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冯卓怡事迹引舆论场“共振”


来源:红网舆情中心

【编者按】冯卓怡感人事迹始于2011年6月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她远赴新疆,被安排在喀什市委宣传部工作。出于对新疆的热爱,两年志愿服务期结束后,冯卓怡报考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外

【编者按】冯卓怡感人事迹始于2011年6月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她远赴新疆,被安排在喀什市委宣传部工作。出于对新疆的热爱,两年志愿服务期结束后,冯卓怡报考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从此安家在了新疆。今年5月22日,乌鲁木齐市公园北街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5月26日,她在网上发表了题为《请不要将新疆恐怖化》的文章,获得关注,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她附上了自己《申请到边疆工作的志愿书》,用自己的行动打破外界对新疆固化的印象。冯卓怡的感人事迹引发了舆论的关注,其充满正能量、充满正义和勇气的精神也感动着舆论。

一、舆情热度

该事件首先发生在民间舆论场。虽是首发,但热度颇高。微博相关讨论近500条,微信相关推送97条。一些网络大V、中V如@六丈日子、@中国共青团网、@晶报、@蒋夫尔、@青春湖北、@广东志愿者等也参与到关注讨论中来。涉入该事件最早的@六丈日子于5月27日在微博、微信(微信号:liuzhangrizi)中图文并茂发布了《冯卓怡:请不要将新疆“恐怖”化!我申请重返南疆!》。其中,微信阅读105972次,转发9303次;微博阅读162.9万次,点赞745次,转发1523次,评论535次。网民纷纷点赞冯卓怡,称赞她很勇敢,勇于追求自我价值,令人敬佩!在事件初期,如此高的热度和美誉度,使得@六丈日子、liuzhangrizi 充当了“发动机”的角色,发掘并推动舆情迅速向前发展。

图1 传播效果图

图2 @六丈日子发布的冯卓怡感人事迹的转发评论情况

经过民间舆论场的发酵,该事件引起了官方舆论场的关注。6月4日,新疆第一门户网站亚心网报道冯卓怡感人事迹《粤凤栖胡杨寻梦喀什噶尔》,并引发官方媒体关注。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新网、中国青年网、新浪等多家网络媒体进行了转载报道。由于该事件迅速发展以及其所蕴含的正能量,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央媒的特别关注。6月8日~16日,新华网发表题为《从广东姑娘到"新疆古丽"——志愿者冯卓怡与新疆的不解之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周内三次报道冯卓怡的事迹、《人民日报》4版长篇刊发《“我的心和喀什紧紧相连”》,央广网刊发《广东女孩冯卓怡:喀什特区的建设需要我》,央媒的集中报道(如下表)再次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并将该舆情推至新高峰,相关网络转载近200条。

表1 主要央级媒体对冯卓怡事迹的宣传报道情况

图3 冯卓怡感人事迹网络关注走势情况

电视、网络视频也齐齐发力,以不同的媒介形态和传播形式向人们讲述着冯卓怡的实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疆《新闻联播》、广东《新闻联播》、山东《新闻联播》、安徽《新闻联播》等从不同的角度先后进行了报道。网络上,CNTV、凤凰视频、优酷网、土豆网、乐视网、百度视频等上传相关视频达50个,点击阅读量几千次。

二、传播路径

从传播路径来看,该事件首先发生在微博、微信舆论场中,5月27日,知名博主@六丈日子首先在其微博、微信(微信号:liuzhangrizi)中发布了关于冯卓怡的感人事迹,引发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的“共振”。此后,该事件在微博、微信里持续发酵。6月4日,新疆第一门户网亚心网开始关注并报道此事,使得事件迅速发展,并引起央媒的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央级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进而促使冯卓怡感人事迹迅速升温,关注达到顶峰。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该事件仍然持续被网民、媒体讨论着,但发展周期已至尾声。6月16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冯卓怡相关报道关注较少,转发仅几条。与此同时,冯卓怡母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已启动冯卓怡校友事迹报告会,该事件或将继续发酵。

图4 冯卓怡感人事迹的传播路径图

三、媒体评论

该事件被广泛关注报道后,许多媒体开始转向评论,对其人其事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新疆日报网评论《从广东姑娘变身“新疆古丽”,中了啥“魔法”》指出,冯卓怡中的魔法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作为人生经历的必修课”“ 以新疆为家的情怀”。 “服务不是单方面的,服务西部的同时,西部也教会我们很多。从另一个侧面看,西部不正‘服务’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吗?”不同的角度和心态,正是冯卓怡的魔法。一切言语都觉苍白,冯卓怡就想用实际行动来打破外界对新疆固化的印象。

