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家汪东明 用弹孔城墙砖镂刻热血情怀
2015年08月18日 11:09
来源:金鹰报
文图/《金鹰报》记者刘欢乐 “我镂刻的是那场血战历史,我仿佛听到枪炮声……”篆刻家汪东明刻刀下的这几块残缺的长沙古城墙砖曾经历长沙会战洗礼,“这是我艺术生涯里最有意义的一次创作!” 20年前,青年篆
文图/《金鹰报》记者刘欢乐
“我镂刻的是那场血战历史,我仿佛听到枪炮声……”篆刻家汪东明刻刀下的这几块残缺的长沙古城墙砖曾经历长沙会战洗礼,“这是我艺术生涯里最有意义的一次创作!”
20年前,青年篆刻家汪东明结缘并珍藏两块见证长沙会战的古城墙砖;20年后,他血脉贲张、耗时两月镂刻抗战情怀。
经历战火洗礼的城墙砖弹痕累累,每个弹孔里隐藏着一个热血往事。汪东明尝试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铭记那段难以磨灭的湘人抗战史。
结缘两块见证长沙会战古砖
1995年,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篆刻家汪东明为湖南出版社大型抗战丛书《山河呼啸》刻制了封底印并参与了部分丛书的设计工作。在当年走访长沙城内抗战遗迹过程中,他结识了家住长沙天心阁附近的大古道巷的刘大爷,刘大爷当年七十岁,在三次长沙会战时还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他亲眼目睹了那场战火岁月。
刘大爷好客,喜欢聊天。有一天去刘大爷家串门,老人给汪东明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长沙抗战小故事,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中日两军在长沙城南门(以天心阁为中心)的反复争夺战。战争的炮火几乎将长沙南门古城墙夷为平地。刘大爷回忆,炸弹在城墙上爆炸时,砖瓦横飞,地动山摇,城内硝烟弥漫,中国军队一直顽强地守卫着这座古城并多次向日军发起猛烈回击。
聊到那几场血战,刘大爷指着自家院内的几块城墙砖告诉汪东明,这几块砖就是战后他从天心阁城墙边拣来用来砌院子的。长沙城经历文夕大火之后,再经历炮火轰炸,城内已很少看到完整房子。等战斗结束,城内居民三三两两走出来,来到散发浓烈硝烟味和血腥味的废墟上挑选一些稍微完整的砖头回去,再用黄泥、石灰搅拌后砌墙。“现在天心阁附近一些老房子的墙壁都是用这些残砖砌的,好几十年哒还蛮结实的,我们老祖宗做的砖头蛮厚实。”
城墙砖上的几个弹孔
长沙天心阁古城墙有很长历史,这里的城墙大多是明清时期修建的。老城墙虽然很坚固,但经历多次炮火轰炸之后,这里变成废墟,残垣断壁随处可见。
“很多砖头上弹痕累累,有的残砖被烤黑,散发出焦糊味,有很多砖头被血迹浸透,我们专挑弹孔少一些的比较完整的城墙砖扛回去,有血迹的修房子不吉利,就没有人动它。”刘大爷回忆,在一堆砖头瓦渣子里,他翻出了很多子弹壳和炮筒。
汪东明仔细查看了刘大爷院子里的几块老砖,其中一块是典型的清朝制式的城墙砖,上面还有一些“长沙府”“提调官监制”等文字。另一块比清朝古砖规格要大一些,它长45厘米,宽22厘米,厚12厘米。经博物馆朋友鉴定,规格较大的古砖系明朝时期烧制的城墙砖。
在一块城墙砖上,汪东明发现了好几个不规则小孔。据刘大爷透露,有些是子弹打的,有些是炮弹爆炸时的弹片划痕。“它不只是一块城墙砖,它见证了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那段历史,我很想珍藏它。”从刘大爷家里出来,汪东明提出要收藏这几块残砖做纪念,刘大爷爽快地答应了。
起意创作两方抗战印章
时光荏苒,如今的天心阁修复后依然矗立,因城市棚户区,昔日刘大爷家所在的大古道巷也将面临整改。在这二十年间,汪东明几易蜗居之地,家具旧物丢失不少,唯有这几块残砖一直不忍心丢弃,只因为它记录了那段沉甸甸的历史,那场改变了我们民族命运的伟大战争。
