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网络问政“最后一公里”
2014年06月17日 17:27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贺弘联
互联网发展大潮浩浩荡荡、不可阻挡,这既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也是最大挑战。各级党委政府只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扎实推进网络问政工作,架起新时期党群“连心桥”,才能真正知民情、汇民智、解民忧。
打通网络问政“最后一公里”
贺弘联
互联网发展大潮浩浩荡荡、不可阻挡,这既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也是最大挑战。各级党委政府只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扎实推进网络问政工作,架起新时期党群“连心桥”,才能真正知民情、汇民智、解民忧。
网络问政书写“布信于民”新内涵
对任何一个执政党而言,“布大信于天下”永远是执政之本。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执政者的“布信”方式,这种方式说到底就是凝聚人心和社会治理的实现路径。历史推进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高点----互联网时代,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信息获取、存储和传播模式,正在深刻改变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要求,新时期的“布信天下”,已经与互联网紧紧相联、密不可分。
明代学者王廷相曾在《慎言•御民篇》中说:“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危在民怨。”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解决“民穷”问题的成就举世公认,大局稳定的基础日益牢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各种形式的民生诉求常常以“民怨”的方式,被互联网这个社会问题的搅拌机、集装箱、放大器所聚合放大,甚至被一些媒体借以炒作,成为影响执政形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盛世阴影”。久而久之势必损害到政府的公信力,损害到党的执政基础,给党的长期执政带来严峻挑战。
因此,快速适应时代要求、有效转变执政理念,把群众工作搬到网上来,以深入推进网络问政为支点,对网上“民怨”表达中民生诉求予以及时办理和回应,通过打造有效的网络问政互动平台,努力把政府为民服务的角色意识确立起来,把政府与民沟通的谦卑姿态强化起来,真正使一些地方从一度普遍存在的“老是想着如何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们”,转变到“总是想着如何解决人们提出的问题”上来,从而实现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不仅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布信于民”的重要方式和必然要求,更是当今时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题中之义。
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网络问政
当前,中国13亿多人口中已有6亿多人成为网民,有5亿多人通过客户端等渠道订制并获取新闻信息,12亿手机用户都有可能成为移动上网的终端。这一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深刻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改变我们工作、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时代引擎,正在催生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开放与多元,最核心的本质是技术与思想,说到底都是人的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作为执政主体,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条件下执政对象伴随媒介载体转型带来的公众眼球转移,谁在引领民众眼球、谁在舞动民众心灵,是执政主体必须深思和牢牢把握的两个关键问题。所以,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而言,懂网、学网、用网成为必修课,特别是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指导和推动工作,成为我们提高执政能力紧迫的时代课题。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网络问政?我个人以为,就是以平等、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问题,以公开、透明、便捷的方式接受监督,以积极、主动、真诚的态度解决问题。有专家甚至指出,用户体验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所有的创新都必须建立在用户的满意度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对喧嚣舆论的止沸度就成了互联网思维运用得够不够、好不好的衡量标准。按照这个理念,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用户”----即人民群众,要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用互联网思维打通网络问政最后一公里,就要按照这个标准,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真正在网上打造了一个“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一个“民众摸得着、喊得应、对得话”的网上政府。
网络问政取信于民的湖南版本
这些年来,湖南在运用互联网方面先行先试,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网络问政这项创新而又富有挑战的工作,先后打造了党代会建言献策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湖南精神”征集提炼、“三问于民”活动等多个网络问政样本,受到各界广泛赞誉。不仅如此,网络问政在湖南各地各部门火热开展,涌现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如郴州的网络问政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重要制度模式之一。
作为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网络问政日益制度化。加强信息公开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已成为打造阳光政府、便民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内容。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的网络问政作为信息公开、网上问题网下解决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就湖南而言,走在全省前列的郴州市、娄底市、长沙县、湘潭县、溆浦县等先后在网络问政上迈出了创新实践的重要步伐,从平台建设、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着力解决了谁来问、向谁问、问什么、怎么问、问后怎么办等问题,为提升政府公信力、激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网络问政已成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一种共识,日益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把网民诉求留在属地,努力打造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近年来,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宣办积极支持红网在全省122个县市区设立分站,每个分站积极开设论坛和网民留言板等问政平台,加强网民留言收集办理与反馈,推动300多位省直厅局、市州和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主动认领办理网民留言,真正让基层群众有了在“家门口”说话的平台。据统计,2012年以来,红网“问政湖南”“百姓呼声”栏目累计为网民群众提供各类咨询服务13万多次、协调监督解决群众问题5万多个。同时,湖南政务微博集群建设初具规模,湖南政务微博厅粉丝超过53万,被人民网评为“2013年全国十大省市级政务微博”,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成为湖南网络问政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平台。
完善体制机制,网上政府日渐成型。近年来,通过不断实践探索,省委网宣办建立完善了网民意见收集、研判、报送、交办和督办机制,全省各级各部门也建立了各自的网络问政和网民留言办理机制,逐步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联动、覆盖广泛的全省网络问政体系,湖南2.0版的网上政府已日渐成型,正在成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展示执政形象的重要途径。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网宣办副主任)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