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唐机敏:浅谈油画中国化


来源:江南艺术馆

唐机敏艺术简历: 唐机敏,出生于湖南,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油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油画创作研究生班。 名录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现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中国油画工作室

唐机敏艺术简历:

唐机敏,出生于湖南,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油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油画创作研究生班。

名录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现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中国油画工作室执行导师,

北京油画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北京江南艺术馆主创艺术家。

(艺术评论文章)作者:唐机敏

《浅谈油画中国化》

油画是外来画种,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异质文化的交流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息,中国化不是简单地用油画的油彩画中国画,它是有识之士对西方的艺术理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都进行了从梳理研究、理解建构到消化融合,进而实现变革与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探索,形成自己的面貌。

一、中国油画艺术的起源和形成

1.油画中国化的形成是时代的需要、民族的需要

西方文化对中国美术史的影响始于16世纪末期,西方殖民者到东方进行殖民拓展的同时,将西方的文化、艺术带到了东方各国。1579年(明万历七年),意大利耶稣会教士罗明坚、利玛窦奉命来华,带上了一批笔致精细的彩绘圣油画作品来到中国,并带来了一些西洋的雕刻、图像、书籍等,其中这种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精细且十分逼真的异质绘画,太让中国画家感到惊异。在1582年(明万历十年),意大利传教士乔凡尼·尼古拉在澳门绘制油画《救世主像》,这是迄今为止能发现的西方画家在中国本土绘制的第一幅油画。油画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在清乾隆时期达到高潮,以意大利传教士郎士宁和法兰西传教士潘致诚等为代表,他们为皇室绘制油画。中国是有着5000年文化史的泱泱大国,他们绘制的油画必须有符合中国民族文化的审美标准,传教士们创造了以油画为本、以中国味道为辅的中西结合的中国油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留洋回来的著名油画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提出的油画民族化,他们持不同的艺术主张,对世界绘画潮流趋势具有敏锐的感受,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将油画和民族文化进行大胆的艺术改良。老一代艺术家如林风眠、吴冠中吸收了大量中国绘画的元素,并没有完全按照西方的传统方式去画风景,他们所走的中西合璧的道路,更贴近中国人的审美,更贴近中国人的内心。

2.油画中国化的形成来源于深层的民族哲学文化传统以及精神追求

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为“中国画”。国画融进了书法、诗词,淡化了造型和色彩。在色彩的运用上,以墨为材料的黑(玄)色被视为母色,认为它包含、滋生着变化多端的五彩,即“墨分五彩”。墨色超越色彩,即所谓“极饰反素也”(荀子),提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动”等美学理论。这审美理论影响着中国画领域的艺术家们,使得他们在画面上极少使用色彩,甚至出现了无“彩”的纯水墨画。画家追求“简淡”、尚“天真”的内向韵味体验,少用色彩,或纯以墨为彩,长期单一的“彩”弱或无“彩”色觉视象,造成了中国画在色觉上的贫乏与单一的色觉弱化现象。当我们奉水墨画为独特的东方道禅观念时,却把绘画艺术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也是人类视知觉中最具刺激力和感受力的信号——色彩给忽略了。人们也因此忘记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中国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20世纪的今天与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天壤之别,人们的生活环境、文化观念、知识结构与审美心态与古人相较都发生了可谓天翻地覆的变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志性文化特征,作为中国文化的绘画艺术,其技法的创新、色彩的变化亦应与时代同步。那种把古代形态的笔墨当成中国绘画传统的唯一代表,那种把传统文人画家的墨色审美当作中国艺术家的色彩观,显然都背离了“笔墨当随时代”的中国传统艺术精髓。

我们这个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自盛唐以降最繁荣强盛的时代,其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多元化、多层次的大众审美需求,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艺术的规律对现有的中国画尤其是色觉弱化现象进行改革。

绘画艺术的审美信息是由视觉来捕捉的,对于绘画美术的审美来说,首先是“悦目”而至“赏心”。能够带来“悦目”“赏心”的美感体验,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对色彩的感觉,即色觉。中国油画在色觉中追寻蕴藉灵秀、温润醇厚的东方诗意,绝对不是那种矫揉造作、甜腻妩媚的诗情,而是在苦涩的坚实感受中升华并具有历史厚度的人文哲诗。抽象表现也是他们对当代文化的一种心理体验和对自然的探索,让人们联想到抽象油画中的中国禅意。

3.中国油画的形成来源于新的绘画材料的介入

随着改革开放,新的观念和新的绘画材料的介入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活力,中国绘画的旧形式被迫接受新审美的时候却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画家在此背景下认识到了工具材料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借鉴西方油画,丰富工具材料,探索新的肌理,中西合璧,以图实现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总之,好奇与求新是人类的本性,创造永远是艺术的生命,艺术贵在创新,“新——我想主要是指对绘画本身观念的新及绘画表现出对人、对生活、对世界的新知识、新感知和新观念。”可以说,整个绘画的演变历史,实际上是艺术家的视觉观念和视觉方式的变化历史。然而任何创新都不可能只是题材、内容上的创新,同时也必须是形式上的创新,必须是材料、工具与技法上的创新以及肌理的创新。新的材料、工具与技法将直接导致创造新的肌理,从而创造新的形式。

从古至今,新的材料介入绘画以及艺术家对材料的选择都相应说明人们所生活的那一时代的视觉资源和审美的变化。可以说,绘画的观念变化是绘画革命的开始,绘画革命又引起人们对旧有的绘画材料的重新选择,材料的变化又能引发绘画观念与绘画面貌的巨大变化,而新的绘画观念的形成又会对绘画形式和材料带来一定约束,绘画就是如此周而复始地不断演变。

