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船山:遘闵戢志,有过于屈者


来源:凤凰网湖南站综合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崇祯举人。明亡后,曾从南明桂王举兵抗清。南明败亡,隐遁山岩,筑士室于湘机石船山,闭门著述,世称船山先生。他博通经学、史学和文学,功力极深。他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崇祯举人。明亡后,曾从南明桂王举兵抗清。南明败亡,隐遁山岩,筑士室于湘机石船山,闭门著述,世称船山先生。他博通经学、史学和文学,功力极深。他的哲学思想具有朴素唯物辩证法因素,其史论也闪烁辩证法的光辉,文论特别是诗论阐发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一生著述极为宏富,多达百余种,后人合编为《船山遗书》。其中的诗、词、文被编辑成《王船山诗文集》,由中华书局刊印;其诗论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的《姜斋诗话笺注》。

王夫之的文学创作,受楚辞影响颇深,于诗、词、文无所不工。其诗瑰奇蕴藉,遒劲韵长,尤以表现抗清意志和抒发亡国之痛的作品显得最为深沉。如《读〈指南集〉二首》其一云:

绛节生须抱璧还,降笺谁捧尺封闲?

沧波淮海东流水,风雨扬州北固山。

鹃血春啼悲蜀鸟,鸡鸣夜乱度秦关。

琼花堂上三生路,已滴燕台颈血殷。

    《补落花诗九首》其一:

乘春春去去何方,水曲山隈白昼长。

绝代风流三峡水,旧家亭榭半斜阳。

轻阴犹护长时蒂,细雨旋催别时芳。

唯有幽魂消不得,破寒深醴土膏香。

前者吟咏文天祥《指南集》中所记叙的辛苦遭逢及其所表现的民族气节;后者借飘零花魂来寄寓“三分国破楝心苦,六尺孤存梅豆酸”(《正落花诗》)的亡国之痛。这类诗都充分抒发了胸中郁结不能自己之情,但又意余言外,耐人寻味。

《姜斋诗话》虽然以诗论为主体,但广泛地涉及到美的本质与表现,特别是诗歌创作与鉴赏中审美活动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他论诗强调“以意为主”,而对于情与物、景的关系问题,论述尤为细致精辟。他在论述“情”与“物”的关系时所说的“物”是指身外的客观事物,而“情”则是指人与物相交感而产生的主观心理现象。“情者,阴阳之几矣;物者,天地之产也。阴阳之几动于心,天地之产膺于外。故外有其物,内可有其情矣;内有其情,内心有其物矣。……絜天下之物,与吾情相当者不乏矣。”在论述诗歌创作中“情”与“景”的关系时又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人们既可以在外界景物的刺激下引发某种感情,而人们所感触到的客观事物,又带有自己的主观感情。触景生情和情融于景中的情和景虽已成为审美对象,但仍有在我在物之分,因而仍没有融为诗境,只有使二者“互藏其宅”,做到心、物统一,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俱有情而相浃洽”,才能构成“妙合无垠”的意境。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他认为应当重视“灵感”的作用:“神理凑合时,自然拾得。”这种理论,对后来的神韵说、性灵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王夫之论诗反对门户之见,反对束缚性灵的方法,在情景等问题上有深细独到的艺术见解,但也有一些偏颇过激之论。他还强调文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血肉联系,认为“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槛”。对没有亲身经历、真情实感的拟古主义深恶痛绝。

作为明朝的遗臣,王夫之反清排满的思想根深蒂固。晚年,他抱亡国之痛,发愤著书,所作《楚辞通释》,为楚辞学中的名著。

王夫之以其所主张“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学,俱以意为主”,有感而发的原则,审视王逸的《楚辞章句》,认为王注文本自“小山《招隐》而后,骚体中绝,有如《七谏》、《哀时命》、《九叹》、《九怀》、《九思》诸篇,俱不足附屈宋之清尘。”皆为“无病呻吟之剿说”。故统统删除。同时,他又认为南朝江淹“工于拟似”,“作《山中楚辞》,其用意幼渺,言有绪而不靡,特足绍嗣〔屈宋〕余风”,故收入江作《山中楚辞》(4篇)、《爱远山》。另外,亦以同样的原则,在书末收入王夫之本人所创作的《九昭》。他又依据“以意为主”的原则注释他所确定的楚辞文本。篇首有序、章首有综述。具体注释则“分节立释,一唯其意之起止”。“达屈子之情,于意言相属之际。疏川浍以入经流,步风陵而陟绝巘尚不迷于所往乎”。甚得文本精神,故名其著作为《楚辞通释》。

王夫之精通楚辞,其思想及文学艺术都深受屈原精神及楚辞的影响。他自谓生于屈子之乡,不仅与屈原有着相似的遭遇,而且“遘闵戢志,有过于屈者。”续楚辞作《九昭》,歌咏屈原,旷世同情,“以旌三闾(屈原)之志”。此外,他还汲取楚辞艺术,创作有《禊赋》、《章灵赋》、《惜余鬒赋》等抒怀之作。

由于王夫之注重立意和真情实感,所注楚辞深得文本意旨;多有独到见解;其仿楚辞的创作作品则意境高远,富于创造。但是由于己处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无论是注释还是创作虽都发泄其对前明的沦亡之痛,但大多通过写景咏物或歌咏屈原来表示思想感情,写得都比较含蓄委婉。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楚辞 王船 船山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