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屈原遗泽:宏识孤怀,涵今茹古


近百年湖南学风   《近百年湖南学风》,无锡钱基博先生(1887——1957)著。先生字子泉,自号潜庐,又号老泉,先后任教于无锡师范学校、北京清华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无锡国学专科学校、

近百年湖南学风   

《近百年湖南学风》,无锡钱基博先生(1887——1957)著。先生字子泉,自号潜庐,又号老泉,先后任教于无锡师范学校、北京清华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浙江大学、兰田国立师范学院、武昌华中大学、武昌华中师范学院,主要著作有《名家校读五种》、《文心雕龙校读记》、《现代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孙子章句训义》及《近百年湖南学风》。

导言

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迭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人杰地灵,大德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古,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之然也。   

天开人文,首出庶物以润色河山,弁冕史册者,有两巨子焉:其一楚之屈原,著《离骚经》,以香草美人为比兴,以长言永叹变四言,铿锵鼓舞,于三百篇之外,自成风格,创楚辞以开汉京枚马之词赋。其一宋之周敦颐,作《太极图说》、《通书》,契性命之微于大易,接孔颜之学于一诚,而以太极人极发明天人之蕴,倡理学以开宋学程朱之性理。一为文学之鼻祖,一为理学之开山,万流景仰,人伦模楷,风声所树,岂徒一乡一邑之光哉!然为生民立极,为天地立心,而辅世长民,一本修己者,莫如周敦颐之于宋,其次王夫之之于明。周敦颐以乐易恬性和,王夫之以艰贞拄世变;周敦颐探道原以辟理窟,王夫之维人极以安苦学。故闻夫之之风者,顽夫廉,儒夫有立志;闻敦颐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也。敦颐,道州人;夫之,衡阳人。湖南人而有此,匪仅以自豪乡曲,当思以绍休前人。   

自昔子思作《中庸》以说天命之性,而孟子道性善以修率性之道,开宗明义,而未有体系,所以“理”而不为“学”。至周敦颐乃本《中庸》以上推之《易·系辞传》,而后天命之性、率性之道,有体有系,厘然秩然。犹若以为未足,更本《易·系辞传》以旁推交通诸《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拈出“太极无极”之义,以补《易系》之未所言,而后先天之道,天命之性,有体有系,厘然秩然。观其《太极图说》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盖融《老子》《易系》之义而冶之一炉者也。“太极”之词,出自《易系》;而;“无极”之义,则参老子。老子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极而太极”也。老子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则所谓“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也。“太极无极,二而一,一而二”,此老子“有”“无”双观之所以“同谓之玄”也。

