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79岁老人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图)
2016年01月07日 07:20
来源:湖南日报
九嶷山上,白云悠悠,绿阴护夏,红叶迎秋。人生如画,岁月如歌。一位老人79岁时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的事迹,久久被人传诵—— 弦歌不绝声自远——乐天宇与“九嶷山学院”的故事 九嶷山学院部分客座教授留
九嶷山上,白云悠悠,绿阴护夏,红叶迎秋。人生如画,岁月如歌。一位老人79岁时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的事迹,久久被人传诵——
弦歌不绝声自远
——乐天宇与“九嶷山学院”的故事
九嶷山学院部分客座教授留影。(资料照片)
农林系谭涤教授行走不便,由学生背到田间授课。(资料照片)
乐天宇课余与学生亲切交流。(资料照片)
乐天宇为学生讲解《进化论》。(资料照片)
1月1日,游人在乐天宇纪念馆参观。乐水旺摄
湖南日报记者刘跃兵
“斑竹的故乡,有一座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学,校址在崇山峻岭中,校舍是残存的古庙,学生是高考落榜青年,教员是义务讲学的全国各地专家教授,经费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补发工资和退休金……”1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旁、即将开馆的乐天宇纪念馆,读着当年媒体对九嶷山学院的报道,禁不住热泪盈眶。
1981年,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九嶷山学院”就诞生在这里。创办者是我国著名农林业科学家、教育家乐天宇。
1 赔光5万元,搭上这条老命,也要回山区办学
走进纪念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珍贵的资料,述说着乐天宇办学的艰辛与执着。
1980年10月,79岁的乐天宇带着平反时补发的5万元工资,从北京回到家乡宁远县。他想在离县城30多公里的九嶷山舜帝庙,自费创办一民办大学。
原九嶷山学院办公室主任乐桂生说:“对回乡办学,不少人劝乐天宇慎重考虑,一是他年事已高,二是民办大学投入大,又没有先例可循。”
乐天宇态度坚定:“我来时一团肉,去时一包灰。在山区办学,有利于解决山区人才缺乏的问题。就是赔光这5万元,再搭上这条老命,我也要把学校办下去。”他每月的350元退休金,自留50元生活费外,其余的也全部用于办学。80岁生日,乐天宇写下《八十生日告儿女书》:“以钱财留给子孙,是害了子孙,使子孙有依赖之心。养成贪图享受之罪。是不可以的……我在九嶷山做成3件大事,留给后人:创办一所大学,培养人才;将山林养好,使人民受其利益;建筑一个纪念虞舜的庙宇,以崇人间的道德,以垂后世。”
这时的舜帝庙残存两栋建筑,几根石柱支撑着数片屋瓦。
乐天宇请人翻瓦、补漏。还在旁边打下木桩,盖上油毛毡作教室,筹办“九嶷山学院”。他先办文化补习班,1981年3月1日,九嶷山学院文化补习班开班。由时任湖南省政府参事、长沙某中学高级教师刘养玄等任教。
正在纪念馆参观的彭政忠告诉记者:“我1975年高中毕业后,跟着父亲在九嶷山大山里做木工,听到消息,挑着做木工的工具走了30多公里山路,第一个到文化补习班报到。乐老慈祥地对我说,来了好好学习,虽然亲不亲故乡人,但必须通过招生考试才有书读。”彭政忠争分抢秒补习功课,还给学校做了20多条小板凳。
乐天宇创办“九嶷学院”的消息不胫而走,文化补习班原计划招生150人,一下子来了250多人。不断有人来,住宿成了问题。乐天宇安排大家到当地村民家中“搭铺”。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来求学的范华至今难忘:“8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我们6个人打地铺,直到大学毕业。”今年68岁的九嶷山村村民唐昌秀家3间不到80平方米的房间,曾住了15名学生,她说:“村民们都不收租金,大家相处很融洽。”1983届农林系学生张志力回忆:“我们3人与村民夫妇共住1间屋,中间用衣柜隔开。”
2 想混文凭请离开,要学本事请进来
