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株洲现72年前抗战公函 揭开常德保卫战往事


来源:红网

7月6日,芦淞区杨柳社区,李根保介绍他收藏了30多年的株洲抗战期间的历史资料。”  赵登禹当年在西北军中,生活俭朴,没有给后人留下多少财产,赵学芬说:父亲给我留下的最大的财富,是两个字——“爱国”。

7月6日,芦淞区杨柳社区,李根保介绍他收藏了30多年的株洲抗战期间的历史资料。 《长株潭报》记者陈杰摄

李根保收藏了30多年的抗战期间公函。 《长株潭报》记者陈杰摄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家住芦淞区杨柳社区李根保,他准备将收藏了30多年的株洲抗战官兵的历史资料捐给博物馆保管。李根保说,他留着这些家书也不怎么好保管,所以选择捐出去。

李根保今年67岁,特别喜欢收集毛主席像章、毛泽东语录和各类红色书籍等物件。他介绍,得到抗战官兵的历史资料很偶然,一次别人家拆房子的过程中发现了有几封保存完好的信,看了才知道是当时抗战官兵所写。最后都辗转流落到了李根保手上,于是保存了下来。

“这些资料包括几封家书、一张士兵的请假条和公函。”李根保说,这些家书都是从桃源等地,寄往现在株洲市朱亭镇地区。

这些资料讲述的故事是,1943年10月16日,因为父亲于前一天去世,士兵文家豫打报告请假回家办丧事,一共请假三个星期,批准后文家豫就返回了现在的株洲市朱亭镇。本来只请了三个星期的假,但是文家豫并没有按时回去,而是一拖再拖。但是当时正在打常德保卫战,战事紧急,到了1944年2月22日,国民党陆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司令部发来公函,因为文家豫久假不归,要求当地的保甲协同办理,让文家豫归队。

态度

在铭记与反思中走向未来

据新华社电历史的曙光,永远在最黑暗时绽放光辉;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在这个纪念胜利、反思战争的特殊时间节点回望“七七”,历史的回声意蕴深邃、振聋发聩。

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将中华民族逼至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为人类正义事业点亮希望的熊熊火炬。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千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不但挽救民族于危亡,也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抚今追昔,鉴往知来,时代变迁令人感慨,历史启迪发人深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潮奔腾向前,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发展振兴,与世界日益结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作为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切实践行者,中国从自身经历中形成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征程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经受了难以想象的灾难伤痛,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从不气馁、从不放弃,一次次顽强战胜艰难险阻、重新整装出发。今天,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复兴梦想。让我们继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砥砺奋进,不断开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境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谱写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篇章。

讲述

抗日名将之女:父亲最大财富是爱国

据新华社电赵登禹将军牺牲时,他的长女赵学芬还不到3岁。在“七七事变”爆发78周年之际,年过八旬的赵学芬接受了专访。

1937年7月28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132师师长的赵登禹遭遇日军伏击,壮烈牺牲,年仅39岁。“父亲牺牲时,我还不到3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没什么记忆,但我对两件事情,记得特别清楚。”赵学芬说。第一件事,是父亲给她和哥哥学武一人做了一件小军服;第二件事,是父亲牺牲后不久,她看到了父亲的灵柩。

在“七七事变”之前,赵登禹曾因长城抗战家喻户晓。赵学芬曾多次到访父亲曾经浴血杀敌的旧战场,当地老乡一听是赵将军的女儿来了,特别激动,拉着她的手说:“您父亲是大英雄!”

赵登禹当年在西北军中,生活俭朴,没有给后人留下多少财产,赵学芬说:父亲给我留下的最大的财富,是两个字——“爱国”。这些年来,日本一直有人试图歪曲当年侵华历史,赵学芬特别气愤,她说自己一家就饱受日军侵华带来的痛苦:父亲战死,奶奶含冤而死,母亲悲痛过度,精神失常,作为遗腹子的妹妹,也因为从小就经历流浪生活,体弱多病……“在八年抗战期间,有无数像我们这样遭受不幸的家庭”。

赵学芬说,我们这个民族,一定要铭记历史,要让自己的国家强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132师 抗战精神 爱国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