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语:高校当以核心价值召唤中国青年
2015年02月08日 09:43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易 语
显然,价值从来不是空洞的理念与话语的蛊惑,它是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是个体内心的深刻认同,是直面问题的深切理性。在价值教育上着力,其于中国心灵建设的意义在于:“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这些经典句子,其所以历千年而不绝,就在于它能为大学“寻根”和“立魂”。作为机构的大学,是涵养高深学问之所,也是培育独立人格之所,还是传递文化薪火之所。作为学问的“大学”,其核心价值与机构之“大学”无异,皆在于明其德,新其民,如“水利万物”一般,悄然涵养人生与社会的生命气象,那里有人生之真、人性之善与人心之美。
今日之大学,今日之青年,置身于极其丰富、开放而多元的信息生态中,置身于各种话语、观点、思想的急剧交汇中,对于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年来说,人们所缺的并不是知识、信息、技术、技能,而恰恰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价值教育。相对于知识、信息、技术而言,唯有价值才关乎人的整体与终极,关乎文化与信仰,关乎教育的意义与境界。
2015年新年伊始,中办、国办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义》,再一次强调:高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我想,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教育被一再重提,其意义还是要让中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永远不丢失明德之“道”,永远不迷失于价值失范的迷雾之中,永远保持一种历史的理性、世界的眼光与创造的姿态,而不在抱怨、牢骚、自黑的负能量场中耗去中国青年的青春激情,让他们失却家国的情怀,淡忘时代的使命。
显然,价值从来不是空洞的理念与话语的蛊惑,它是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是个体内心的深刻认同,是直面问题的深切理性。如果将今日中国放到历史的坐标上考察,恐怕没有人不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由“一穷二白”到而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个铿锵、浩荡的“中国故事”不只是美丽的传奇,更是一部令全世界瞠目的“大国崛起”之史诗。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中国改革与开放,其所带来的红利,对于中国百姓生存质量与幸福指数的整体提升注定是彪炳史册的辉煌。从历史的长河看,最近几十年的中国发展,无论怎么说,都是流光溢彩的一段航程。这样说中国,并非来掩饰中国改革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问题依然在,旧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问题产生。我们也从来不曾回避过问题。相反,在几十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建设中,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纠错能力也是举世瞩目的。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待中国故事,这是面向大学生的价值教育不能离开的史实。离不这样的史实,青年可能会由此陷入历史的虚无之中。
那么,如何续写中国故事,如何面向未来创造更大的辉煌,这是价值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未来指归。价值的力量,来于它本身的理论品质与思想魅力,更来自于我们对于它的认同与信仰。这种认同与信仰,源于我们共同的文化传承,共同的精神家园,共同的复兴大业。一个开放的中国,一个拥有举足轻重的世界话语权的中国,我们在取得重大发展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凝聚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内心,如何以共同价值为核心来凝聚更多的能量,如何以矢志不渝的坚定与信心面向各种挑战与机遇,我想,这是我们一再重提“价值”的战略意义。
我们之所以强调回到传统文化精神,之所以强调意识形态建设,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就在于让我们的所认同的价值成为青年的信仰,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三维空间里,站在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格局里,为青年说中国,听青年说中国。这才是大学的“至善”之举。
应当说,在应试取向下,中国教育从基础教育始就存在忽略价值教育的问题,技术化、专业化、知识化、精英化教育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媒介资讯高度发展、信息互动极为便捷的时代,如果没有“价值”这一粒种子的播撒,思想很可能就会随风而动,失去定力,失去安静,失去理性。因此,在价值教育上着力,其于中国心灵建设的意义在于:“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