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抗战老兵”还只是一个民间称呼


来源:潇湘晨报

由于至今没有一个关于“抗战老兵”的确切定义,对他们的关怀始终是以各种不同的志愿者形式在进行:草根志愿者,自称“我们也是一个义工”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或其他“力所能及”的人。

由于至今没有一个关于“抗战老兵”的确切定义,对他们的关怀始终是以各种不同的志愿者形式在进行:草根志愿者,自称“我们也是一个义工”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或其他“力所能及”的人。

  说起老兵对物质生活没太大要求,只渴望一个承认时,孟企平哭了。他主要关注长沙市的抗战老兵,问及每一个老兵的姓名、年龄及家庭状况,他都能脱口而出。他说,这些老兵,“只要你看到,就不会忘记了”。

  “抗战老兵”只是一个民间称呼,至今没有标准定义

  作为目前仍是湖南唯一的关注抗战老兵的民间组织,“湖南老兵之家”严格来说仍不是一个“组织”,虽于2005年成立,至今却没有获准注册。正如志愿者曾宪军(中学老师,老兵后裔,2007年加入“湖南老兵之家”,迄今在邵阳寻访六七十名抗战老兵)所说,这同转变对老兵的态度一样,需要一个过程。

  “抗战老兵”只是一个民间称呼,对这个群体,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定义,这也导致了对湖南健在抗战老兵的数目,始终无法说清。志愿者李曙给出了“400多位”的数字,长沙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助理孟企平(2011年开始接触老兵,因为会长、副会长跟好多老兵一样,也是八九十多岁的老人了,他这个63岁的助理,算是当了一个能跑腿、能做事的义工)主要关注黄埔抗战老兵,他说得很精确:264人。除却黄埔与非黄埔的差异外,对老兵的定义、志愿者工作到位与否也有很大影响。

  邵阳最多,张家界、湘西最少,这是李曙给出的老兵分布,但她马上补充说明,这个结果很大程度上是与当地志愿者人数和工作成效相关的。

  对老兵的生活状况,除了异口同声的“艰难”外,也没有一个确定的划分标准。在志愿者看来,没有子女的老兵生活是“最糟糕的”,要送入当地养老院。就长沙地区而言,孟企平根据老兵的收入来源,即是否有离休待遇、是否有退休工资,推测有1/5的老兵条件尚好,1/5中等,3/5条件很差。

  而这也是志愿者们反复提出的问题,“草根做得很吃力”,却又总是不足,老兵数量永远不能像政府的人口普查那样精确;救助也总有遗漏。

  “对于没有亲情的老兵家庭,我们也很无奈”;对那些子女,“也不应指责过多”

  孟企平印象中老兵们的生活现状是:他们多已是九十岁的老人,很多没有像样的住房,没有收入,有些老兵因为曾半生囹圄,没有成家、没有子女。

  对于老兵生活的艰苦,孟企平“看多了”,已“不再震撼”。最感到辛酸和无奈的是老兵晚年生活中温情的缺乏。

  很多老兵因后来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牵连子女,这成为今天他们家庭纠纷的根源,“没有亲情的家庭,使老兵们更加伤心”,“这也算是历史遗留问题了,很难改变”。

  长沙市文艺新村一位叫林协舜的90多岁老兵,与儿子一起住两间直管公房。房子的卫生间没有热水,老人已经两个月没有洗澡。孟企平与志愿者给老人买一个热水器,但卫生间太小装不下,只能装一个最小型的,林协舜“千恩万谢”。

  林的7个儿女中,除一个儿子在身边外,其余子女要么下岗,要么患病,还有到开福寺出家的,而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子女当年受到父辈的牵连,很少往来。

  “他们之间没有亲情,这种家庭最让老兵们感到晚景凄凉。”对于这种现象,孟企平也“很无奈”。

  贫穷也容易产生矛盾,“关爱老兵网”站长李明辉(网名“深圳胖哥”,2005年起关注老兵,2009年成为全职志愿者)看望老兵李华生时,因发现老人与子女关系不好,最终只能捐资送老人去养老院。站在老兵子女的角度,生活艰难使子女常年奔波劳碌,无暇顾及老人,“也不应对他们指责过多”。

  很多老兵也分不清楚是政府还是民间的承认,只知道社会承认他们了

  虽然生活困苦,孟企平感到,老兵们其实对此已经看淡了,唯一渴望的,只是一个社会承认而已,而这个承认,很多老兵终生没有得到。

  说到这一点,孟企平哭了。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时曾颁发一些纪念章给抗战老兵,但此后没有延续下来。民间组织如“湖南老兵之家”、“关爱抗战老兵网”和“互助老兵论坛”等,靠企业和个人捐助资金,为老兵制作、颁发纪念章。“湖南老兵之家”2009年制作第一批1500个纪念章,今年制作1000个,都已发完。

  孟企平清楚记得那个“142号”老兵吴运九,志愿者给他做的抗战老兵纪念章“142号”,挂在床头的墙上,不能说话和行动的老人,就总是把头偏向那个方向。但这样睡其实很不舒服,家人不知何故,就把他扶好,但他仍然偏过去,反复几次,才发现老人总是紧紧地盯住纪念章。

  当然,很多老兵也分不清楚是政府还是民间的承认,他们只知道,社会承认他们了。

  佩上所有勋章,大步流星地赶来,“颓废的样子一扫而光”

  湘乡市委统战部是因黄埔军校同学会而于2000年后渐渐接触老兵的,郭兰2011年任统战部长,自称“认识的老兵不多”。她首先有感于湘乡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叶启福会长,那也是一位89岁的抗战老兵,称自己“很知足”。郭兰说,“不乐观能活这么大年纪么?以他们人生的沧桑,若是整天哀怨,早就不在人世了。”

  邵阳老兵张林清的态度更“激烈”一些,这位有儿子陪在身旁的98岁老兵,对来访的志愿者曾宪军说,“你们不来,我还安心;你们来了,弄得我想死。你们给我钱,慰问我,让我觉得活着没价值了。”

  近些年的关注,使老兵的生活、精神状态相比以前都要好一些,毕竟有人关怀、有人看望了。曾宪军印象最深刻的是新邵老兵谢云威,第一次去看望时,老人与孙子孙女挤在一间房内,在讲到野人山的经历时,痛哭失声。志愿者后来对他实现了长期救助,再去时,老人“也带上了手机”,佩上所有勋章,大步流星地赶来,神采飞扬,“颓废的样子一扫而光”。

  链接 他们正在行动

  团队 主要任务或关注点

  湖南老兵之家 2005年成立,面向湖南抗战老兵,“生老病死都管”2012年3月,在湖南启动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计划。

  关爱老兵网 2009年开始,与各省区的关爱老兵组织保持“松散的合作关系”,为资金不充裕的各地组织筹款。

  互助抗日老兵论坛 从2004年始面向全国抗战老兵提供帮助,目前覆盖南方及北方的陕西、山东等省。

  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2012年起,关爱老兵成为基金会慈善内容之一。

  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 成立于2011年,关怀老兵,帮老兵寻亲、回家,寻找牺牲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

  深圳特安852团 深圳特安电子公司捐资成立的企业爱心组织,主要面向远征军老兵。

  国内其它关爱老兵团队 事实上“没有组织”,多数只是通过QQ群联系,以志愿者范围而定,面向本省或本市抗战老兵。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秋霞]

标签:老兵 民间 志愿者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