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 杜家毫向大会作报告


来源:华声在线

许达哲宣布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一)坚持创新引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建设经济强省和科教强省。

二、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奋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今后五年,是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发展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是重塑经济空间、厚植发展优势、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关键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蕴含着历史性机遇;我国发展面临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双重压力,但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制度优势明显,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发展道路上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但“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独特,物质技术条件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发展潜能十分巨大。机遇不会等待我们,挑战也不会自动消失。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把机遇转变为发展红利,把挑战转化为前进动力,奋力推进湖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

宏伟的事业需要美好的愿景凝聚人心。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是三湘儿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愿景。实现这个愿景,就是要推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推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从人才大省向科教强省转变;推动文化发展显著进步,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推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从绿色大省向生态强省转变;推动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实现从内陆大省向开放强省转变。具体到未来五年,富饶,就是要坚持发展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美元以上,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美丽,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使三湘大地山清水秀、天朗地净,家园更美好;幸福,就是要坚持民生为本,让全省人民生活更舒心,工作更称心,办事更顺心,全社会更有爱心!

宏伟的事业需要精准的定位指引方向。实现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愿景,需要把湖南放到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视察时,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科学阐述了湖南“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为湖南发展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空间梯度开发、开放梯度推进和国家实施“三大战略”等重大机遇,发挥“过渡带”优势集聚资源要素,发挥“结合部”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宏伟的事业需要科学的战略牵引前进。落实“一带一部”区域定位,必须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当今时代,既是创新的时代,又是开放的时代。创新是湖南发展的最大希望,开放是湖南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全面创新、深度开放,才能在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发展中、在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协同发展中分享经验、聚集要素、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是把“一带一部”区域定位落到实处的必然要求,是湖南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出路所在,要让创新、开放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驱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发展愿景加快实现。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核心内涵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全面创新;以融入“一带一路”为切入点,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并重、引资引技引智与优化发展环境并重的深度开放;基本要求是以培育创新精神、开放意识为先导,以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开放水平为重点,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开放活力;关键举措是依靠创新、开放汇聚生产要素、培育发展新动力,发展高端产业、增创发展新优势,打造新增长点、拓展发展新空间;根本目的是做大总量、做强存量、做优增量,推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宏伟的事业需要有力的抓手推动落实。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落实到工作层面就是要突出“三个着力”“四大体系”“五大基地”这个抓手。“三个着力”,即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四大体系”,即加快构建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形成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治理更加科学、创新效率大幅提高、科技文化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的创新新格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形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以市州中心城市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城镇新格局;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形成省内省外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高效、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新格局。“五大基地”,即着力打造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以影视出版为重点的文化创意基地、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

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湖南人民“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湖南这片土地从不甘于平庸,湖南这方人民从不惧怕困难。“心忧天下”是湖南人民的情怀,“敢为人先”是湖南人民的胆识,“经世致用”是湖南人民的智慧,“坚韧不拔”是湖南人民的意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新的宏伟事业,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智慧和力量集中到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革开放主战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战场,就一定能够把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推向辉煌!

三、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向基本现代化。

(一)坚持创新引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建设经济强省和科教强省。

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级园区,集聚创新资源,强化创新协同,努力建成区域创新高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建设主战场,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材料等国家级创新中心,建立多层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无缝对接。推进高精尖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加快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弘扬创新文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提升现代产业体系。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促进“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跨越,着力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计划,促进磁浮技术、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产业化发展,统筹抓好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大数据、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有色、石化、冶金、建材、汽车、食品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金融、信息、物流、会展、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健康、教育、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建设全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持质量兴省,弘扬企业家和工匠精神,全面提升质量发展水平。

建设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湖南的优势,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建设三个“百千万”工程,加快形成组织形态优化、技术装备先进、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突出稳定粮食产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发展新型农业业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强化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发展精细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推广多样化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培育打响“湘”字号农副产品品牌。