四、网民评论

民间舆论场中,除了一些网络大V、中V如@中国共青团网、@晶报、@六丈日子、@蒋夫尔、@青春湖北、@广东志愿者等参与到关注讨论中来,更多的是草根网友的热议。红网舆情中心抽样统计发现,43%的网民对冯卓怡的作为点赞,并表达了敬佩之情;12%的网民还对他们小两口送出了祝福;12%的网民还对该话题进行了拓展讨论,深入分析和看待新疆暴恐问题,不能将新疆贴上“恐怖分子”、“分裂份子”的标签;但也有少量的网民认为冯卓怡很傻,这一比例约占8%。另外,还有25%的其他态度如围观、看热闹等。总体上看,民间舆论场对冯卓怡的行为是持正面态度的,点赞和祝福的居多,并将话题延伸到了新疆暴恐问题,网民呼吁不要将新疆问题标签化,理性区别新疆人、东突份子和新疆分裂势力。

图5 该事件中的网民态度比例图

网民观点摘要:

nodroG_ouG:应该把新疆、疆独、东突,这几个区分开来!别动不动就新疆!

fly蓉蓉:他们是民族团结的楷模,顶起!

静心的世界:赞赏!只有真正来过新疆,在新疆生活过的人,才有资格说,真实的新疆是什么样!对你们好:点赞。简单就是幸福,物质遭人抛弃,纯正让人景仰!还是那句话:军人正气祛除歪风邪气!

过客nina-lopez的世界很快乐:祝两口子甜蜜快乐安康!

颜老蛋:这个女孩子我们交谈过很多次,我深知她的个性,是那种爽朗不拘的女汉子,绝非某些人阴阳怪气形容的矫情被爱冲昏了头脑。她的丈夫常年在南疆驻守边防,守卫一方平安,如今新疆暴恐时有发生,作为妻子,记挂她的爱人,不惜辞去工作去往喀什重新开始,那些说酸话的人,你们是嫉妒人家的勇敢吗?

仔小子-M:说的好像汉族人没有这样的人一样,以前不是还有那种报复社会的汉族人拿着刀砍学生么,这种事也不少吧。所以对待这种问题请理性,不要贴标签拉仇恨。别喷我,我只是就事论事。

五、舆情特点

(一) 新媒体传播优势凸显

该事件中,新媒体在民间舆论场的传播优势充分得到体现。知名微博@六丈日子、知名微信liuzhangrizi首先宣传了该事件,并引起网民强烈关注和共鸣。而正是由于民间舆论场的广泛热议,官方媒体才逐渐关注了此事,并推动该事件达到关注最高峰。因此,以@六丈日子、liuzhangrizi为代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可以是舆情事件的“导火索”、“发动机”。另外,其具有“民间标签”的特性也为信息传播力和可信度加分不少。

(二) 持续时间长

从5月27日@六丈日子在新浪微博中发的一条微博,到6月16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新闻《冯卓怡:大学生志愿者的楷模》,大概历经了20来天,且目前仍有相关信息出现在网络上。其母校已启动冯卓怡校友事迹报告会,该事件的持续发酵事件可能更长,获将再次掀起关注高峰。

(三) 官民共振

该事件经过新浪名博@六丈日子曝光后,引发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的双双关注,共振共鸣。在新浪微博,仅@六丈日子的微博单条微博转发量就达到了1518次。而官方媒体,更是高度关注,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关注潮。两个舆论场都对冯卓怡感人事迹大加赞赏,纷纷点赞,称其行为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四) 关注级别高

在媒体关注上,经过名博-草根网民-地方官网的有序关注后,引发了中央媒体的集中关注,包括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这种中央几大媒体齐齐关注的舆情事件,比较少有。

(五) 话题敏感

该话题因涉疆涉暴恐的话题,使得该事件既引人关注,又分外敏感。但从网民的评论来看,因话题中所蕴含的正能量,网民的评论并不敏感,反而也充满了正能量,多点赞、支持、祝福,有的网民还为冯卓怡的安全担忧。

红网舆情分析师:白杨波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石凌炜]

标签:冯卓 舆论 事迹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