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湖南:多有鬼神味道的祭祀舞蹈


来源:潇湘晨报

2014年12月29日,保靖县首八峒沙湾村,八部大王庙坐落在酉水岸边,土老司魏品付跳起了铜铃舞,告慰先祖之灵。摄影/潇湘晨报实习生杨杨 仗鼓舞动作:魁星点斗。摄影/潇湘晨报实习生杨杨 仗鼓舞动作

“撒叶儿嗬”让逝者再享人间欢娱,而苗鼓舞则是为了驱赶作祟小鬼

2014年12月27日下午2点,在桑植县四方溪乡一块乡村公路的空地上,周纯勤带着他的儿子、孙子与侄儿跳起了撒叶儿嗬(跳丧舞)。电话交流时,他是不愿意跳的,因为只有面对死去的老人才会跳这个舞,平日必定忌讳。上次文化馆仓促下来拍视频资料,在周纯勤家里闹了一场,后来,其女人就病了。

撒叶儿嗬是为逝者跳的舞。严格讲,必须是自然死亡且年龄较大的老者,有喜丧的意思。但人死毕竟是大事,还载歌载舞,有点不像话了,但土家人在面对生死时,却是另一种姿态。

2年前,刚调入桑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后简称文广新局)的林峰,在打鼓泉乡碰到一支正在表演的跳丧队,场面十分热烈,舞到极致处,“手舞之,足蹈之”。几个小伙在围着棺材上蹿下跳,面露喜色,越转越快,手里的钹儿、铙儿一通乱打,现场的看客,也大呼小叫,跟着起哄起来,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场丧事。

据撒叶儿嗬(跳丧舞)传承人周纯勤介绍,跳丧是让死者在入土前再享受一次人间的欢乐,死的人不能只听到哭声,还要看点舞蹈高兴一下。它的功能就是愉悦死者,这与上述为祭祖、祭拜英雄而跳的3种祭祀舞蹈已显然不同。

保靖县葫芦镇米塔村的苗寨,同样“事鬼”的苗鼓舞,其产生,则与苗族椎牛习俗有关。2014年12月30日,在迁陵——默戎公路的北侧,80岁的苗族鼓王洪富强说起苗鼓舞的源起,则不能不解释苗家的椎牛活动。

洪富强在幼时,其住在隔壁的三叔患病,做了一场“椎牛”,就在他表演打鼓的稻田上,那头水牛被椎杀时哀痛的眼神他至今记得,“很残忍”,但这是椎牛法事中必经的环节。

椎牛是为了驱鬼,其过程非常复杂,起初在准备椎牛前,要打三年的鼓。鼓在苗族中地位特殊,有“无事不动鼓”之说。洪富强说,苗鼓的多种套路就是在椎牛的三年间摸索出来的,也是传教下一辈人的机会。

洪富强就是在苗寨各家椎牛活动中,因为好奇,跟着大人们学的。如果3年后,病人未愈或未死,则举行椎牛。

椎牛那天要尽可能邀请各村寨的亲朋好友,进屋前要“盘歌”,歌盘得好的,或者主动认输才让吃晚饭。夜晚全寨男女老少挤在一起,听道士唱经,后打鼓。东家女人先打,然后全寨女人再打,打鼓时,2人一队,一人打鼓,一人敲边。苗寨人认为,鼓打得好看,人长得漂亮的妹子,可吸引作祟的小鬼注意,吸引出来,主人家的病就治好了。

一个有趣规矩是,此时无论唱什么歌,男女有何出轨的动作,例如男人可以去摸自己喜欢的女人,都不会被人群指责,否则影响椎牛的效果。

第二日是椎牛,场面相当惨烈,四人用矛头锥刺水牛的背部,直至刺死,砍掉四肢,分给重要的亲戚,此时的椎牛活动就基本结束了。

由此看来,苗鼓舞是在椎牛,尤其是三年打鼓的风俗中形成的,其中男式猴儿鼓,会模仿猴子的各种动作,尤其好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舞蹈 鬼神 味道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