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使命羊牯塘——湘大故事(下)
2014年12月23日 09:5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文热心
华国锋接见湘潭大学领导。(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照片。 本报记者文热心 曹辉 通讯员赵猛 毛泽东题词,发出“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指示,对于“湘大人”来说是一种嘱托,更是一
华国锋接见湘潭大学领导。(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照片。
本报记者文热心 曹辉 通讯员赵猛
毛泽东题词,发出“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指示,对于“湘大人”来说是一种嘱托,更是一种使命。
事实是,国务院1974年3月下发文件,湘潭大学在1975年9月10日举行了恢复建校后首届开学典礼。可是,湘大的教室在哪里,老师在哪里,大学必不可少的图书馆又在哪里?复校40年的湘大与一般“百年老店”不同,走过的是一条独特的路。
1.羊牯塘,湘大人最初的日子
今天的羊牯塘,高楼林立,花团锦簇,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最标志性的建筑当然是图书馆、体育馆和“三道门”等。
可40年前的羊牯塘,只是一个农村。说湘大在这里复校,那只是延续一种历史,建校才是本质。
开学之初,“楼无一栋,房无几间,一个草棚既做食堂,又做会场,还要作为师生活动室”。教职工住的是农民家,“涉及羊牯塘附近农村的8个大队38个生产队。经地没有一条水泥路,上下班只能走田间小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家发一盏煤油灯,发四两煤油(照明)。夏天蚊蝇叮咬,冬天寒风凛冽”,就过了两三年。
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创业者们怀着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满腔热情,边劳动建校,边教学科研,硬是在贫的荒山土坡上建起了这座大学城。
2.图书馆,有部《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在湘大图书馆,记者见识了那套“镇馆之宝”——《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这套书编纂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成于雍正六年(1728年),被誉为“大清百科全书”。这套书连同一部试印样本,共印成64部,每部正文1万卷,目录40卷,分装了5020册,共计522函。印本用纸上乘、印刷精美,装帧富丽,是我国铜活字印刷史上最大的一部图书,共50万余页、1.6亿字,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学、农桑渔牧、医药偏方无所不包。我国科学家竺可桢翻阅引用最多的一本书就是它。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满怀感激地提到:“我们经常查阅最大的百科全书是《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这真是一件无上珍贵的礼物。”毛泽东也喜欢这部著作。
目前,铜活字本全本仅存六套,全国高校中只有北大、湘大存有。这一套图书是湘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个见证,也是他们牢记使命,勇往直前的见证。
这套书是北京大学送的。当时,省革委向国务院呈文,要求调拨前中国人民大学一部分图书支援湘大。随即,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请求支援湘潭大学部分师资图书的通知》,得到了10省市高校积极响应。北大图书馆提出,凡那里有二套以上的图书资料,可赠送湘大一套,于是,《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就来到湘大。
这对于一穷二白的湘大来说,无疑是一件重礼,也是一种激励:毛泽东的嘱托,让全国把湘大的事当作自己的事,那么作为“湘大人”就得殚精竭虑了。
3.姜书阁,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执教鞭
湘潭大学复校初期,中文系聚集三位特殊人才:姜书阁、彭燕郊、萧艾。
姜书阁,当年官至国民政府的税务署长、国税署长和财政部次长。不过,他的本色是学者。他求学、治学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192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工科的唐山大学录取。他不愿弃文学工,在入学一年后,重新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改学政治学。他兼收并蓄,旁听了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等著名学者的文史专题课。1927年,他的《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考辨》,获清华“丙寅论文奖金”第一名。他的第一种学术专著《桐城文派评述》,193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33年又编入《万有文库》,流传颇广。他还发表了许多译作。后来,他当教授,办报刊、做学问,也走仕途。在那个体制里,他以旧时治学的严谨勤奋,一面竭力挽救当时濒于崩溃的政府财政,一面却又以书生自诩,是有名的廉吏。有报道预言他“将以穷教授终其身”。新中国成立后,他仍以教书、治学为业。1974年,因“不识抬举”,拒绝接受以“评法批儒”代替古典文学的教学,而被迫退休。
