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坤哥的野荷谷与中国寒茶(图)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们要去湖南新化的大山深处,去看坤哥在那里种出的极品好茶。“去年是3月22号,”坤哥说,去年开采新茶当天,冰寒未消,清晨,茶园霜雪皑皑,采茶人手指冻僵,一整天下来,每人也只能采摘1、2斤的鲜芽。寒茶种在高山之上,冰雪封冻,天然不需打农药,整个天门乡海拔也很高,杜绝农药化肥并不难。

因地势原因,坤哥的新茶叫明后茶

初春,湖南中部,路旁的油菜花在细雨中一闪而过。

坤哥开着他的越野车,在山路上盘旋。路很险,一个弯没拐好,随时坠崖仙去,我坐在后座,还算情绪稳定。坤哥开车,我知道不会有事。

我们要去湖南新化的大山深处,去看坤哥在那里种出的极品好茶。自5年前认识他,我与这个跟我老爹差不多年纪的60后男子之间,就有一种类似温情与认同的东西,像春天飘荡在山峰间的淡淡雾霭。

坤哥叫王洪坤,湖南新化人,在长沙做了多年医疗器械生意,衣食无忧,却不安心过土豪生活,喜欢跟我们这帮调查记者搞到一起。

湖南是劳务输出大省,盛产新闻民工,湖南籍记者又有“湘奸队”恶名,喜欢到老家做揭黑报道。这拨调查记者中的很多人,都在赶赴新闻现场时坐过坤哥的车,并在干完一单活回长沙后,到坤哥东塘的家中,吃过他从新化老家搞来的土猪肉。

我跟湖南的兄弟们戏称,坤哥像当年支持孙中山的宋嘉树,他日我们中的冯自由再写《革命逸史》,当拿出大篇幅写下坤哥和他给我们当司机时开的那台雷诺汽车。

我说这些时,当然是为了哄坤哥开心,指望他下次再从新化多搞点土特产来大朵快颐。坤哥总是很当真,憨憨一笑,说:“好,要好好写下我。”

2012年冬天,坤哥告诉我,他要回老家去种茶叶。我惊讶了一分钟,很快释然:湖南男人总是有个挥之不去的耕读梦,就像曾国藩他老人家在家书里面字字句句都是“书、蔬、鱼、猪”一样,晴耕雨织,耕读传家,这是我父兄一辈念兹在兹的生活方式。

万万没想到的是,坤哥这一单,把我们都震住了。茶叶,种出了文化,种出了情怀。

我跟坤哥是早上从长沙出发的,两年来,我第一次去他的茶园。驾车沿着高速一路西行,2个半小时抵达新化县。下高速,又开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山顶的茶园。

这里属于新化县天门乡,海拔1000多米,已经是雪峰山脉的一部分了。今年湖南气候有点反常,茶树也还没有发芽。去年此时,已开始采摘。

“去年是3月22号,”坤哥说,去年开采新茶当天,冰寒未消,清晨,茶园霜雪皑皑,采茶人手指冻僵,一整天下来,每人也只能采摘1、2斤的鲜芽。

这些鲜芽后来被炒制、包装,兄弟们来湖南的,个个包里都塞了二两。我这两年到处出差,随身带着的,也是坤哥的茶。送茶时,坤哥只是说,好喝的话,兄弟们帮忙想想,这茶叶能够炒作个什么概念。

大家把茶叶塞到包里后,大多“呵呵”而去。概念最后还是坤哥自己想出来的。他翻唐人陆羽的《茶经》,读到了这么一段话:“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

e农计划 王洪坤

坤哥的高海拔茶园,茶叶被冰封数月

“古人认为,‘味至寒’的茶是最好的茶,”坤哥说,所有茶在中医里面味型都是寒性,而他在天门山种这片茶,无疑是“至寒之茶”,他决定将之命名为:中国寒茶。

按照坤哥的描绘,寒茶的存在,完全是一个奇迹:2000年,新化县一位退休干部来到这里投资,准备建设“万亩有机茶园”,第一期种了3000多亩茶树,种植翌年,长在山坡和当风处的茶树,被悉数冻死——天门山上,冰雪霜冻时间最长可达半年。

“他们认为这里不适合种植,放弃了整个项目。”坤哥说,茶园被抛荒后,三千亩茶园大多冻死,零散种植于山沟背风处的茶树,历经冰雪的洗礼,却顽强存活下来。

2007年,当地老农砍去灌木,清理出了残存的180亩茶树。两年之后,第一次采摘。只采了400斤茶,每亩只能产出2斤。

茶是好茶,在当地却卖不起价格。直到2012年坤哥接手前,这种高山珍品茶叶,不仅无法给种植者带来效益,甚至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

坤哥接手茶园后,给茶叶起了名字,请同济大学的设计师重新做了包装。去年,寒茶被送去北京参加慈善拍卖会,拍出了1.4万元每斤的高价。

多年来仗义疏财、广结天下英雄,这时候开始发挥作用。去年起,好几拨记者兄弟们上山,帮忙拍照、做宣传片,还帮着联络建筑学规划学专家上山考察,一时间,山上好不热闹。

眼见中国寒茶品牌冉冉升起,天门乡的干部们,开始相信坤哥的话。坤哥借势,鼓励天门乡全乡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做中国第一个“原生态乡”。这个事儿也快成了,我去的时候,乡里面已形成文件,报到了县里。

寒茶种在高山之上,冰雪封冻,天然不需打农药,整个天门乡海拔也很高,杜绝农药化肥并不难。只是,生产出原生态产品后,如何卖出去——这是决定农民是否跟着坤哥理念走的关键。

时间已是傍晚,喝完茶,坤哥带我步行登山,从茶场向着天门乡的最高峰进发。一路上,坤哥给我谈了他的计划:在他看来,农产品销路不是问题。

2013年底,一帮在中欧商学院学习的中产阶级,发起了一项名为“e农计划”的公益行动,试图将地处偏远、无工业污染、纯净安全的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卖到城市,“让山里好的事物实现价值”。

坤哥已经和“e农计划”接上了头,天门乡也已被“e农计划”列入首批农产品基地。

按照坤哥的路线图:未来,如果天门乡生产的农产品,能够像寒茶一样,不打农药化肥,完全原生态,就可以销往北上广,农民可以靠农产品致富,打工者就可能重回乡村,而不打农药化肥,山村的水源和土壤、生态环境也将得以保存……

听起来,这是一个完美的乡土重建计划。想到梁漱溟等乡村建设派诸位先贤,我不禁为坤哥的理想感动:自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总是希望从农村找到变革中国的秘密,他们大多抱憾而去,乡村建设,却仍然是一个有魔力的磁场。

我们登上海拔1480多米的山顶,俯瞰天门群山,已是落日时分。天边云霞漫天,脚底万山来朝。为配合此情此景,我冲坤哥提高分贝喊道:“计划太牛逼了,需要兄弟们做什么?”

坤哥保持着憨笑,指着山下一片平缓的山谷:“这里我准备盖几栋可移动的房子,你们找了堂客,就来这里生崽,这里空气好,生出来就是孔子。”

“地名我已经想好了,就叫‘野荷谷’。”

我们放声大笑。(文/图刘长)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童声杨]

标签:天门乡 王洪坤 茶叶 e农计划

人参与 评论
天赋大美——湖南新化天门乡中国寒茶基地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3/13/2229c5e4-7eae-458d-a429-ae8075e7ff71.jpg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