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语文出版社长王旭明:语文课本一半内容不该学是气话


来源:长沙晚报

“语文课有许多内容不该教不该学”、“语文课上少‘唱歌跳舞’”……上周末,由张家界市教育局等单位主办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在张家界举行,来的不仅有魏书生、张赛琴、王土荣等多名“真语文”专家,还有这位语

“语文课有许多内容不该教不该学”、“语文课上少‘唱歌跳舞’”……上周末,由张家界市教育局等单位主办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在张家界举行,来的不仅有魏书生、张赛琴、王土荣等多名“真语文”专家,还有这位语出惊人,总是“搅乱”语文教学一池春水的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对目前语文教学某些方面的焦虑,以及提倡真语文教学的初衷。

质疑语文课成为表演课

王旭明说,几年来,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真语文活动,对包括北京学校语文教育在内的假语文现象进行了批评。

在他看来,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有贴标签式的生硬拔高,脱离语言文字的本体教学去渲染所谓思想性和人生意义;对语文的元素,即字、词、句、段、篇和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解读浮于表面,没有融入语文教学中。另外,语文课成为表演课,教师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学生成为群众演员;过度使用PPT课件、音乐和其他辅助手段。

王旭明还认为,与有的语文老师基本素养不高也有一定关系,比如讲课的声调语态娇声假气,粉笔字写得歪七扭八,还有课堂运用、课堂表达等都极缺语文教师素养。

探究语文教学的“表演假模式”为何成为现象

为什么语文教学变成了“表演课”?王旭明表示,之所以存在并成为一种现象,原因复杂。他认为,主要是内外两大原因。从外部说,社会转型期间过于浮躁,大家都去追大楼、大学、大操场、大事业、大作为,恨不得一夜就成功,这样的外部环境造成了教育内部包括语文教学的浮躁。从内部说,有观念的问题,有教师素质的问题,也有评价机制的问题,还有行政力量不作为、乱作为等等。“总之,形成这样一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现在是该扭转和遏制的时候了。不从别的角度和方面说,仅从保护和发展母语的角度,也应该把真语文当作语文教育当中的头等大事来抓。”

他认为另一个导致很坏影响的原因,就是各项评奖。“许多不科学的、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所谓教学评奖,以及这些奖产生出来的所谓名师,对教育和语文教育危害极大。”为抵制这样强大力量的假,“真语文”也不得不随俗,按照自己的标准适当评奖选优。

澄清“语文课本一半内容不该学”是气话

“近日,我在某论坛就遵守教育常识发表了一个演讲,谈到语文教育要遵守常识时,对当前语文教育越说越生气,甩出了‘语文课本一半内容不该学’这样一句话。这里有理智成分,也有感情色彩,当然也是气话。”王旭明表示,既然是激愤之语,难免不周全、不科学、不准确也不严谨。“我按我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去衡量所有人了,更没有想到会因此触动利益群体,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不过,王旭明也再次强调,他“仍愿呼”。他认为,一个语文人、一个真诚的语文人、一个真诚热爱语文的人看了那么多有问题的语文教材,听了那么多假气弥漫、完全不是在讲语文的语文老师课时,内心有多愤怒、无奈和纠结。于是呼、于是喊、于是有时暴跳如雷,于是有时难免过了。“即使如此,就算现在的语文课堂、语文考试、语文教师和语文教材问题之多而少人鼓与呼,但我仍愿呼。”

实践在全国推行“真语文”教学

何为“真语文”?王旭明解释,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真语文以语言文字的基本元素为基础,以字、词、句、段、语、修、逻、文为主要训练手段,追求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促进学生和谐语文生活为终极目标的教育观念。

“2012年11月23日,我在福建聚龙小镇联合全国32所学校发布了《真语文宣言》并倡议:语文教学与人生最接近。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心灵,语文教学最该真实、真诚、真情、真切,让我们本色教语文,认真教语文,使语文回归本真状态。”他建议,语文教学不装、不演、不做作,慎用PPT,慎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努力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对话

对湖南的语文教学

不那么悲观

记者:您认为湖南教学水平大致在全国是什么水平?

王旭明:虽然对湖南的教学和语文教学没有全面的了解,但是从参加过的一些培训、讲座和这一次也是第一次真语文走进湖南的情况来看,湖南的语文教学情况我还不那么悲观,这可能与湖南人的文化底蕴、基础和多年来形成的求真求实精神有关吧。

记者:湖南语文教学全国知名的名师较少,您觉得可能跟什么相关?

王旭明:您说湖南名师少,我倒以为这真是件好事。就我了解到的情况,所谓名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伪名师,凭借当下社会不完善的地方和多种原因,他们投机取巧、巧立名目、目无一切、到处钻营,成为假名家、伪名家。教育要保持住自己的纯粹,也应当警惕这种所谓利益输送现象。

记者:有人表示“语文学习不需要语文老师”,您怎么看?

王旭明:就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言,我认为这话说得有道理。眼下许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教授,会讲话的有多少;而没有什么学历的人,会讲话的倒不少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从这个角度说,中国语文教育该反思,也该到了固本守经的时候了。

记者:您说要做“真语文的护法者”,怎么理解?

王旭明:这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题也有联系,这里的法是指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中,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法,尤其是从孔子开始到陶行知先生的法,其间形成了一整套优秀的母语学习教育之法,比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更点出了教育包括语文教育的核心和本质。所有这些“法”我们今天丢失得太多,所以,我要护优秀母语教育传统之“法”,抵制各种怪异变态新“法”。

记者:对最近上海五名老师去英国教学引发的系列反响怎么看?

王旭明:这是件很无聊、无益的事,无论是组织方还是实践者,除了想获取一点博取眼球的价值外,我看不出其他的意义。在人种、国情、语言、教师素养和教学方法都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和手段的平移、照搬,无异于南橘北枳。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石凌炜]

标签:语文 王旭明 气话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