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习总书记为何要求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来源:华声在线

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不及时修复,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这就是制度执行中的“破窗效应”。 2015年6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不及时修复,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这就是制度执行中的“破窗效应”。

2015年6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扣紧制度执行的“第一颗纽扣”

有一家百来号人的公司,要求上班时间必须配带工牌。制度明确规定:如果发现不带工牌,每次罚款20元。

最初,有一、两个员工忘了配带工牌,管理层不忍心罚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制度看来“可有可无”,不遵守的员工渐渐多了起来。由于制度没有严格执行,一个月后,不带工牌的员工由最初的1、2个,发展到一半以上。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如果第一次“破窗”得到允许,就会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制度可以不遵循。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在“破窗效应”示范下,制度将被忽视、违反乃至践踏!

严防“破窗效应”,才能扣紧制度执行的“第一颗纽扣”。

制度之堤,毁于蚁穴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有趣的试验:

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社区。他把前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把车顶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另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事。

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另一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1982年3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尔逊首次提出“破窗效应”理论:如果一个公共建筑物的一扇窗户损坏了并且没有及时得到修理,很快该建筑物的其他窗户也会被损坏。

在生活中,“破窗效应”随处可见:一个烟头没有及时清理,用不了多久就会垃圾遍地;一幅涂鸦没有擦去,接二连三的漫画马上就盖满墙壁;有人上班迟到,就有人提前早退;一个人不排队上公交车,大家就会一哄而上;一个人闯红灯,后面会跟上一大片……

“破窗效应”启示我们,如果某种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就可能“更多的窗户被打破”。制度之堤,毁于蚁穴。

鲁迅先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写到:

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

一人一块,久而久之,砖都给挖空了,雷峰塔岂有不倒掉的道理?如果第一个挖雷峰塔的人及时受到了惩罚,如果第一块被挖走的雷峰塔的砖及时得到了修复,雷峰塔也许不会在1924年9月轰然倒塌。

严防“破窗效应”,需要大喝一声,猛推一把,大力维护制度权威,狠抓制度落实。

制度之笼,决不是被随意“破窗”的玻璃房,更不是四面漏风的破木房,否则,“关住权力之手”就是一句空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制度不少,可以说基本形成,但不要让它们形同虚设,成为‘稻草人’,形成‘破窗效应’。很多情况没有监督,违反了也没有任何处理。这样搞,谁会把制度当回事呢?所以,我说一分部署还要九分落实。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落实,九分气力要花在这上面。”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破窗效应 总书记 坚决防止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