彭燕郊是上世纪“七月派”代表诗人。这个参加过新四军,参加过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参与过筹组湖南省文联,1953年就是湖南师范学院副教授的名人,却在1955年因“胡风案”而被关押。后来,在街道工厂劳动,做过翻砂工、油漆工等等,可他身处逆境却冰心一片,坚持诗歌创作并潜心研究文学艺术和美学理论。
萧艾“集战士、作家、学者于一身”,16岁考入大学,19岁出版第一部专著,27岁成为副教授,33岁任湘雅医学院院务秘书长兼马列教研室主任。然而1955年莫名其妙卷入胡风冤案,坐牢、下放湘北农村达25年之久。
湘大复校,一个“请”字,让姜书阁复职重执教鞭,让彭燕郊从长沙街头来到了湘大校园重新歌唱,让萧艾有了辉煌的学术晚年。三人的桑榆唱晚,只是湘大聚集人才的缩影。如他们一样来到湘大的人才,还可以点出许多许多名字。不过,更多的怀着责任在肩、使命在胸的满腔热血而来。他们都有一颗雄心:让学校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流大学。
果然,高起点办学让湘大在复校之初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复校第一年(1974年)即被国务院确定为文、理、工综合性大学;第四年(1978年)成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第七年(1981年)获得首批硕士招生权。
4.两学科,首创在年轻的湘大
湘潭大学虽然起步晚,主持者则有“把湘大当作一个科研项目来做”的雄心,也就有着多项全国首创。譬如说学科中的流变学力学、消费经济学。1980年,我国流变力学学科的先驱、开拓者和奠基人袁龙蔚,来到湘潭大学执教。袁龙蔚教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流变学专门研究机构——湘大流变力学研究所,先后开创了“缺陷体流变学”、“流变冶金学”和“中医基础理论流变学”等分支学科,出版6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近130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省1988年度十大科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他开创的“缺陷体流变学”的理论,成功地应用于柘溪水电站混凝土大坝的防裂纹扩展措施,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加工工艺流变学”的创建,对于发展宇航、航空及兵器工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基础理论流变学”,则是用新思路探讨中医的针灸、针麻原理的。特别是前者,“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综合评价为优秀”。
“流变学力学”是湘大人追求卓越的一个缩影。打开湘大复校的纪念册,人们会看到,无论是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还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如珠玉堆盘,光彩夺目。1978年至2008年,湘大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0多个。粘弹性力学、电子衍射仪、流变力学、特种焊接、工业废水处理,有机合成新方法、李代数、多值逻辑、马氏过程、有限元超收敛理论、消费经济等相继被列为湖南省的重点科研方向或课题。
更让人们刮目相看的是,老的重点专业,如化工、数学、计算机更强,新的如法学、旅游、行政管理则正在崛起。更让学校自豪的是,培养的一批批人才:“全国大学校长的摇篮”;“洞庭湖的垂杨柳,倒着插也能长”的学生,以“谋大事、干大事并把大事干成”的激情豪迈,成为社会的脊梁。
5. 56年,沉积的湘大精神
2007年10月26日,满头华发的华国锋接见了湘潭大学的校领导。在欣然为湘大题词“办一流大学,育一流人才”后,以湘潭为“第二故乡”的他,又感慨地说:“办学校,目的就是出人才,我们一年出四百万,十年就是四千万,这是很庞大的、可喜的数字。毛主席是伟人,考虑问题很战略。提出创办湘潭大学,着眼战略,考虑深远,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
湘大人用一种独特的精神实施着伟人的战略。这种精神就是独特的湘大精神,其关键词就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牢记使命、追求卓越”。前者是湘大精神的基本底色,后者是湘大精神的时代特征。主席的嘱托、国家的责任、人民的期望,始终与湘大56年的发展相伴而行。这种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内化为一种办学的理念、文化和气质,成为鼓舞激励师生、获取办学资源、谋求发展平台的重要软实力。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