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湖南湘潭人嚼槟榔最富盛名 传与瘟疫有关(图)


来源:三湘都市报

在云南,有一条槟榔江;在厦门,有槟榔路,甚至还有一所槟榔中学;在广东和台湾等地,有久负盛名的槟榔村;在海南,以槟榔为名的道路、村庄数量更多。为了预防瘟疫复发,湖南各地纷纷仿效,从海南引进槟榔作为一种治病的良药,湘潭人更是男女老少不离槟榔,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资料图:槟榔果

在云南,有一条槟榔江;在厦门,有槟榔路,甚至还有一所槟榔中学;在广东和台湾等地,有久负盛名的槟榔村;在海南,以槟榔为名的道路、村庄数量更多。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教授、海南经济史专家陈光良说:“一种农产品被如此多的用做地名,这从一个侧面微妙反映出槟榔在历史上、或者至少某一时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经济角色。”

从古印度诗人的诗里,我们得知人类嚼槟榔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公元前900年左右,即距今已有近3000年;而湖南人嚼槟榔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考证已有400余年,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湖南湘潭人。

如今嚼槟榔已成为湖南很多地方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嚼出来一个产业,昔日的家庭作坊演变成了现代的规模企业,近年来甚至年销售额达百亿,市场也从湖南延伸到省外。■记者 黄利飞

人类嚼食槟榔的历史有近3000年

人类嚼槟榔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公元前900年左右。古印度诗人马可的诗里,记载了印度讫哩史那王所率领的士兵嚼食槟榔子的情景,当时印度人称槟榔为Gouvka,嚼槟榔的习俗很快普及亚洲热带地区。

公元1298年,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中叙述了亚洲人有嚼食槟榔的风俗。据相关考证,槟榔进入中国,约在西汉年间。槟榔甚至作为贡品,传送宫中。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有相关记载:“留落胥余,仁频并闾”。留落、胥余,是类似棕槟的树名。仁频,就是今天说的槟榔树,并闾,则是棕树。

这也就是说,我国南方嚼槟榔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东汉杨孚《异物志》有记载;西晋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又作了详细介绍;到了宋代,岭南人嚼槟榔之风达到了鼎盛时期,宋人罗大经在其客居岭南时曾写过:“余始至(岭南),不能食(槟榔);久之,亦能稍稍;居岁余,则不可一日无此君矣!”

罗大经还在《鹤林玉露》书中对嚼槟榔的作用作过如下概括:“槟榔之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每食之,薰然頬赤若饮酒然;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疾,酒醉顿解;三曰饥能使之饱,盖饥而食之,则充然气盛,若有饱意;四曰饱能使之饥,盖利饮食消化,不至(饮食)停滞。”

如今嚼槟榔已成为湖南很多地方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嚼出来一个产业,昔日的家庭作坊演变成了现代的规模企业,近年来甚至年销售额达百亿,市场也从湖南延伸到省外。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槟榔江 嚼槟榔 迎宾待客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