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易中天等专家献计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


来源:长沙晚报

易中天彭培根王东京申平华黄建成周其凤魏春雨周新华黄剑浏阳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罗霄山脉的大围山北麓,全长200多公里。   长沙晚报记者陈飞王志伟摄影报道 编者按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

易中天

彭培根

王东京

申平华

黄建成

周其凤

魏春雨

周新华

黄剑

浏阳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罗霄山脉的大围山北麓,全长200多公里。   长沙晚报记者陈飞王志伟摄影报道

编者按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一曲优美动听的《浏阳河》让世界记住了长沙,记住了浏阳河。浏阳河全长200多公里,流经浏阳市等五个区县(市),集名人、名歌和名河于一身,汇山水、人文、历史于一体。

如何让这条河成为世界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昨日,2015中国·长沙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顶层设计座谈会在浏阳河畔举行。国际知名文化学者、创意设计大师们几经“头脑风暴”,共同为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知名学者易中天,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东京,北京大学前校长周其凤,中国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申平华,知名建筑设计师彭培根等,用历史和全球的视野,为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顶层设计提供全新的理念支撑,助推品质长沙建设和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本报特撷取部分发言精华,与读者共享。

浏阳河开发是百年大计

发言嘉宾

易中天,湖南长沙人,知名作家、文化学者、教育家。

从船山先生王夫之,到曾国藩、左宗棠、黄兴、蔡锷……湖湘大地人才济济,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不计其数。座谈会上,易中天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对湖湘文化名人如数家珍。“人类具有天然亲水性,水是文明之源,浏阳河是长沙的母亲河,打造高水平、高品质的浏阳河文旅产业带,是提升长沙经济软实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座谈会上,易中天呼吁,浏阳河是不可再生资源,她是长沙的,也是湖南的,更是世界的。开发浏阳河是百年大计,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如何建设高水平、高品质的浏阳河?易中天在座谈会上现场“支招”。他提出,浏阳河建设要有全球视野、现代观念、超前意识。“以专业的眼光超前谋划,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让专业的团队来为浏阳河产业带建设出谋划策。”易中天说。

浏阳河文旅产业带开发,顶层设计先行,当务之急是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做?是文化、旅游、产业并举?还是有所侧重?三者如何统筹布局?在易中天看来,从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定位上来看,首先要理顺文化、旅游、产业带三者之间的关系。“核心是产业带布局,如果不能将浏阳河打造成产业带,文化和旅游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明确文化旅游搭台,产业带唱戏的定位,他提出,浏阳河建设归根结底要以产业为抓手、为引擎,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确保可持续发展、永续开发。

如何讲好浏阳河故事,向世界传递长沙好声音?“除了好名字、好故事、好景点,还要有好说法。讲好故事关键在于找好卖点,有响亮的说法。”易中天建议,好不好,全由市场说了算,由消费者说了算。“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利用城市名片,打好长沙牌,充分挖掘湖湘文化特质,充分彰显湖湘文化魅力,在分步实施中逐步推进浏阳河开发百年大计。”易中天最后说。

有“看点”也要寻求更多“卖点”

发言嘉宾

王东京,湖南安乡人,中央党校副校长,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金融体制与资本市场等问题的研究。

“浏阳河沿线‘看点’颇多,同时也要寻求更多‘卖点’。”作为经济学专家,王东京特别强调了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顶层设计中的“产业意识”和消费导向。

“长沙将要打造的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就是以消费来带动产业投资的项目。”王东京说,一个产业能够盈利才能持续发展。一个产业就是一个“卖点”,而一连串“卖点”就将延伸成为产业链,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当前,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长期稳定发展要依靠消费这驾“马车”。作为提升长沙品质、推动长沙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增长点,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设计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还需要消费创新。“过去我们讲‘老三件’,现在我们有‘新三件’,但只要是物质消费,都将逐渐趋于饱和。”

如何创造下一个消费热点,是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王东京认为,消费创新是要创新一种消费方式、消费业态。政府在进行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建设时,应尊重专家、企业、市场的意见,“让消费者愿意掏腰包,让企业家愿意用真金白银来投资。”

立法保护浏阳河水质

发言嘉宾

周其凤,湖南浏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校长。

在周其凤看来,浏阳河的“水”怎么保护,是关系到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尽管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核心主要位于接近长沙城区的下游部分,但浏阳河全长两百余公里,没有上游对水质的保护,产业带建设就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的主题非常明确,那么没有好的‘水’就无从谈起。”周其凤说,在顶层设计中,除了产业带建设核心区域的区县(市)外,更应从所有流经区县(市)和全市角度进行统筹规划,用机制确保产业带发展的统一方向。

“既然浏阳河是长沙的母亲河,就不能只是一味索取,而要反哺‘母亲’,让她更年轻美丽。”周其凤说,着手地方立法对浏阳河进行保护和成立浏阳河保护基金是产业带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保障。

在发掘文化资源的角度,周其凤建议将浏阳河文化放置在整个湖湘文化大背景下,以开阔的思路进行研究。

九道湾:一湾一主题,一湾一风格

发言嘉宾

申平华,湖南邵东人,湖南省委党校教授,中国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

“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可以打造成长沙文化面向世界的第一品牌。”不久前,申平华曾专门针对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撰写了8000字的考察报告,其中“文心”、“文理”、“文采”则是申平华用来解读产业带的三大核心。