抗战砖刻边款内容“民族魂,乙未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汪东明刻”
恰逢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全国各地各类纪念活动如火如荼。汪东明本打算将这几块残砖直接捐赠给博物馆,当他打开包裹着几层旧报纸的古砖时,他仿佛看到长沙会战的历史画面在脑海里一幕幕浮现,“我仿佛看到了镇静若定的薛岳将军,听到了岳麓山上我军大炮的怒吼,浓浓硝烟中,泰山军的健儿们在长沙城内与侵华日军短兵相接,杀声震天……”一种创作的冲动在汪东明心中涌动,“一寸山河一寸血”“民族魂”,这两个浓缩了抗战情愫的句子在他心中定格,“对,就用见证血战的两块残砖镂刻这两个句子。”
特制钢刀,耗时两月制作
两方砖印的布局很快在汪东明脑海里形成,印稿在城墙砖上一挥而就,其中一块规格为长20厘米,宽22厘米;另一块为长15厘米,宽22厘米。这样大规格的篆刻少见,且明朝时期烧制的城墙砖硬度高,刻起来很费劲,一般的刻刀根本就无法刻得动,他为此特意定制了优质钢刀,用铁锤一点一点地敲击刻刀进行创作,完成创作时,他的手指和手掌磨起了老茧。
长沙会战残存城墙砖篆刻拓片“一寸山河一寸血”
时值长沙盛夏,暑热难当,汪东明挥汗如雨,经谭石光等知名书法家的指点并多次修改之后,耗时两个月的这两方篆刻作品终于圆满完成,“它是我刻印三十多年来刻得最辛苦的两方印,对昔日英烈的无比崇敬和怀念,这给我无穷动力。”
即使篆刻字迹笔划很深,也不能掩盖深深的弹孔
抗战题材印刻制作完成后,其效果很不错。“民族魂”三字刀法铿锵有力,它采用阴刻单刀法创作,字体笔画具有刀剑撞击的视觉冲击力,仿佛把人带到那个刀光剑影、战火纷纷的岁月。
长沙会战残存城墙砖篆刻拓片“民族魂”及篆刻家汪东明题记
而“一寸山河一寸血”印刻则采用阳刻刀法,字体线条斑驳而遒劲,给人历史沧桑感。这两方艺术效果强烈的篆刻作品得到许多艺术同行赞许,“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能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奉献两件作品,我感到十分欣慰。”
古城墙砖篆刻作品“一寸山河一寸血”
凤凰卫视主持人的捐献提议
文化学者、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主持人王鲁湘在微信上看到汪东明创作的这两件篆刻作品之后,他建议汪东明将它捐给全国最大的抗战博物馆樊建川博物馆。王鲁湘介绍说,“这家博物馆收藏了台儿庄、腾冲、重庆等地的抗战城墙砖等遗物,唯独缺少长沙会战的见证遗物。”
接下来,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之前,汪东明打算将他创作的两方刻砖中的其中一方捐给四川的樊建川抗战博物馆,另一方将捐给湖南一家博物馆或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目前,相关捐赠事宜正在筹划之中。
文化学者撰联发感慨
文化学者周行易先生欣赏完汪东明的“民族魂”和“一寸山河一寸血”这两方篆刻作品之后,他抚摸着古砖上的弹洞感慨万千,“我仿佛闻到当年的硝烟味,它承载着那段难以磨灭的湘人抗战历史,其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不言自明。”
为了表达对汪东明先生的钦佩,周行易先生特意撰写了一副对联记此盛事——题东明兄费时两月以天心阁长沙保卫战遗留古城砖所刻之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印:壁立古长沙,云麓天心,众志成城扬国魄;印铭抗战史,秦砖汉瓦,篆痕凝血识湘人。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