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抚养”城市小调查:姥姥带娃 奶奶去哪儿了
2015年11月17日 10:48
来源:中国妇女报
“隔代抚养”是当下抚育孩子的主要方式。 时值北京深秋,上午九十点钟阳光正好,海淀区永定路某小区居民楼,带孙辈晒太阳的老人们例行在小花园“集合”。这个小区拥有1600多户人家,每天在此集合的带娃老人大
“隔代抚养”是当下抚育孩子的主要方式。
时值北京深秋,上午九十点钟阳光正好,海淀区永定路某小区居民楼,带孙辈晒太阳的老人们例行在小花园“集合”。这个小区拥有1600多户人家,每天在此集合的带娃老人大约百人,相邻几个小区相比,这里景象最为“壮观”。
在各自扎堆聊天的老人当中,3个五六十岁的妇女正聚在一起闲谈。其中的两位各推着一辆婴儿车,两个宝宝坐在车里,面对面咿咿呀呀地“聊”得也挺来劲儿。仔细听,三个大人的对话很有趣——
其中一个推着小车的阿姨:“这儿带孩子的差不多都是姥姥,这奶奶都干吗去了不管带孩子?”
另一个推车的阿姨随声附和道:“是啊,我也是姥姥。孩子奶奶就是不来,你说怎么办?没辙!”
没推车的那个阿姨尴尬地笑着说:“哈哈哈我就是奶奶……哈哈哈可是我也没管带孩子……我今天是过来看看孙子……”
第一位也不好意思了:“哎呀我不是说你啊,我就是说这事儿……”
……
几句闲聊,道出了目前许多城市里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姥姥带孩子。
如今,走进任何一个社区或是公园,只要看到带着婴幼儿遛弯的老人,上去一问,十有七八是孩子姥姥或姥爷;在幼儿园和小学门前,每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家长人头攒动,当孩子们蜂拥而出的时刻,呼唤“姥姥”“姥爷”之声不绝于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身边渐渐都是姥姥带着孩子?奶奶们都去哪儿了?
城乡差异,农村公婆成了第二梯队
在许多城市里,男方老家在外地、女方是本地人的组合并不少见。这种组成形式的小家庭,一旦孩子出生,绝大多数女方的父母就自然而然成了照料孩子的第一梯队。然而,男方的父母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乐得清闲。
小姑娘莹莹刚满11个月,莹莹姥姥从外孙女刚出生就被孩子妈妈请回了家。一说起孩子奶奶家,姥姥有些滔滔不绝:“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北京一趟不容易……”
原来,莹莹的爷爷奶奶一辈子也没离开过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根本不会说普通话,到了北京也无法独立生活,连上超市买东西,都有可能迷路,回不了家。况且最重要的,在农村还有其他孙辈需要照料,莹莹爷爷奶奶压根也无法离开。
与城市不同,农村里爷爷奶奶仍然是带娃主力。国家卫生计生委于今年5月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庄亚儿表示,调查中发现,留守的学龄前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照料。由此可见,许多像莹莹爷爷奶奶这样的留守老人,同样日复一日地辛苦照料着留守儿童。
还有的农村公婆,本身就是流动人口,还要承载沉重的家庭经济压力。李晓菲和丈夫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她本身也从未想过做全职妈妈。李晓菲的父亲几年前因脑血栓半身不遂,母亲只能在家照料父亲。而唯一可以指望的公婆,却因为要给她丈夫的弟弟挣大学学费,至今还在南方打工。这种家庭情况,让李晓菲和丈夫结婚3年也没敢要孩子。“因为没人带,索性不生了。”像李晓菲这种想法的小夫妻也不在少数。
刘妍和丈夫是老乡,结婚后一起到北京打拼。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她对自己的婆婆一直是一肚子气。婆婆不能帮忙看孩子,因为要在老家照顾公公。“如果婆婆不管,公公连饭都吃不上。”这理由让她觉得难以接受。无奈她只得把自己父母接来帮忙。但是更让她气愤的是,公婆不管看孙子,丈夫竟然丝毫不觉得歉疚,对岳父母的无私奉献也不表示感激。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常常能看到她对丈夫愤懑不平的发泄。像刘妍公婆这样相处模式的夫妻,目前在我国农村数量依旧不少,尤其以中老年居多。丈夫从不承担任何家务劳动,这对于这些农村妇女来说,辛苦了一辈子,仍然以丈夫为天,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想带孙子,却被儿媳拒绝
大连天健网一项关于“孩子应该是姥姥带还是奶奶带”的调查显示,在投票的600余位父母当中,有154人选择了“孩子的妈妈不喜欢孩子由婆婆带,觉得没有姥姥带方便、随意”,占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
孟婷家和婆婆家是同一楼层的对门两户,但即使如此近的距离,她的女儿桐桐也基本上是姥姥带大的。姥姥家住得不远,孟琛每天上下班时接送孩子。直到晚上睡觉前,桐桐才会去对门和爷爷奶奶玩一会儿。“我不想让我公婆带桐桐,我和我妈可以直来直去,想说什么说什么。”
