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郴州汝城县兑现60余年前解放军剿匪时写下借据


来源:长沙晚报

为彻底肃清匪患,解放军与湘粤赣边地方武装积极投入剿匪斗争,1950年4月中旬,三省边界土匪基本肃清。汝城县史志办主任何珍良向记者介绍,当年谭贤璋觉得解放军剿匪是为民除害,不愿拿借据去找政府兑现,一直将借据保留,直到去世前才告诉孙子谭春良等人。

张海香正在打开票据。

郴州汝城县兑现60余年前解放军剿匪时写下借据借据清册。均为徐宝来摄

昨日上午,郴州市汝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向华将6.6万元现金及荣誉证书,郑重递到三江口村村民谭春良、张海香手中,兑现60余年前解放军剿匪时写下的借据。

2013年10月31日,《长沙晚报》刊发了《湖南汝城县三江口村民珍藏28张解放军借据》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共汝城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志文看到报道后说:“60多年前三江口的群众无私支援解放军剿匪,我们欠下老百姓的粮食,无论多少都要还,一两都不能少!”并在2014年4月6日县史志办《关于兑现三江口解放军借据的方案》上作了“请财政局一定给予兑现”的批示。

这一张张泛黄的小小票据,仿佛将人们带到了60多年前。解放初期,汝城土匪活动猖獗,危及当地百姓及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放军部队奉命到汝城剿匪。因粮食欠缺,当地百姓纷纷解囊相助,部队多次借粮食,立下字据和便条28张。

剿匪战斗中,军民鱼水情深,同仇敌忾,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这次在三江口瑶族镇发现的解放军借物票据共有23张,小的巴掌大,大的一尺见方,均为借米、借稻谷的字据,用毛笔或钢笔书写,土产毛边纸质,微微发黄,卷角。这些借据,多的借稻谷几担,少的借几斤,无声的叙述了当时剿匪的艰辛,群众生活困苦还是倾力支持。

为彻底肃清匪患,解放军与湘粤赣边地方武装积极投入剿匪斗争,1950年4月中旬,三省边界土匪基本肃清。汝城剿匪斗争历时近两年,进行大小战斗200多次,歼灭以何康民为首的多股土匪武装。

爷爷过世借据传给后人

汝城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等众多光辉历程载入史册。此前,该县1997年举行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长征途经汝城借据兑现仪式”,兑付了1934年该部队长征途中延寿阻击战前夕向百姓借粮等所立字据,向延寿乡官亨村胡四德的孙子胡运海付款1.5万元。这些借据,昭示了当年人民军队严明的纪律,也反映了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奉献。

汝城剿匪历时近两年,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 当时部队艰难,剿匪排长杨占山致信给时任东岭八坵田保长谭贤璋:“今晚没有油盐,拜托请你给买几斤送来。”谭贤璋及当地群众连夜组织粮食油盐送去。据谭贤璋的孙媳张海香回忆,2002年爷爷过世前,将用土纸包着的这些珍贵文物交给她与丈夫谭春良,并嘱咐一定要保管好。张海香说,爷爷从未提过任何要求,只希望保存好这些文物。这次兑现,也是党委、政府主动提出的。她表示,将拿出其中部分款项用于村里办公益事业。

汝城县史志办主任何珍良向记者介绍,当年谭贤璋觉得解放军剿匪是为民除害,不愿拿借据去找政府兑现,一直将借据保留,直到去世前才告诉孙子谭春良等人。去年底,县史志办得知此事,多次上门做工作,谭春良才讲了实情。

谭春良夫妇激动地说:“感谢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主动找我们兑现借据,一直以来我们从没想过要政府给我们兑现,只是想把我爷爷留下的这些票据作为遗物保存,是去年我们无意当中跟亲戚聊天提起这件事,县党史部门知道这事后就来了解情况,给我们兑现。对兑现的这6万多块钱,我们会拿出部分资金捐赠给村里的小学。”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借据 剿匪 粮食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