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百岁老兵忆长沙会战:棉衣被子弹打10余窟窿(图)


来源:新京报

2013年3月17日,抗战老兵韩玉衡在海淀医院的病床上。今年记者去采访时,老人又是在病榻之上,仍是腰板笔直的军人坐姿。新京报资料图片/记者侯少卿摄 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长沙展开激烈巷战。 资料图片 【

2013年3月17日,抗战老兵韩玉衡在海淀医院的病床上。今年记者去采访时,老人又是在病榻之上,仍是腰板笔直的军人坐姿。新京报资料图片/记者侯少卿摄

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长沙展开激烈巷战。 资料图片

【老兵档案】

韩玉衡

102岁,1938年加入铁道警备支队,1939年成为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通信兵,后被派往精忠印刷厂任校对员。经历了空前惨烈、名噪中外的四次“长沙会战”。

【老照片】

长沙会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病榻之上,韩玉衡仍要坚持以腰板笔直的军人坐姿迎接每一位来访者。长子韩志强不得不一直为老人揉捏肩背,他说,今年开始,这位102岁高龄的老兵身体状况已不如前。

时光回转到75年前,彼时,韩玉衡是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通信兵,每日要负重百斤,在敌机炮火中穿山越岭,架杆铺线。在那里,他经历了空前惨烈、名噪中外的4次“长沙会战”。

守桥护路

保卫铁路阻日军西进

对于抗战,韩玉衡的记忆一半是抗争,另一半则是流亡。“七·七事变”前,他是天津法租界一家煤厂的店员,“眼睁睁看着平津失守,华北沦陷。”

“到处都是逃难的人。”韩玉衡也夹在巨大的难民队伍中,从天津到南京,从南京到武汉。

1938年,韩玉衡曾在武汉加入铁道警备支队,奉命守卫京汉铁路1099号铁路桥。“桥两端各一名岗哨,来者先对口令,对不上立即开枪。”韩玉衡说,保卫京汉铁路对阻止日军西进意义重大,为此,日军一直筹划想把桥炸掉,便常派出骑兵或情报人员前来侦查信息。

“有一次我们正值班,突然发现日本骑兵小队疾驰而来。我们赶紧趴下或躲入掩体,用‘炮筒子’和‘三八大盖’一通射击。日军不知守桥队伍的虚实,仓皇而去。”韩玉衡回忆。

报名入伍

空袭中赶印抗日刊物

随着武汉的失守,韩玉衡不得不继续流亡,来到长沙。此时,长沙城中已被沦陷区的逃难者挤满,混乱不堪。

不想再继续逃下去的韩玉衡决定报名入伍,成为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的一名通信兵。

入伍后,除了爬电线杆、架设通信电线、学习有线通讯知识,韩玉衡还学会了一些轻武器的操作方法,比如38式步枪、M1半自动步枪、60mm迫击炮等。

不过,尽管心怀报国志,韩玉衡却没能实现上战场的心愿。1940年,因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他被派往第九战区精忠印刷厂担任校对员。每天加班加点赶印《长沙日报》、精忠刊物及作战地图等军用品成了他们的抗战使命。

相比于繁重的任务,更令他们头痛的是日军接连不断的空袭轰炸,防空警报有时一天要响好几次,响完便是此起彼伏的爆炸声、燃烧声,“敌机投下的燃烧弹有时一颗落地,就会烧光一条街。”

有历史书籍将“长沙、斯大林格勒、广岛、长崎”列为二战中受破坏最严重的四座城市,其中,尤以前两个城市“战斗最惨烈,破坏最严重”。4次保卫战下来,昔日繁华的长沙城变成一片瓦砾废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石凌炜]

标签:长沙 老兵 棉衣被子弹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