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株洲造机车牵引中国高铁出海 李克强总理帮推销


来源:红网

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被认为是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一张王牌。贺安杰(株洲市委书记):落实“中国制造2025”纲要,株洲将充分发挥制造业,尤其是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推进创新发展。

株洲造机车牵引中国高铁出海

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被认为是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一张王牌。《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2015-2017年)》提出,要依托南车株机所、南车株机、南车电机等龙头企业,以及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车和动车组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防科大磁悬浮研究中心,加强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建设,形成全球领先的高端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与制造中心。

如今,株洲生产的轨道交通装备,不仅穿行于中国广袤的国土,也成为中国制造在海外开疆扩土的先锋,创造了我国第一个出口电力机车、城际动车组等多项纪录,先后获得近30个项目、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轨道交通装备订单。

2015年2月1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从国家层面集中力量推动高铁出海的决心已经非常明确,加上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在分开15年后将再度合并,更加坚定了株洲打造世界一流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决心。

9月初,中车株机城轨事业部总装车间一派忙碌景象,长沙地铁1号线、黄花机场磁悬浮、上海迪士尼线、深圳地铁11号线等轨道交通车辆都在进行组装调试,其中,出口马来西亚的动车由于车体明显要窄一截,尤其吸引目光。

而进门的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着李克强总理2014年7月4日到访该车间的视频,“我每次出访都要推销你们的产品”。有了这位超级推销员,“高铁外交”已然成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火车头。

总理帮忙推销,不努力不行

9月8日,一辆设计时速160公里的米轨(一米宽轨距)动车组从吉隆坡开出,标志着“株洲造”世界最高速米轨动车在马来西亚投入运营。与此同时,在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摇篮”的株洲田心,工人们仍在赶制即将“出海”马来西亚的动车。

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南非、埃塞俄比亚、马其顿……一辆辆由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机”)制造的机车、地铁、轻轨、动车组,带着累计超过300亿元的合同,正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驶入世界各地,成为“中国智造”的代表作。

“总理来帮我们推销产品,我们不努力还行吗?更要努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机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说,公司现在建立了强大的创新体系,已经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升级,比如在国内其他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生产的都是标准轨道(1435毫米轨道)动车组时,中车株机创新设计了我国首列最高速度的米轨动车组,同时实现出口。

除了走出去,还要留下来

除了“走出去”,中车株机还要在当地“留下来”。中车株机董事长、总经理周清和介绍说,产品销售是起点,当时机成熟时,公司与国外当地政府和知名企业合作,实行本土化战略,其中,已经于7月9日在马来西亚建成投产的中车株机东盟制造中心,是东盟十国中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的“铁路工厂”。

在周清和看来,中国制造不仅性价比吸引海外客户,还拥有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附加服务”。

“我们不但能快速教会当地怎么造‘火车’,配套企业还同步教会当地人做零部件。”周清和形象地说,通过轨道交通装备从整车、核心零部件到重要零部件的集群式“中国智造”输出,带动周边配套企业借船出海,实现了出口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落地,而这种成套产业链的落地,对尚无轨道交通基础工业而希望快速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水平的国家有极强吸引力。

配套的配件周边五公里之内就能解决,使中车株机拥有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交货能力。比如在南非的项目中,中车株机仅用8个月时间(国际常规时间为18到36个月)完成了首台机车研制,随后派出大量人力、物力按时完成了95台机车项目的当地化生产,南非总统祖马亲自为最后一台机车下线剪彩。(潇湘晨报记者周帙恒通讯员颜常青株洲报道)

走出去不能只是硬邦邦地做生意

多国落地建厂,以21亿美元南非电力机车合同创造我国同行业最大单笔出口订单纪录……谈起这些成绩,周清和总结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硬邦邦地做生意,还要让客户、目标国家和地区对你文化上认同,“认同你了,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

周清和介绍说,在马来西亚,中车株机不仅为动车组产品设计马来虎的头型,还设立了专门的女士车厢,为伊斯兰教民众设立了祷告室。而在中车株机投资建设的城际动车组“4S”店——马来西亚维保公司内,70%的员工是在当地招收的,因此公司除了特别在内部设立祷告室外,还针对斋月特别安排作息时间,满足信教员工的需要。

这些“得人心”的举动不仅让双方合作更加愉快,也为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周清和透露,2015年中车株机在马来西亚、土耳其、南非投资建设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将陆续投产。

站在长江看湘江

建设“一带一路”企业“联合出海”

潇湘晨报: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株洲如何巩固工业重镇的地位?

贺安杰(株洲市委书记):落实“中国制造2025”纲要,株洲将充分发挥制造业,尤其是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推进创新发展。

刘日炎(株洲市经信委副主任):“中国制造2025”94个专项项目,湖南入选的4个项目全部在株洲,这是株洲企业走出去的最大底气。株洲将注重规划和引导重点项目向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航空、服饰、陶瓷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以及向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聚拢。

潇湘晨报:作为交通枢纽城市,在长江经济带中株洲将如何发挥优势?

贺安杰:我们将充分利用株洲在轨道交通等产业的集聚优势和科技人才优势,把株洲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内陆铁路口岸、全国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以及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综合交通节点。

潇湘晨报: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株洲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将采取哪些战略?

周清和:我们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在不断丰富,自身实力也在增强,今后逐步向“联合出海”转变,比如在南非的产业园,就是中车株机以南非电力机车项目为契机,与中车株洲所、株洲电机公司、联诚集团等企业“联合出海”。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中车 株机 马来虎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