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学大典第一讲:废科举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刘海峰: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7月30日上午,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第一场活动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开启。著名学者刘海峰教授登上岳麓书院讲坛,纵论“

刘海峰: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7月30日上午,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第一场活动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开启。著名学者刘海峰教授登上岳麓书院讲坛,纵论“千年科举与中国传统文化”。持续存在1300多年之久、被废止100余年,科举制的功过如何?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科举制“柏拉图会很感兴趣”

我跟岳麓书院有非常深的渊源,曾任岳麓书院的兼职教授,岳麓书院已成为我的一处精神家园。在岳麓书院这个千年学府讲千年科举,有特别的意义。

科举制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创造之物,我认为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发明。这种制度的生成有特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儒家文化、儒家理论产生的精英治国理念。“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不靠跑官、买官,靠学习来当官,这是一个很先进的理念。

正因为有举贤才、尚贤这些观念,汉代出现察举制,到隋代加大科举。从隋炀帝公元605年开始设立进士科开始算起,严格意义的科举制度在中国经过了1300多年,选出了我们民族大部分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或学者。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谈到中国科举制时说:“这些官员是经由人类所发展出的选择公仆的方法中最奇特、最令人赞赏的方法所选举出来的。这个方法柏拉图会很感兴趣;虽然这个方法已经失败,今天已不再采用,但是柏拉图一定会因为中国这套办法而喜爱中国。就理论上来说,这个方法最能调和贵族政治和平民政治:人人皆有平等做官的机会,但只有那些适合做官的人才有机会做官。”他还认为:“这个制度是有缺点的,凡由人类所构想和推行的政府机构有哪个是没有缺点的呢?所以这个制度的缺点是人为的,而不是制度本身的。”

千年科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千年科举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在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是儒学的制度建设。因为有科举制度支撑,儒学才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干或者说主体。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方政直言极谏之士,只有董仲舒的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出名。从中华文化的多元化来讲,它是有局限性的,但是对于儒学的发展,它至关重要。《神童诗》中有“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什么是身内之物?学问是身内之物。1300年间科举以经术取士,造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读经运动,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儒学社会。

科举制度是一种取士制度,学校是一种养士制度,两者互为依存。科举考试成了学校教育的指挥棒。不要说官学唯一的目的是及第,民间的书院也以进举为目标,实际上千年书院与千年科举头尾虽然略有不同,但总的来讲是相似的,是中华文明史上的“难兄难弟”。

古代印刷业的兴盛,也和科举推动文化的普及有关。科举考试促使读书人大量增加,印刷术在强大的社会需求下日益发展,书籍广泛流布,这也是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正面效用之一。1948年2月,英国汉学家德和美在担任牛津大学汉学教授的就职演说《中国——人文学术之邦》中谈到:“至少到1750年为止,中国的书籍数量超过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废除科举的意义甚至超过辛亥革命

到了清代,尤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在西方坚船利炮之下,我们的传统制度,包括科举制度,都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变了,戊戌变法虽然只有百日,但是它曾经要废除八股文,主要考策问和中外政治关系等内容。1901年八国联军打进来,慈禧太后下诏不考八股文、不再注重楷书,可以说清朝末年最后几次科举已经朝近代文官考试转化。

1905年9月2日废除科举后,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中写到:“不吝尝谓此事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废封建、开阡陌。”

我们认为废科举是革命的、极具影响力的事件。但过了一百年以后,人们对废科举的看法也更加全面。美国学者罗兹曼认为:科举制是维系中国地位的正统手段,从而1905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意义甚至超过辛亥革命,就其现实和象征意义而言,科举的废止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这种转折大致相当于1861年沙俄废奴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不久的废藩。

废科举导致文化的断裂

很多学者有所反思。萧功秦认为,科举制的废止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代的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清末新政时出现了一大批学者,成为对社会政局稳定极具破坏力的游民阶层。废科举导致了文化的断裂,特别是群体性的社会心理挫折,成为这场变革运动的一股强大力量。

余英时先生在1905年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他认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一直在发挥着无形的功能,将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权利的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科举是传统政治、社会文化整体结构的核心部分,所以科举废止后,持续了2000年的帝国体制全面崩解了。

废科举使得人们对社会的向心力降低。一贯主张中体西用的张之洞,在科举废止后的几年曾有很多惊恐,且在文章中表示了懊悔。袁世凯当皇帝的时候一度恢复过科举。总之,废科举等于动摇传统社会的制度,这是导致辛亥革命中帝制被推翻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年是科举制被废止110周年,不管科举制的功过如何,我们应该更为客观、全面、冷静地分析和看待我们的传统社会。

问答

问:现在国学逐渐盛行,时下小孩、老板、员工在如何更好地运用国学?

刘海峰:现在读经运动风起云涌,毕竟经济发展以后,在民族复兴、文化自觉的背景下,我们对“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思考得更多,更有文化自信以后,对国学更为尊重和重视。

我认为国学对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小孩子读经,琅琅上口以后,很多道理等他慢慢长大自然就懂了,成年人读书可以改变气质。另外,仁义礼智信对我们做人、做事很有好处,帮助我们整个社会真正建立诚信体系。

现在大家都在讲,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受到了很严重的冲击,但是新的伦理道德体系又没有建立起来,其实我们民族根本的东西都很好,是我们民族的血脉。

问:现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异常难做的,都是在训练题海战术、记住标准答案,高考改革应该怎么跳出标准答案的限制?

刘海峰:科举跟我们现在的高考一样,是一种大规模的选拔考试。一旦是大规模选拔考试,就需要公平客观,具有可比性,就要有标准。考试可以提高文化水平,但是它就像压路机一样,把路给压平,有天然的局限。高考改革怎么考出学生的特性和特长?我认为,如果你要体现特长就不要通过高考。高考如果没有标准,公平性会受到很大的阻碍,要追求个性、特长,不要指望大规模考试的改革。

■整理/记者匡萍

链接

“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由岳麓书院和凤凰网共同发起创办,拟每两年举办一届。2014年7月至9月,首届国学大典系列活动将陆续展开,包括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评选、岳麓书院系列讲坛、祭孔大典、首届顶级国乐节等,终极盛会“国学大典”暨颁奖仪式将于2014年9月29日在岳麓书院与湖南大学礼堂举行,届时将现场揭晓“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研究成果奖”以及“国学传播奖”三大奖项。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秋霞]

标签:科举 国学 意义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