太极图中间一○,即“易有太极”也,○旁两抱,即两仪二画也。不过伏羲在太极上面直画两画成三。而敦颐却把伏羲两画弯转,抱在太极两旁,亦从《老子》“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之说悟出。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统体一太极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物物一太极也。“太极”二字,原本《易系》,尚是祖述孔门之旧。至于“主静立人极”,“人极”二字,则自敦颐始发之。其后从“人也得其秀而最灵”云云,皆说“人极”。人极与太极对勘而论,以明天人相与之际,绝非矫揉造作。故人能践形,即能尽性;能尽性,即能达天。天人一理,此敦颐立言之旨,而以《太极图说》挈其要,以《通书》畅其义。“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主静”二字,是立人极之本。“中正仁义”,又是主静之实落处。然“主静”之下又自注曰“无欲故静”。“无欲”者,无人欲。无人欲,则纯乎天理矣。而“诚”以立其本,“几”以神其用。夫道非“诚”不立,非“几”不行。事之大小,天下之治乱,皆有“几”者行其间。天也,固人也。事有理有势,而行之必有其几,此则众人之所忽,而豪杰有为者之所必争也。 敦颐言“诚神几谓之圣人”,“诚”者本也,“神”者用也,“几”者介乎动静之间。故曰。“动而未形,有无之间,几也。” 蒞事之初,有审几之明;及事变之歧出,又有赴几之智。一日得其几,而万险胥平。一失其几,从脞百出,咫尺皆荆棘也。然非“主静”者,不能审几赴几;而非“定之以中正仁义”,则审几赴几而或流于狙诈惨礉,吾见亦多矣。此敦颐所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也。程氏颢、颐,理学之宗,而兄弟受业。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颢尝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以其世居道州营道县濂溪上,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生当太平,王夫之身历世屯,而以明庄烈帝崇祯十五年举于乡。目睹是时朝政,刻覈无亲;而士大夫又驰骛声气,东林复社之徒,树党伐仇,日寻于恩怨;发而为文章,黜申韩之术,嫉朋党之风,长言三叹而未有已。既一仗桂王,为行人司,知事终不可为,乃匿迹永、郴、衡、邵之间,终老于湘西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清盗诸夏而抚定之,搜访隐逸。次第登进。虽顾炎武、李颙之艰贞,而征聘不绝于庐,独夫之深閟固藏,邈焉无与。平生痛诋党人标榜之习,不欲身隐而文著以求反唇,用是其身长遁,其名翳寂。其学出于宋儒张载,载著有《西铭》《正蒙》等书,其学以仁为宗,以礼为体,而深信周礼为必可行于世。夫之则注《正蒙》数万言以讨论为仁之方,为《礼记章句》数十万言以阐明记礼之意。昔仲尼好语求仁,而雅言执礼;孟子亦仁义并称。盖圣人所以平物我之情,而息天下之争,内之莫大于仁,而外之莫急于礼。因人之爱而为之文饰以达其仁,因人之敬而立之等威以昭其义,虽百变而不越此两端也。夫之荒山敝榻,终岁孜孜,以求所谓育物之仁,经邦之礼,穷探极论,千变而不离其宗,旷百世不见知而无所悔,虽未为万世开太平以措施见诸行事,而蒙难艰贞以遁世无闷,固为生民立极。周敦颐光风霁月,饮人以和;夫之则茹苦含辛,守己以贞;周敦颐以道自乐,从容涵泳之味洽,夫之则历劫勿渝,厉世磨钝之节坚。翘企高风,诗不云乎:“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降而晚近,世变亦益亟矣!百年以还,欧化东渐。挠万物者莫疾乎风,君子以独立不惧。而习尚之所蒸,抑有开以必先。汤鹏尚变以自名一子,魏源通经而欲致之用,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扶危定倾以效节于清,郭嵩煮、谭嗣同、章士钊变法维新以迄于革命。新旧相劘,问学殊途,而要之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志在于淑群,行不害违众,精神意趣,则无不同。余违寇来湘,披览著书,颇亦窥其指要,观其会通。睹记所及,写成是编,裒录汤鹏、魏源以下,得若干人以尽其变。上推周敦颐、王夫之两贤以端其趣,而行毋绳以求备。人不拘于一格,大者经文纬武,次则茹古涵今,略其是非功罪之著,而彰劬学暗修之懿。所贵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用之则辅世长民,不用则致知穷理。内圣外王,在湘言湘,岂徒为诏于来学,抑亦自振其衰朽。凡我共学,倘能恢张学风,绳此徽美,树规模,开风气,以无忝于前人,岂徒一校之私以为幸,国家景命,有利赖焉。昔罗泽南以一老诸生,假馆四方,穷年汲汲,与其徒讲论濂洛关闽之学,师弟䃺切。而其弟子王錱、李氏续宾、续宜兄弟,杀敌致果,卓有树立。吾党身厕上庠以糜大官之廪,所凭藉什伯于罗氏师弟,则所树立亦必什伯于罗氏师弟,乃足以副国家之作育。景行行止,在吾党好为之耳。尚乃勖哉,毋陨越以遗前人羞。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近百年湖南学风 导言 太极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