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大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增强长沙引领、辐射和服务功能,加快三市基础设施对接、产业互补发展、环境协同治理、公共服务融合,形成整体优势。支持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着力建设好湘江新区。做大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资源集聚度和辐射带动力。加快县城和中心镇提质扩容,促进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中小城市。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融合发展,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风貌、文化魅力、民族特点、产业优势的湖湘精品特色村镇。深入实施“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区域发展战略,以长株潭为核心,以岳阳、郴州、怀化为增长极,以京广经济带、环洞庭湖经济带、沪昆高铁经济带、张吉怀生态旅游经济带为重点,以国家级园区等各类特色园区为依托,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极带互动、多点支撑的竞相发展新格局。

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湖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创新全域旅游模式,打造旅游万亿产业。优化旅游功能区布局,形成以县域为基础、景区景点为支撑、旅游功能区为载体、旅游走廊为纽带的全域旅游格局。发挥5A级景区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国内外著名景区景点和精品线路。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全力塑造“锦绣潇湘”旅游品牌。

优化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扩大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领域投资,加快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交通格局和空间结构,构建全省2小时高铁经济圈,完善“七纵七横”高速公路网,推进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提高现代化内河水运能力,形成中部地区航空枢纽。加强城市防洪防涝、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清洁饮用水源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和节水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加强能源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气化湖南”,大力发展清洁新能源,构建供给足、结构优、效率高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网络覆盖能力、惠民普及规模和信息应用水平,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

(二)坚持开放崛起,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开放是实现崛起的必由之路。

树立世界眼光,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开放强省,努力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 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深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优势产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促进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多层次协作,加快融入沿江产业发展链。全面落实中部崛起战略,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合作,主动争取产业辐射和联合,加强与中西部省份合作,深化与港澳台侨相关领域和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

提升开放发展新水平。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推进有质量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积极推动“湘品出境”,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不断做大外贸总量,提升外贸依存度和贡献率。支持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组建产业联盟抱团出海。积极推动“万商入湘”,着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重点引进产业集群、总部经济、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结算中心,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效益。

营造开放发展新环境。环境是开放发展的第一竞争力。构建快捷开放通道,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快进快出、大进大出能力。优化开放平台,大力推进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积极争创自由贸易区。培育开放发展新理念,坚持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开放、全面开放和共赢开放,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服务开放的主动性,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开放的积极性,全面提升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法治环境,切实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便利化服务。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的服务体系。

(三)打造文化创意基地,推动文化创新繁荣牢固树立文化自信,依托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优势,打响湖湘文化品牌,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提升文化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各类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适应舆论传播新趋势新特点,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报业、广电、出版等为重点,发展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大力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净化网络环境,清朗网络空间。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优秀湖湘文化,凝聚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深入开展学雷锋、学先烈、学先进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传承良好家风家教、校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文化名家工程,推出更多有湘味的精品力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湖南新型智库建设。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整体实力,重点发展影视传媒、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演艺娱乐等优势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湖南声音,扩大湖南影响。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湖南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续。

要发挥湖南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生态强省。 深化两型社会建设。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完成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三阶段改革建设任务,在全省全面建设两型社会,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持生态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健全完善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推动绿色生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以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为突破口,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湖有机结合起来,“四水”协同,“江湖”联动,筑牢“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屏障。创新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模式。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覆盖,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引导机制和政策体系,引导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节约、绿色、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加快碳交易市场和低碳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推广新能源发电、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大气污染防治等清洁低碳技术,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行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

(五)努力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幸福生活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四跟四走”产业扶贫为重点,以超常规举措攻克脱贫难关。完善和落实扶贫政策,加大扶贫投入,强化金融支撑。大力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健全贫困人口进退机制,加大督查巡查考核力度,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决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就业创业并举,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有利于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抓好重点人群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健全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援助,推行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让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工资水平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统筹层次,建立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鼓励发展商业保险。健全符合实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特殊困难群体帮扶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给留守儿童美好的明天,给孤寡老人幸福的晚年,让全省父老乡亲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前教育水平,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推进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强化重大疾病疫情防控,奋力推进健康湖南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石凌炜]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