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经济增速意味着什么?
2015年04月16日 15:07
来源:新华视点
导读 如果观察中国经济只看增速,就可能一叶障目将部分数据增速减缓误解为经济发展全面低迷,甚至得出中国经济衰退等错误结论。 用比较眼光看,7%的增速并不逊色。从心理感受看,增速的调整并未影响大多数中国人
导读
如果观察中国经济只看增速,就可能一叶障目将部分数据增速减缓误解为经济发展全面低迷,甚至得出中国经济衰退等错误结论。
用比较眼光看,7%的增速并不逊色。从心理感受看,增速的调整并未影响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
处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有所放缓,但仍运行在合理区间。看待一季度7%的增速,需要克服转型焦虑,保持理性客观,方能洞悉中国经济冷暖,辨清中国经济前行大方向。
诚然,GDP在经济指标中最受关注,反映了一国经济总体表现,也是衡量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奔跑,许多人习惯性地把增速当成解读中国经济的唯一符号。
但是,经济发展不仅是增长速度和总量扩张,还要看其他指标,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和效益提高。如果观察中国经济只看增速,就可能一叶障目将部分数据增速减缓误解为经济发展全面低迷,甚至得出中国经济衰退等错误结论。
用比较眼光看,7%的增速并不逊色。横向上,中国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保持7%的增长,年度现价增量达8000多亿美元,比5年前增长10%的数量还要大;纵向上,中国经济增速在发展中国家中仍居前列,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独占鳌头。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表现为发展方式上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动力上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改革和创新成为最强劲的引擎,迈向更高级的形态、更复杂的分工、更合理的结构。
这种变化清晰反映在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上--投资增速回落,但消费增速保持稳定;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主要内需指标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表现疲弱,但服务业占比又有提高。降与升的鲜明对比,恰恰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正逐渐增强,新的竞争优势正逐步形成。
从心理感受看,增速的调整并未影响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如果说2008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增速被动下滑,带来一定范围的恐慌和迷茫,那么新常态下追求转型升级而选择主动下调指标,彰显的则是从容与自信。
一季度增速下滑同时,就业、物价等底线指标保持平稳态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连续跑赢GDP;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飙升41.3%,消费欲望保持旺盛;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下降,旅客发送量却阶梯上升,更多人选择出行和旅游。可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向好,人们的心态依旧积极,市场保持繁荣,活力更加充沛。
理性看待增速并非不要增速、轻视增速。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让经济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如果经济因降速过快、过猛而失速,发展和稳定就无从谈起。
新常态下,保持发展态势面临诸多挑战,房地产、地方债、影子银行、债务违约等潜在风险,对经济健康平稳构成潜在威胁。要采取更有效措施,把稳增长当作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用好多种政策工具,守住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当前,需要给中国经济一点时间和耐心。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下,党和政府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平常心,经历修炼和升华,中国经济必将奔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