“产业带的‘文心’是要向世界讲述浏阳河九道湾的动人故事。”申平华说,通过整合资源、建设品质长沙,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可以实现文化和经济的融合、湖湘文化与世界文化交融。

“文理”则是浏阳河沿线存在的四种文化特质。“在农耕文化中回味乡愁,在湖湘文化中留住乡情,在红色文化中体验乡音,在民俗文化中寄托乡思。”

如何让浏阳河的“文采”在世界名河中飞扬?申平华建议围绕浏阳河“九道湾”打造“一湾一主题,一湾一风格”,以主题连接各产业,例如以水稻文化为主题的“神农湾”、以美好爱情为主题的“刘海湾”等。

沿河两岸应划定

原生态保护地带

发言嘉宾

彭培根,祖籍长沙,清华大学外籍教授、知名建筑设计大师。

作为建筑学专家,彭培根认为在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形象工程”或“标志性建筑”,从实用性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彭培根曾在不久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建筑主要依据几条基本原则来评价:是否符合建筑法规的规定,尤其是“消防规范”;是否符合国际通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否妨碍了“以人为本”的正常功能;公共建筑有没有因为搞形象工程而造成了“高高在上”和“冷酷威严”的形象。

此外,彭培根也建议,在持续加强治理浏阳河污染的同时,可以同步对浏阳河进行控制性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规划和交通规划,尤其是先规划好永久绿地和永久禁建地。“首先要避免将公路等建设在沿河两岸有历史意义或风景美好的地段,而沿河两岸100到200米内应当作为原生态的保护地带,它们今后必将是最富有生命的区域。尤其是‘九道湾’,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天赐宝地。”

突出湖湘特色,打好国际牌

发言嘉宾

黄建成,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IAI亚太设计师联盟学术委员会主席。

浏阳河产业带建设如何高瞻远瞩布局?早在三十年前就和浏阳河结下不解之缘,座谈会上,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黄建成建议,在定位上,浏阳河要突出长沙特色,拿出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长沙元素,突出湖湘特色,打好国际牌,走有长沙特色的开发之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他建议要把硬体和软体有机结合,建议从形式和视觉上,引入国际元素,明确主色彩、主基调、主符号。

生态为本,保护为先

发言嘉宾

魏春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学院派”建筑设计代表性人物。

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开发,如何保护与开发并举?“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规划,首先要明确自然为本、文化为魂、产业为体的定位,其中尤以生态为本、保护为先。”座谈会上,湖南本土建筑学专家魏春雨的话掷地有声。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浏阳河建设当务之急是要创造性地处理好四大关系。”在魏春雨看来,首先是河与带的关系,他建议在沿河一带留足空白、注重护绿,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其次要处理好点与线的关系,如结合浏阳河上、中、下游实际情况,不同区段因地制宜开发,突出不同主题;第三,要处理好水和城的关系,凸显品质长沙山、水、洲、城特质;最后,处理好形和态之间的关系,要结合不同区段特点因地施策,刚柔并济,把握开发尺度,尽量避免过大的广场、过硬的形体、过直的处理。

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如何讲好浏阳河故事、突出长沙特色、建出世界水平?魏春雨说,湖湘文化源远流长,首先要突出故事性和文脉性,结合历史文脉彰显湖湘文化魅力。围绕如何平衡好地域性和当代性问题,他提出,要与时俱进搞开发,结合当代特质,做好本土化开发,讲地地道道的浏阳河故事。浏阳河两岸建设非一日之功,不是一蹴而就。他呼吁,在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单纯盖楼,不妨突出生态湿地、海绵城市等概念。

开发建设要做到现状与未来相结合

发言嘉宾

周新华,湖南华凯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IAI亚太设计师联盟理事。

浏阳河畔,西岸汉文化,东岸稻文化,中间水文化,三种文化交相辉映。马王堆遗址公园、定王台遗址、婚庆园、水稻博物馆星罗棋布,自然美景与文化古迹相得益彰。与会嘉宾纷纷为浏阳河畔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点赞。

大手笔谋划浏阳河建设,如何充分挖掘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围绕这一话题,周新华提议,要自然与文化相结合,更要现状与未来相结合、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浏阳河畔,风光旖旎,要在充分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开发。”在他看来,浏阳河两岸开发建设,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刻意拔高,要在充分调研现状的基础上精心打磨,规划好、建设好浏阳河两岸。

明晰定位,凸显四大功能区

发言嘉宾

黄剑,中国知名雕塑家、中国建设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公共艺术研究部主任。

浏阳河产业带建设,顶层设计先行。如何明晰定位?黄剑建议,不妨采用“国际一流滨江创意文旅休闲功能带”的定位,着力打造滨河巨龙景观长廊,凸显国际品质的创意文化艺术产业带、国家级生态型文旅融合先行区、湖湘历史文化体验风光带、市民滨江休闲绿色功能区四大功能。

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开发如何凸显人文理念,让国内外游客在浏阳河畔享受畅快之旅?黄剑建议,不妨结合长沙气候特点,打造滨河景观长廊,通过风雨长廊等,解决滨水休闲中的遮阳和挡雨难题,为游客、市民提供休闲、游憩好去处。而在景观长廊设计上,可结合湖湘文化特质,彰显湖湘文化底蕴,通过开展万人巨型龙舟等大赛事,提升城市名气。

本版文字整理长沙晚报记者 唐朝昭 钱娟 周小华

本版人物摄影长沙晚报记者 周柏平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文化旅游产业带 浏阳河文化旅游 易中天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