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老人为保护历史遗产 7年行2万里路整理文字160多万
2014年09月04日 09:28
来源:长沙晚报
7年文化苦旅只为保护历史遗产邵阳老人唐湘鹏行程2万里,整理文字160多万 唐湘鹏在走访中和当地村民交谈。刘飞摄 记者邓艳红 通讯员刘飞 实习生丁艺 打开唐湘鹏的电脑,里面全是他搜集的宝贝:康熙十二年
7年文化苦旅
只为保护历史遗产
邵阳老人唐湘鹏行程2万里,整理文字160多万
唐湘鹏在走访中和当地村民交谈。刘飞摄
记者邓艳红
通讯员刘飞 实习生丁艺
打开唐湘鹏的电脑,里面全是他搜集的宝贝:康熙十二年建的简家大院,雍正十二年立的贞节牌坊,道光年间的古榨油坊,光绪十四年的文昌宫……总共有六万多张照片,340篇游记。
年过六旬的唐湘鹏是邵阳县文化局的退休老干部。为了保护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他就靠着一个摄像包、一根拐杖、一顶帽子、一条毛巾、两个红薯,独自走遍邵阳县,翻山越岭,拍摄纪录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7年时间下来,唐湘鹏徒步距离超过两万里,整理了160多万字文字资料,同事称他为当代“徐霞客”。目前,他已整理好304篇的游记,即将开始《独行侠游记》、《邵阳县古民居》等19本书的整理。
立志10年走遍邵阳县的山山水水
2005年,唐湘鹏看到邵阳县的名胜古迹保护不力,民俗文化和非物质遗产没人抢救,为了不使这些文物灭失消亡,便决心尽他所能用照片、影像去记录保存。“我要用10年的时间,走遍邵阳县的山山水水。”唐湘鹏承诺。2008年起,唐湘鹏就靠着一个摄像包、一根拐杖、一顶帽子、一条毛巾,独自走遍邵阳县,翻山越岭,拍摄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湘鹏告诉记者,7年时间下来,他如今使用的拐杖已经是第三根。走上保护文化遗产这条路后,每天晚上,唐湘鹏把将要去乡村的路线、资料先熟悉一番,做到心中有数,尽量减少途中时间的浪费。到了乡镇后就开始步行,唐湘鹏每天徒步二三十里以上,就是到再偏远的院落去,也不坐车,有时中午顶着烈日一走就是十多里。
因为唐湘鹏常独自一人在村落里晃悠,不时拿相机拍摄记录,在陌生的村庄,村民有时会把他当作小偷,啼笑皆非。不过,在懂他的人眼中,他是邵阳县文化的苦行僧,是当代“徐霞客”。
家人从反对到入迷
在同事眼中,唐湘鹏是当代“徐霞客”,是邵阳县文化挖掘第一人;但在老婆眼中,他是个“败家子”,一年到头花钱到处跑。当初唐湘鹏萌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想法时,老伴就表示明确反对,认为这是政府的事。“别人都是攒钱顾家,而他一年四季都是往外跑。”唐湘鹏老婆一开始很不理解。
即便家人一时不理解,但唐湘鹏身上有一股韧劲,一旦决定做什么就不会放弃。老伴拗不过丈夫,只能让他坚持下去。如今,有空的时候,唐老的老伴也会跟着他一起去走访,没想到,随着时间的进行,老伴也开始慢慢对那些文物入迷了。
看着唐湘鹏拍摄的那些照片,那些翘角重檐、画栋雕梁,再加上唐湘鹏的讲解,老伴表示自己也喜欢上了这些老建筑、老文物。“看到了好看的,我也会觉得特别高兴。”唐湘鹏老伴说。
独行7年,将汇编19本书
一根拐杖、一顶帽子、一条毛巾、几个红薯,独行在邵阳县文化挖掘和记录的万里长征中,唐湘鹏孤身一人坚持了7年。这7年里,凡是当地的祠庙亭子,古碑古墓、古树古井、历代民居、社建文物、名人故里、风景名胜、民俗文化、生产生活工具均在采集之列。只要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他就不放过搜集。
在他搜集和发现的一些遗产中,有些已成了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010年的一天,唐湘鹏在蔡家村,发现了一座祖传的榨油坊,偌大的石碾上镌刻的文字显示是“道光丁未年”所建,石磨是“民国卅二年”的,木油榨、风车、石油锤、杂木尖一应俱全。唐湘鹏惊喜不已,立刻拍摄保存下来,并向政府和社会推广,后邵阳县手工榨油术借此申报成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据介绍,7年间,唐湘鹏跑遍了邵阳县25个乡镇场,666个行政村,5400个自然院落,拍摄了历史、民俗、社建文物以及古树珍木、古井码头、民间艺术、改革开放新面貌等照片6万多张,撰写160多万字文字资料,游记340篇。如今,他已整理好304篇的游记,即将开始《邵阳县古民居》等19本书的整理。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