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2013年06月10日 20:33
来源:凤凰网湖南站综合
汨罗江神余光中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 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 而河不答,只悲风吹来水面 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 所有的河水,滔滔,都向东 你的清波却反向而行 举世皆合流,唯你患了洁癖 众人皆酣睡,唯你
汨罗江发源于湖南平江、湖北通城、江西修水三县交界的黄龙山,经平江入汨罗县境,流入南洞庭湖。全长二百五十三点二公里。它之所以闻名中外,并不是因为江水清澈见底,江岸如诗似画,而是因为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江岸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
屈 原是今湖北省秭归县人。他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聪慧好学,“博闻疆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颇得楚怀 王信任。二十多岁就出任“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根据当时的形势,他提出了彰明法度,举贤受能,改革政治,联 齐抗秦等进步主张。由于他的主张触犯了楚国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一批奸佞之徒的诽谤,怀王便疏远了他。结果楚国朝政腐败,怀王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俘虏,囚 死在秦。顷襄王继位后,一向反对屈原的公子子兰做了令尹,屈原在朝廷的地位更低了,先后两次被放逐。
屈原第一次放逐在汉北。第二次 放逐在洞庭湖一带,最后到了汨罗江畔,相传在南阳里和玉笥山下居住过三年左右。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国攻下了楚国都城郢都,屈原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 感自己的政治理想再也无法实现了,在极端苦闷绝望的情况下,于这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投江后,附近渔民立即驾着渔船前往抢救。《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隋书·地理志》载:
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竟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皆然,而南郡尤甚。
当年渔民们争先恐后驾舟抢救屈原的情景,便逐渐演变成了“龙舟竞渡”的风俗。每年端午节吃粽子(角黍)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吴 均的《续齐谐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一作欧曲)白日忽见一人, 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曰:“闻君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并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上,以五色丝转缚之,此物皆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五月五 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树叶,皆汩罗遗风。《荆楚岁时记》等书中也有同样的记载,这便是端午节吃粽子的来源。
相传,屈原到汨罗江畔 后,常到玉笥山下的渡船亭与渔父谈话,诉说满腔忧愤,高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渡船亭改名为“独醒亭”。明嘉庆年间, 修亭时,湘阴知县哉嘉猷撰《独醒亭记》石碑,存于屈子祠内。清乾隆二十一年,“独醒亭”移建于玉笥山上。郭嵩焘《独醒亭》诗云:
浮世纷纭醉到今,千年看得几人醒。
九歌哀怨孤臣泪,三户销沉半角亭。
生死江鱼空磊砢,废兴秦鹿总沉冥。
赖有贤侯知此意,遗祠烟雨满沙汀。
玉笥山上,古木参天,修竹茂密,缘树掩映,浓阴蔽日,石级纵横,曲径通幽。春夏之交,更是鸟语花香,落英缤纷,有如仙境。
玉笥山周围有八景:骚坛、桃花洞、望爷墩、濯缨桥、绣花墩、独醒亭、寿星台、剪刀池。这些景物都与屈原的生平、事迹有关,寄托着人们对诗人的敬仰、哀悼之情。
骚坛,位于屈子祠右侧。坛址为一小丘,状如雄狮,面江而蹲,相传《离骚》、《九歌》即作于此。清人周韫祥有味《骚坛》诗云:
一卷离骚万古心,千秋坛坫此登临。
江声北控荆门壮,云气西连峡口深。
三户兴亡空慨叹,九歌哀怨未销沉。
我来欲续沧浪曲,坐对烟波思不禁。
玉笥山西麓有一小溪,名曰玉水,南流入汨罗江。溪上有木桥。相传,屈原常在桥下浣衣濯足,故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句,后人因以“濯缨”名桥。
寿星台位于玉笥山南麓,建于清乾隆年间,台有前后两进,前进稍低,上有戏台。每年正月二十一日屈子诞辰,广邀四方名伶,在此演戏,为诗人作寿。戏台旧有楹联曰:
“江流不尽留秦恨,弦曲难弹悟楚心。”
汨 罗江畔还有屈原墓等遗迹。《水经注》、《通典》、《一统志》等皆有简略记载。《一统志》载:“汨罗山即今烈女岭,在汨水东北。元致和元年,知县孙天才买田 三十六亩,州士彭翼飞输田五亩,益之为墓田。”清编《湘阴县图志》载,清人黄世宗有《重立楚三闾大夫墓碑记》。相传屈子投江自沉后,头部被恶鱼咬去其半, 女嬃配上半个金头葬之,有人听到后,借口鞭尸,欲夺金头。
女嬃则以罗裙兜土,筑疑冢十一。其取土处坑大百余亩,变成一口大塘,后名楚塘。后来人们为纪念女嬃,将汨罗山改为“烈女岭”,山下一小桥,定名为“烈女桥”。
汨罗江下游,楚塘以西,南阳寺以东一段名叫江潭,又称江暮潭。如今江岸垂柳如丝,鸥鹭翔集,桑树密布。传说屈原生前在此垂过钓。据清《湘阴县图志》载,此即太史公司马迁凭吊屈原处。后人每年五月五日和十五日,在此竞渡龙舟,凭吊诗人。清人周嘉湘有诗云:
楚客怀沙赋远游,波深千尺半含愁。
忍看五日船争渡,不见三湘水逆流。
夹岸云烟沈去鹭,绕行风雨起飞鸥。
美人南浦何时返,冷落寒潭月一钩。
屈 潭,位于汨罗江注入湘江的汇合口,东距屈子祠约十五公里。原名罗渊,又名河泊潭,今称沉沙港。相传,屈原目睹楚国危亡,痛不欲生,五月五日乘白骥在此。他 满腔悲愤,徘徊江岸。昂首问天,高高的苍天不作回答,低头问地,沉沉大地静默无语。于是怀沙投江,沉入深潭。为纪念诗人,后人将罗渊改名屈潭,将白骥踏过 的石盘,为名“盘石马迹”。
从此,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就与汨罗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一提到屈原,人们就自然地想起了汨罗江;一看到汨罗江,人们就深深地怀念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也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汨罗江畔端午节习俗涵盖了屈原文化、龙舟文化、节庆文化等多重内容,与一条名江(汨罗江)、一位名人(屈原)、一座古祠(屈子祠)紧紧连为一体,并派生了一项龙舟竞渡运动。
汨罗江畔端午节习俗,除办家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观龙舟、回娘家、辞端午外,还包括偷神木、雕龙头、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祭龙、祭屈习俗,同时,也留下了“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
2006 年,汨罗江畔端午节习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日前审议并 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榜上有名,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省首个入 选世界非遗的项目。
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动情地说道: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端午屈原祭,余光中先生赋诗一首:
汨罗江神
余光中
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
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
而河不答,只悲风吹来水面
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
所有的河水,滔滔,都向东
你的清波却反向而行
举世皆合流,唯你患了洁癖
众人皆酣睡,唯你独醒
逆风而飞是高昂的令旗
逆流而泳是矫健的龙舟
急鼓齐催,千桨竟发
两千年后,你仍然待救吗?
不,你已成江神,不再是水鬼
待救的是岸上沦落的我们
百船争渡,追踪你的英烈
要找回失传已久的清芬
旗号纷纷,追你的不仅是
三湘的子弟,九州的选手
不仅李白与苏轼的后人
更有惠特曼与雪莱的子孙
投江的烈士,抱恨的诗人
长发飘风的渺渺背影
回一回头吧,挥一挥手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