙的文风很盛,跟他接触的情况不太一样,但是我也看过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回忆他的家乡,浙江余姚桥头镇,我想余秋雨的著作,不需要我介绍,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描绘他家乡,他小时候在家乡的一段话,让我的印象也是非常深刻,下面红字的部分是他书里《借我一生》的一段话,他说全村唯一有文化的人是他母亲,无论白天、夜晚,她都要给全村的乡亲读信、写信、记账、算账,余秋雨先生4岁就读书,7岁就帮他妈妈去做这样的事情,这个让我的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想大家也读过他的《文化苦旅》,我记得在他的那本书里面,也有描写浙江老家余姚桥头镇,村子里面读书、识字的情形。

刚才说的广西,那边比较穷困,不识字的人多,我还可以理解,但是浙江余姚不一样,江浙一带是明清以来,文化最高的地方,当然我不知道余秋雨家乡是不是比较穷困的地方,但是村子里只有他的母亲识字,这让我的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今天举这两个例子只是一个引子,让我们大家了解,在传统中国,广大的中国农村里面,读书、识字可能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假如我可以这么很急速的去做这样一个假设,我就不仅要问,不仅要想,这是近代的现象,那么在两千年前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这才是我今天要讲的重点。我之所以会去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有近代中国的写照,另一方面是来源于我读到古代的希腊,尤其是古代的雅典,有一个在古典学界争论几十年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雅典,古代希腊的城邦时代是文化最高的地方,雅典公民是要参与城邦事务的,甚至要通过投票决定城邦事务,长期以来有许多学者认为,雅典是文化极高的,公民有非常高的素质,他们是能够写字的,但是这几十年来对这个问题,古代雅典人到底有多少能读书、识字?发生了极大的争议,这个故事也刺激了我去思考中国古代的情况到底如何?这是我的几个思想源头,跟大家做个介绍。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现象 读书 识字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