一千多年前的朱砂红色以及石青石绿色在阴暗的墓室壁画上保存至今仍鲜活灿烂,充分展示了中国重彩画在表现手法、材质技艺上非凡的艺术成就。在对色彩的选择和使用上,隋唐的匠师重视总体的统一协调与局部的精谨丰富,注意色泽变化造成的感受以及色彩相互间关系所造成的装饰趣味与审美效应。这些色彩材料的运用与各种塑作方式相辅相成,造就了壁画中因丰富的色彩运用而形成的令人惊赞的“大唐气象”,也造就了中国特有的壁画用色规则,成为后世壁画的楷模。

二、油画中国化的特点

1.意象——油画中国化的未来趋向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旨归。创作上讲“师造化、得心源”,国画艺术的核心是“意境”,“意”即人意,“境”为(造)化境,由此而延伸到“意象”油画。“意”为意境,“象”为形象,情与景交融,这是古典审美的现代版,秉承了文化传统,也符合新时期的视觉与心理需求。这是植根于民族艺术土壤中,新时代油画家一种自觉的文化行为,也是民族文化拓展融合的一种努力姿态。国画以水墨为主,讲究留白,山水画尤甚。而绘人物更是强调神韵,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一致性。

中国文化语境、新的技术革命和新材料出现在击碎一种观念的同时,也推动了另一个新观念的生成与迅速发展。在油画中注入水墨的神韵,又在水墨中融入西方现代的观念,开创了一条由写实走向抽象、走向写意的油画中国本土化的道路。在使用不同的媒介材料时,相互汲取优点,使中国油画艺术的成就是综合的,它能让具象、抽象、意象同时在一个画面中共存。中国油画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大特征是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即一种与自然、宇宙相通相融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2.中国油画从西方立体的转为平面

中国油画经历了与西方美术的碰撞,在全球语境中互相渗透与汲取,同时多元文化和先辈们所成就的视觉经验变成了资源,到今天使绘画突破了三维固定模式,形成了兼容并蓄又独具特色的平面性艺术风格。中国油画特征的比较平面性是一种注重平面化效果而忽略明暗、牺牲立体造型的绘画特性,也就是说,平面性是有别于三维立体绘画技法的艺术风格,包括直接平面化和间接平面化,画面摒弃让人产生深度错觉的透视手段,不注重表现深度感和体积感。平面性风格的一般特征包括:

⑴平面构图,指空间秩序从传统的三维立体转向二维平面。

⑵平面造型,指形体造型的体积感和量感被弱化或部分弱化。

⑶平面结构,指传统绘画的黑白灰色调被打破,根据需要进行重新组合。

⑷平面色彩,指色彩的提炼和重新整合,打破传统的色域渐变,呈现单纯、鲜明的色彩对比。

中国油画平面性风格在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的作用下具有自身不同的具体特征,在空间造型方面,中国油画的空间造型强调的是一种线与形的意象表现的视觉效果,线离不开结构,结构也离不开线,体现的是中国油画对中国传统书画意蕴的诠释。

3.中国油画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在油画创作中如果只讲“必然性”,忽略“偶然性”的存在,会减少绘画样式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会削弱绘画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如果只强调“偶然性”的重要性,而忽视那些主观存在的“必然因素”,则会导致对画面控制能力的降低,使绘画作品趋于简单、肤浅、粗糙、空洞和乏味。一幅好的艺术作品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依相存和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在油画创作中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所以,必然性和偶然性在油画创作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中国油画作品离不开中国多元文化、技法和材料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中国油画创作中,偶然性能激发画家的创造力。在必然性的支配和掌控下,偶然性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画家的自由表现力和想象力,增加作品的震憾力和感染力。在整个绘制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渗透是以必然因素为主的,偶然性是补充。

赵无极的空灵轻淡的水墨式油画是采取中西合璧的泼彩,他喜欢用面积很大的画布,把几种纯度较高的颜色用油大量地进行稀释,然后泼洒到画布上,把握住颜色相互交融时的偶然效果进行创作,使整个画面产生种种变化和特殊的动感。1975年后,赵无极的油画进入新的阶段,追求诗的韵味和意境,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大自然。他的画幅越画越大,油画技巧越来越纯熟,色彩越来越艳丽明亮,中国画的环式构图也越来越多。画面如水,如火,如天,如地,扑朔迷离,却又静谧祥和,如入道家的天人合一、超脱忘我的精神境界。这些作品更具风景的意味,画面情致更像泼墨山水,但它仍然是油画。这种变化是在赵无极长年的训练和探索的必然性的支配和掌控下发生的,使他的作品如入化境。

三、中国油画的意义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不同国家和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合都会形成新的文化生产力。油画传入中国,既是欧洲文化在东方的发展,也是中国文化对欧洲文化的移植、改良与再生。

实际上,油画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已发生了文化上的转基因,中国油画创作经历了彷徨、阵痛、反思,最终在油画创作界达成了共识:中国油画创作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融中国艺术潮流与创作技法于中国油画创作中才是正确的选择。中国油画不是欧洲油画的复制,甚至它是否符合油画原属地的纯正性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进行了哪些文化种属的转换,又如何创造性地开发了油画艺术的东方魅力并由此推动油画艺术的当代发展。

唐机敏油画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油画 机敏 绘画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