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个烈士纪念日 株洲"最小烈士"牺牲时年仅8岁


来源:长株潭报

烈士墓碑的背面写着“六位同学为彻底消灭帝、修、反,搞好战备,取土做砖。葛嘉说,当时六名学生被当时的南区政府评为烈士,送殡仪式非常隆重,送葬队伍绵延几公里,“六名学生都穿着军装,戴着军帽。

烈士墓碑的背面写着“六位同学为彻底消灭帝、修、反,搞好战备,取土做砖。一九七〇年九月廿二日下午光荣牺牲于月形山。公元一九七〇年九月卅日。” 本报记者唐兵兵摄

今天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秋色无边,忠魂激荡。回望近代以来的中国,无数志人仁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正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一次次拯救处于危亡的中国。正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一次次挺起中华不屈的脊梁。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的设立,正是以国家最高礼仪表达对英烈的铭记。我们所铭记的,不仅是英烈为今天的安宁幸福所做的贡献,更是他们为国为民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忠诚,超越生死的强健与昂扬。

在人民共和国首个烈士纪念日,让我们向近代以来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献身的无数英烈,致以深深的敬意:荣光长存,永垂不朽。

“经常梦到什么东西塌了,把我埋在里面,一嘴的黄泥巴。”7岁时的一场灾难注定要伴随葛嘉的一生,梦里除了一嘴的黄泥巴,还有6个孩子的身影。

1970年9月,在反帝反修、备战备荒的运动中,南湖塘小学的10多名学生自发组织到月形山挖土造砖,掘出的山洞发生坍塌,9名学生被埋,6人死亡,他们的名字是:叶浩、陈小良、殷桂华、方建明、郭君红、谢勇胜。其中最小的8岁,最大的也不过13岁。葛嘉称,当时株洲南区政府把他们评为了烈士,葬在鸟树下社区一座不知名的山上。“以前每年都会有人去祭拜,但是现在没有人记得了。”

因为工作原因,作为幸存者之一的葛嘉已经20年没有去看过。9月28日,他拿着老父亲绘制的简单地图,找寻那被人遗忘的“烈士”,他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故事,希望人们对烈士的祭奠里,有一份属于他们的哀思。

20多年物是人非,辗转找到合葬墓

“你知道附近有个烈士墓吗?1970年,南湖塘小学的6名小学生被压死了。”葛嘉在庆云山路上有些迷茫,到处找人打听,20多年过去,高楼拔地而起,这里已完全物是人非。当地的老居民已经很少,即使有几个老居民,也表示“听过这回事,但是不知道什么烈士墓”。几经询问,终于找到一户人家曾见过“烈士墓”。

“估计这里也就我知道了。”60岁的郭新明以前住在王塔冲附近,1970年,他在株洲市一中上学,备战备荒、学工学农也是他学生时代的记忆。他1985年拆迁搬到这里,七八年前他上山砍柴,在山上看到过一个六人的大坟,那时候没有注意是什么坟墓,听了葛嘉的讲述,他坚信那就是“烈士墓”。

虽然腿脚有些不方便,但是他还是执意要带着我们上山,在他的带领下才终于找到了葛嘉所说的坟墓。

1米多高的墓碑详细记下烈士信息

只见墓碑斑驳,杂草丛生,“从来没有见过有人来拜祭。”郭新明摇摇头说。一块1米多高的墓碑背面写着“六位同学为彻底消灭帝、修、反,搞好战备,取土做砖。一九七〇年九月廿二日下午光荣牺牲于月形山。公元一九七〇年九月卅日”。正面写着“永垂不朽”和六个人的名字“叶浩、陈小良、殷桂华、方建明、郭君红、谢勇胜”。落款“株洲市南区全体革命师生”。

“叶浩是广东人,他爸爸在株洲当兵,儿子死了以后就回广东了。”叶浩的哥哥是郭新明的同学,他知道他家里的情况。葛嘉抚摸着墓碑,轻声念着碑上的名字,眼睛不由湿润,那场灾难也再一次涌上心头。

“叶浩是班长,长得白白净净的。”葛嘉开始低声讲述那段几乎被人遗忘的历史。

山洞突然坍塌,9名小学生被埋6人死亡

1970年,上级布置学校师生做战备砖,在革命热情高涨的年代里,小学生也没能置身事外。

当时葛嘉7岁,在南湖塘小学上小学一年级,是班上的副班长,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九月的一个星期二,“因为星期二下午一般不上课,老师们要组织学习。”南湖塘小学一年级的几个班干部自发组织去月形山挖土做战备砖,“我们一年级有9个人,还有几个五年级的学生。”

当天吃过午饭,十几个人从家里带来了锄头、撮箕等工具,饱含革命热情地上了月形山,月形山上有其他人挖的一个大洞,他们就在洞里挖土往学校运,学生们赤膊上阵,来回走了两三趟。

突然有人在洞里挖到一个虫洞,他们好奇地围观,“突然听到一阵闷响,我就感觉一片漆黑,嘴里全部是黄土。”葛嘉回忆,山洞突然坍塌,将九个人埋在了黄土里,里面的几个同学仰面倒下,而且在靠里的位置,很快窒息而死,葛嘉刚好往洞外走,和其他两个靠近洞口的学生被救出,幸免于难。

被埋土里时,有个同学还抓住葛嘉的脚

“有一个同学就在我后面,被埋在土里时,还抓住我的脚,救出来以后抢救了三天,还是死了。”葛嘉回忆,救援的都是附近村民,一个多小时才把人全挖出来,“我记得我是乘坐一个张姓团长的吉普车去的医院。”

“当时市里非常重视,治病的药都是从天津空运过来。”葛嘉指着碑上“方建明”的名字伤感地说。

葛嘉所属班级4名学生牺牲,“最小的8岁,五年级的有两个,也就十二三岁吧,其中有一个是女学生。”44年过去了,葛嘉已经忘了碑上的哪个名字是女生。

葛嘉说,当时六名学生被当时的南区政府评为烈士,送殡仪式非常隆重,送葬队伍绵延几公里,“六名学生都穿着军装,戴着军帽。”

他回忆,刚开始几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扫墓,但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他们了。在人们的革命热情冷却以后,这几个“革命小将”也迅速被遗忘。到了现在,他们的烈士身份依然有待确认。

链接

芦淞区民政局优抚科:

烈士名单或有遗漏正在向社会征集

本报株洲讯“一般烈士墓碑上会注明烈士,仅凭墓碑上的‘光荣牺牲’、‘永垂不朽’,并不能确认这六个学生的烈士身份,只有烈士证或一些权威性的烈士名录才可以证明烈士身份。”昨日下午,芦淞区民政局优抚科工作人员说,在目前的烈士名单里并没有这6个人的名字。时隔44年之后,葛嘉也已无从找到6名同学的家属。

不过,上述工作人员同时表示,烈士名单有遗漏的情况,现在民政局正在向社会征集烈士名单,如果确有遗漏的烈士,经过确认后将重新纳入名单里。

葛嘉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6名同学的故事,一个特殊年代里的悲剧,“我只希望把他们放到革命烈士陵园,或者修葺一下他们的墓,让人们看到它。”他并不知道马上就是“烈士纪念日”,但是希望人们对烈士的祭奠里,有一份属于他们的哀思。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烈士 1970年 烈士墓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