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常德八旬老人拾荒只为行善举 累计捐款达百万元


来源:华声在线

我叫孙雅琴,是澧县火连坡镇中学的一名教师。尽管彭传发年事已高,连弯腰都有些吃力,更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外出拾荒,但他只要精神好的时候,仍改不了外出捡废品的习惯。【编者感言】30多年如一日,这个饱经沧桑的八旬老人,省吃俭用,靠拾荒积累财富做慈善,累计捐款达到100多万元。

讲述人 孙雅琴

我叫孙雅琴,是澧县火连坡镇中学的一名教师。在我们火连坡镇,有一位做了一辈子好事的道德模范、助人为乐的老人,我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他叫彭传发,今年85岁,是澧县火连坡镇的一名退休干部。按常理,像彭传发这样高龄的老人,应该在家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然而闲不住的彭传发,依旧热恋着他的老本行——拾荒。从1981年退休至令,这位老人把拾荒所积累的钱,全都捐给了需要帮助的群众和公益事业,大伙给他估算了一下,金额至少在100万元以上。而他自己平日里却省吃俭用,过着清淡的生活。他的行善之举,无不感染、影响着当地的干部和群众。

彭传发老人一生经历过许多磨难。由于家庭困难,不到9岁的他,就以捡石灰、当挑工来补贴家用。年轻时,他担任过民兵队长,20岁出头就当上了乡长、镇党委书记,由于治理湖泊有方,还被评为劳模。正当彭传发踌躇满志,想干一番事业时。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彭传发,奋笔疾书,向上反映实情,却受到了不公正处理,直到1979年才平反恢复工作。

1981年,彭传发放弃了舒适的工作,从县农行退休回到家乡。彭传发有四子二女,个个都有体面的工作,加上他自己的退休金,小日子应该过得有滋有味。人们意料不到的是,彭传发却整天背着个黑色布袋,踩着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当起了“破烂王”。对他的举动,乡亲们一开始很不明白,儿女们更不理解。为此,彭传发在一次“家庭会”上道出了实情:“我在镇里工作时,长期与群众打交道,深知困难群众生活不易。我闲下来捡点破烂,既可以挣钱捐助那些困难群众,又活动了筋骨,何乐而不为呢?”一席话,说得他的家人脸红红的,心暖暖的。

从此,彭传发捡破烂成了瘾,1985年还开起了废品收购站。这些年,彭传发为火连坡镇修建桥梁、码头、水塔捐款,为幼儿园和学校捐款,为失足青年和孤寡老人捐款……仅仅为火连坡幼儿园、楠木村小学、火连坡中学捐助就有10多万元。前些年,涔南乡遭遇水灾,他捐款7000元,汶川和玉树发生地震灾害,他又捐款2万元。

帮人帮心,帮穷帮根。有一年,镇里观音阁居委会一组孙继英的妻子患病,花掉了所有积蓄还是没有挽回他妻子的生命。爱人过世时,他甚至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孙继英欲哭无泪。这个时候,是彭传发和居委会出钱把丧事办完。在以后的日子里,彭传发不仅资助他两个孩子的学费,还为孙继英垫资开店,手把手教他做生意。如今,孙继英的家里已经有了两栋楼房,两个儿子也成家立业,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尽管彭传发年事已高,连弯腰都有些吃力,更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外出拾荒,但他只要精神好的时候,仍改不了外出捡废品的习惯。

【编者感言】30多年如一日,这个饱经沧桑的八旬老人,省吃俭用,靠拾荒积累财富做慈善,累计捐款达到100多万元。从彭传发老人身上,我们不仅读懂了“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内涵,更重要的是,通过老人的行善之举,我们看到了道德的力量,正不断地影响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彭传发 拾荒 火连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