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伯云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之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来源:新华网

黄伯云展示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碳纤维原子照片(摄于2004年3月18日)。 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李斌、吴晶晶)28日在京举行的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引人注目:自2000年首次设立以来,一

黄伯云展示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碳纤维原子照片(摄于2004年3月18日)。

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李斌、吴晶晶)28日在京举行的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引人注目:自2000年首次设立以来,一年一度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出现空缺。

作为我国科技的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必须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或者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过去4年,我国已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7位科学家先后获得这一奖项。(完)

最高科技奖首次出现空缺

3月28日上午,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黄菊、李长春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共有300个项目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备受瞩目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出现了空缺。

引人注目的是,连续空缺六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首次产生,这一奖项分别被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研究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项目组完成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摘取,两个获奖项目都属于新型复合材料的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同时,有26个项目获得该奖项的二等奖。

令人遗憾的是,同样体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度空缺,只产生了28个二等奖,分别涉及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领域。这表明虽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增强,但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此外,两系法超级杂交稻、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秦山二期核电站设计制造等244个解决国家需求和改善百姓生活的项目,获得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228项。

5名外籍科学家分享了本年度的国际科技合作奖,他们分别是日本的工业设计专家荣久庵宪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总裁兼执行长美籍华人张汝京、美国著名的核聚变专家肯·金特、意大利环境保护专家科利尼、魏思乐,瑞士医药学家,他们都曾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央视国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石凌炜]

标签:国家 一等奖 黄伯云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