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工笔画大师石君:美与苦 造就了他


来源:湖南日报

工笔画大师石君在创作。 周勇军摄 《群芳争艳》 《和平颂》 《色轻花更艳》 《趣》 《小荷》 《红莲》 《栖》 《霞光》 《总领群芳》 周勇军 陈惠芳 石君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工笔画大师石君在创作。 周勇军摄

《群芳争艳》

《和平颂》

《色轻花更艳》

《趣》

《小荷》

《红莲》

《栖》

《霞光》

《总领群芳》

周勇军 陈惠芳

石君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这个长着一头自然卷发、敦敦实实、说话风趣的艺术家,长得就像艺术家。

当艺术家,是要有天赋的。石君有这种天赋。花鸟虫草,在普通人眼中就是花鸟虫草。在石君的眼里,就是艺术,就是“形似,更神似”的艺术品。这是要功夫的。艺术家光有天赋不行。懒惰将天赋归于零。

当艺术家潇洒,一笔一画,信手拈来。潇洒的背后呢?是苦,是废寝忘食,是夜以继日。石君说他是“夜行人”。行者石君,在三更半夜行走。拿起画笔,就是通宵达旦。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有人却质疑它、挑战它。“怪画”、“怪书”屡见不鲜。倒提着人,可以用头发书画。石君漠然视之。

石君坚信,只有生活才是打开艺术之路的钥匙。1992年开始,他去了西双版纳,一头扎进热带雨林写生。西双版纳是他的西施,是他的第二个爱人。石君说:“热带雨林中的一花一鸟,一草一木,成了我摹写自然中的生命和探寻雨林魅力的创作源泉。”

石君是湖南人、益阳人、沅江人,是洞庭湖的一名土著。他的血液里,同样流淌着湖南人的“霸蛮”。热带雨林,不仅仅有奇丽的景色。多变的气候,饥饿的侵袭,蚊虫的叮咬,也在磨练石君的耐心。他像石头一样不动。

西双版纳,他去了30多次。痴迷于此,莫过石君。

石君是一个对自己“不满”的人。1996年,他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创作的一批作品,命名为《大山中的花鸟》,在台湾展出。第一个个展获得成功。他没有沾沾自喜,却深省自己“拘泥于写实”,没有表达出热带雨林的特定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而上”的创作。

从台湾回来,石君在长沙只待了几天,又奔向了西双版纳。一待就是几个月。而后,从西双版纳转道北京求学,师从李魁正、郭怡孮、林凡、李翔等名师。在北京一处简陋的地下室,石君以民工的形态,描绘着画家的梦。

北京——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北京。在追寻与驻守中,石君终于悟到: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在水墨、重彩、白描、没骨、写意的形式和技法之间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语言样式。

画家悟道,天地全新。

带着新的感悟,石君再次走进西双版纳,像一个优秀的诗人,守候着一个一个“和而不同”的清晨。他在雨林的怀抱里,在湿冷的气息中,注视着所有的一切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苏醒。在貌似杂乱无序、纠缠不清的生态中,他感觉生命的律动和创作的欲望。生生不息,心心相印。拔地而起的,纵横交错的,阳刚的,阴柔的,沉默的,鸣响的……在他的面前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神奇、那样的美丽、那样的不可思议。

梦幻般的景象,在他心中汇集成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一批优秀作品诞生了。驻守西双版纳的石君,走出了西双版纳,赢得了中国艺术界的认同。

2007年,《喜舞千枝》获首届“齐白石奖”中国画作品展金奖,《山高水长》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2008年,《空中花园》获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优秀奖(最高奖),《雾里看花》获第7届工笔画大展金奖。2009年,《竹影摇风》荣获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举办的“微观与精致”全国重彩画展丹青奖(最高奖),《和谐的家园》获第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与其说是热带雨林造就了石君,不如说是石君在热带雨林中发现了自己。

在中国工笔画坛占有一席之地的石君,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正如他所说的“我一直在热带雨林中不停地寻找。这是没有尽头的旅程”。他从西双版纳“画”进了中南海。

3年来,石君应邀为中南海作画,《和平颂》、《总领群芳》、《群芳争艳》、《梦园天籁》、《丽日凝晖》、《莲蜓和鸣》、《宿露红光》等作品被中南海收藏,并发给收藏证书。

来了,去了。去了,来了。石君像一阵风。

石君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西双版纳,是中南海。

春华秋实。美与苦,写生了石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石凌炜]

标签:工笔画大师石君 造就 西双版纳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