中国的婆媳关系历来是最难处理的家庭关系之一,这也为“奶奶去哪儿了”提供了一个答案——被妈妈“拒之门外”了。很多妈妈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婆媳关系本就不易相处,再加上育儿理念不同,更容易和婆婆发生矛盾,还是和自己亲妈好沟通,就算一时没注意方式方法,亲妈一般也不会和自己计较……也因此,有许多踊跃申请带孩子的爷爷奶奶被儿媳“敬而远之”。
全职妈妈高雪带着孩子长住娘家,是因为“婆婆实在不着调”,常常会不小心让孩子磕着或者摔到。“我也不能跟她撕破脸,要是我亲妈,我早急了!”让她烦恼的是,婆婆还特别喜欢帮她带孩子,老是催她带孩子回来。而每次她“不得不回婆婆家”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要得抑郁症了”。
辽宁鞍山的《千山晚报》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报道:《争着带孙辈排出“值日表”》,说的是鞍山的赵女士苦恼万分,由于母亲和婆婆争着带孩子,“上演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奶奶姥姥排出了“值班表”,一人两天轮流,逢周末小夫妻自己带,这才皆大欢喜。
由此看来,非常向往参与孙辈成长的奶奶还是有的,只是有时候,她们没能从儿媳那里争取到机会。
老人也有自己的生活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民休闲方式呈多样化发展。“中国大妈”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革,从买菜做饭带孩子,变成了广场舞、公园合唱团、夕阳红旅游……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让很多“大妈”压根就没有带孙辈的想法。
张瞳和丈夫都是北京土著,父母公婆都是刚退休没多久的年纪,双方老人轮流帮忙是这个家庭的最优选择。但是帮她带孩子的只有她的父母,因为张瞳的公婆要帮张瞳的小姑子带孩子。
在张瞳一家看来,她小姑子的婆婆是个非常“潇洒”的老太太。“我小姑子的公公去世得早,她婆婆找了个后老伴儿,没有理由,就是不管带孙子,我婆婆只好全职去带外孙,否则小姑子就只能辞职在家带娃了。”
张瞳的婆婆凌阿姨对亲家十分不满:“我们已经有小半年没看见我们那个亲家了,听女婿说,是和后老伴儿出去旅游了。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这话我们在家里也不敢说,怕女婿尴尬。”就这样,因为一个奶奶的“任性”,又多了两个“姥姥带孩子”。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心理学博士吴国宏在接受《新民周刊》关于“中国大妈”的采访时,曾经这样表示:过去女性以找到理想的老公及生儿育女来获得自我认同。“但实际上,我们发现,现代女性,尤其是大妈这个群体,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此。……还有的大妈很潇洒,明确表示第三代不带的,要去玩了。原因除了钱多了之外,是因为如今精神文明产品多了,她们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网购、旅游、学插花、学瑜伽……”
当然,也有很多孩子姥姥因为选择了其他的生活方式,而没能帮女儿带孩子。无论是奶奶还是姥姥,“中国大妈”们的生活内容毋庸置疑是越来越丰富了。虽然她们没有帮忙带孙辈,依然值得人们为她们追求多彩生活的行动而喝彩。
带孙子是奶奶的主要任务过时了
“妈妈生,姥姥养,爸爸回家就上网,姥爷天天菜市场,爷爷奶奶来欣赏。”这首打油诗流传已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生活中“隔代抚养”的一个新现象——姥姥成了带娃主力军。
姥姥带孩子,也和孩子爸妈的“独生子女”身份不无关系。当前这一时期的育龄人口,大多是“80后”甚至“90后” 的“独生子女”一代,从小就已经习惯了接受家长在生活上的照料和安排。长大结婚生子后,“看孩子”这项家务劳动既复杂又辛苦,根本无法独立解决,而难题自然是转手给了爸妈。而在传统的家庭关系模式安排下,母亲是养育孩子的主力,而姥姥作为母亲的母亲,为了解除独生女儿的后顾之忧,自然而然成了隔代抚养的主力军。
姥姥带孩子也为改善城市家庭的关系增添了和谐之音。在传统观念中,人们会认为“女人是在给丈夫、给婆家生孩子”。天涯论坛网友“因此注册一个号”在“婆媳关系”板块提出的问题曾引起过网友们的激烈争论:孩子一岁多,小夫妻在大城市打拼,双方父母都是农民,自己的妈妈60多岁,婆婆50多岁。因为自己母亲身体不好,她希望婆婆能够到城里来帮忙带孩子,而男方提出的方案是奶奶姥姥一人带半年。
这让“因此注册一个号”十分想不开。在她看来,“一般情况下,不是应该奶奶带孩子吗?”“我们是中原的农村,可以说十有八九是奶奶带孙子(当然奶奶也没义务一定要带,但是农村习俗都是这样)。”网友们对此的回应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认为“带孙子是奶奶的主要任务”是不对的。
孩子最好还是爸妈自己带。育儿专家的建议基本是一致的:父母亲自带孩子,最有利于孩子的体格、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育,最有助于孩子习惯、性格的养成。老人最多作为抚养的辅助,绝不应成为带娃的“主力部队”。(中国妇女报记者侯晓然)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