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株洲蜈蚣形山脚的清代老宅 曾是村里集体食堂


来源:红网

11月28日,天空下着毛毛雨,沿着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月泉线行至泉源社区,被大家称之为蜈蚣形的地方,还留着一两百年断壁残垣的老宅和一些更迭的故事。从不远处马家河中学的历史记录中,村民们推算,马家河中学明年就是140周年,这栋宅子也跟郭国芳推算的年限相差不大。

11月28日,老房的大门上还可以看到当年留下的“兴无灭资”字样。 本报记者邓昊摄

11月28日,天空下着毛毛雨,沿着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月泉线行至泉源社区,被大家称之为蜈蚣形的地方,还留着一两百年断壁残垣的老宅和一些更迭的故事。放眼望去,前面是武广高铁站的施工现场,而“蜈蚣形”这里,也迟早会面临拆迁……

望着“蜈蚣形”前面的武广高铁株洲站,村里人感叹,当年隔着池塘望到的是鸡公嘴,如今鸡公嘴成了便捷出行的交通枢纽要地,趁着“蜈蚣形”还在,他们想保留一些故事。 本报记者伍婷婷实习生罗丽群株洲报道

辉煌三进三出的房子有一百多间屋

沿着“蜈蚣形”山脚下那堵残缺的围墙走进去,村里人记忆中两百来年的老宅还剩下几间,朝门的遗址上长满青苔,旁边的三合土墙还在。还住在老宅里的郭国芳说,老宅的构造特别结实,方八寸土砖直接放在空地上日晒雨淋都不会烂。

74岁的郭国芳在这里住了六七十年。他听父辈们说这里是大户人家黄子直、黄子敏兄弟的家,三进三出的房子,三个独立天井,有100多间屋子,“那时候铁轨方向都是这些土房,可以用‘延绵’来形容。”郭国芳说。

走进正屋先经过一道大门,郭国芳推开大门后感叹,“这块门板一个人都取不下来,它太重。”他打小的记忆中,这个老宅是清朝年间建的,可绕着整个老宅走一圈没发现任何时间记录,也不确定它到底有多少年头。正屋里麻条石做得特别讲究,梁和神龛所在处显得特别大气,遗憾的是这个地方被烟熏黑,不是以前的模样了。

他弟弟郭友根住的房子里,上了年代的青砖保护完好。“我们家只有一张公元1953年的土地房屋所有证,当时盖的章都是湘潭人民政府。”郭友根拿出那份复印件,地契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和山名。

记忆蜈蚣形下老宅有近两百年历史

虽然没有官方数据能证实蜈蚣形下的那栋老宅到底存在多长时间,但从村民的回忆中推算,那栋宅子不比目前的马家河中学存在的年限少。“我是在那栋宅子出生的,现在65岁。”当年老宅主人黄子敏的儿子黄永健说,在他爷爷那辈,房子已是自己家的了。而爷爷那辈也是从别人家买过来的,据说已有很长时间。

从不远处马家河中学的历史记录中,村民们推算,马家河中学明年就是140周年,这栋宅子也跟郭国芳推算的年限相差不大。

提起蜈蚣形下的老宅,黄永健还有很多记忆,他说当年很多土匪来要粮,送一张纸条放在大门口,并威胁称若是在什么时间内没有交出多少粮就要烧房毁屋。“那时候房子烧了不少。”在解放以后,黄永健家就搬了出来,他说住过太子湾(站前北路),1958年又住到李家湾,之后又搬家,直到现在住在蜈蚣形斜对面的木鱼岭。“我们搬了11次家,后来再也没回过老宅。”

结局或将随着时代远去

这栋辉煌的宅子人住得最多的时候有60多人。“这恐怕是株洲河西这块最古老的民宅了。”湖湘文化志愿者协会会长彭水明说,他上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地方叫蜈蚣形。郭国芳记忆中,1960年村里的集体饭地点就是这栋老宅,当时将神龛上那块镀铜的结实板子当成案板。

“20年前我住在现在的高铁站那个方向,2012年拆迁后又回到这。”郭国芳说,目前这栋老宅很多地方都是新加的,现在住了3户人家。“听说这地方也快拆迁了,老宅子拆掉后,我就只能跟老伴住安置房。”他关上老宅的大门低着头说。(湖南文化志愿者协会会长彭水明对此文有贡献)

□神话故事

蜈蚣头鸡公嘴,头上顶着天敌狗

说起蜈蚣形,很多人会好奇,取这样的名是不是因为那个地方盛产蜈蚣?其实,当地居民听到会开怀大笑,“之所以叫蜈蚣形,是因为它的地理特征像蜈蚣,呈波浪形蜿蜒。”

蜈蚣形盛传这么一个神话。蜈蚣和鸡是天敌,蜈蚣形对面是鸡公嘴,鸡公嘴对着蜈蚣形那个老宅(蜈蚣头),怕鸡公嘴啄掉蜈蚣头,宅子主人在老宅上雕刻狗用来制衡蜈蚣形、鸡公嘴,这个地方才得以太平。

在蜈蚣形的老宅前,还有一口“蜈蚣含珠”的池塘,在还没有建月泉线时,它保存完好。“当年上学经过池塘时,旁边都是小路。”彭水明看了一眼这口只剩当年形状的池塘,这儿早已成为大家的菜地。

□路线

暂时没有公交直达,若想去看看这个老宅,有两条路线。

一、走株洲大道,经过月塘安置房、老王马路(王家坪到马家河),再转旁边月泉线进去200米左右。

二、从泰山路出发,经由株雷线、马王线(王家坪到马家河)再上月泉线,进去200米。(红网株洲记者伍婷婷实习生罗丽群)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老宅 山脚 清代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