在纪念馆,记者看到一份来校讲课的专家教授名单。原学校总务主任乐翰林介绍:“学校只发给从全国各地来讲学的专家教授每月5元津贴。没有教材,专家教授自己刻钢板、油印资料。教职工的工资每月也只有5元。学生收费很低,补习班每期收学杂费7元,大学每期15元。乐老还规定少数民族学生、贫困生、革命烈士后代免收学杂费。”
宁远县冷水镇五马村青年刘兰军,1979年高考以1分之差落榜。他的爷爷是大革命时期本县农民协会负责人,奶奶冒着生命危险留下一面农会红旗。解放后,她把红旗捐给省里文物单位。刘兰军带着有关单位颁发的文物普查纪念章来见乐天宇。乐天宇免除了刘兰军的学杂费,但他说:“通过招生考试才能读大学。否则,继续补习。”
乐天宇还亲自面试,看对方是不是真心求学。乐桂生回忆:“有人提着烟酒来拜访乐老,想进学院拿张文凭。乐老一概拒绝。乐老过生日,一名补习班学生送来‘寿’字,乐老严厉批评。”浙江金华市残疾青年余恒才拖着一条残腿,辗转1个多月来到九嶷山时,学校已经开学。乐天宇安排他到医学系旁听,1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招生考试。求学4年余恒才从没回过家,毕业后远赴新疆工作。
1981年9月1日,“九嶷山学院”开学,招收文史系、农林系、医学系100多名新生。县乡领导要来祝贺,乐天宇拒绝了:“不搞形式主义。开学就讲课,第一堂课我来讲,算是开学典礼吧。”
舜帝陵午门前,乐天宇佝偻着身子站着,一字一句扣人心弦:“九嶷山学院今天开学了,我们自费求学,不包分配,打破铁饭碗。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自学成才。想学本事的,我们随时欢迎,如果为要一张文凭而来,请明天离开九嶷山学院。我们的校训是‘贵自学、敦品德、勤琢磨、爱劳动’。”
3 为高等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
九嶷山学院办学没多久,经费捉襟见肘。教职工每月的5元工资也经常不能兑现。乐天宇歉意地说:“翰林、桂生啊,这个月的工资不能发给你们了,请你们理解。”
有人提出增加学杂费,乐天宇坚决不同意,还时常给学生免费。乐翰林着急地问:“这些贫困生都调查过没有啊?这样下去,学校怎么运转?”想不到一向温和的乐天宇火了:“要相信他们!”不时有求学者因条件艰苦不辞而别,乐天宇从不挽留,他的办学方针是“寓教于民,大浪淘沙,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常德市贺家山农场职工曾凤开,1982年辞职入学时30岁,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她克服重重困难,品学兼优。毕业后,被广东韶关市人事局作为人才引进。
乐天宇对自己却十分苛刻。乐翰林说:“乐老出差只住每晚2角钱的通铺。人家丢掉的菜叶,他捡回来煮着吃。他身上的裤带断成了3截,接上后,用到逝世。”
乐天宇时刻牵挂着学生。现在清远日报工作的1981届医学系学生周玫说:“每到周末,乐老到村民家中看望学生,哪个冷哪个吃不饱,他全知道。”瑶族学生苏田月被子单薄,乐天宇自掏腰包给她买来蚊帐、被子。
乐天宇注重学生品德、人格修养。他不但给大家上遗传学、进化论等专业课,还主讲“修身”课。他把自己在长沙求学时的老师杨昌济先生写的《达化斋日记》刻成油印本,人手一份。1981届医学系学生、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杨林告诉记者:“乐老上专业课风趣幽默。但讲修身课严肃认真,目光炯炯有神,可以看穿人心。”
1982年,省教育厅负责人来到九嶷山学院考察,得知学校办学的窘境,委婉地向乐天宇提出,可否考虑由省教育厅接办学院。乐天宇沉默良久,说:“我回来办学,就是要为国家高等教育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4 发扬延安精神,自己动手建校舍
“1982年,我怀揣仅有的13元钱满心希望来到学校,眼前的情景让我的心凉了半截:这哪是大学啊?油毛毡房子做教室,板凳砖头当课桌椅,连家乡集市上杀猪卖肉的地方都不如。”这是1982届中文系学生、现云南楚雄州文联主席吴钰华对九嶷山学院的第一印象。
可吴钰华留了下来,他看到大家虽然衣衫褴褛,但清晨林间书声琅琅。夜幕下,昏暗的煤油灯旁人人争分抢秒勤学苦读。学校办起了文学社、校报,建起了实习诊所和食用菌实习基地……实习诊所为远近农民治病2000多人次。经常有知名专家教授在这里讲学、举行学术报告会。
1982年从浏阳来求学的刘素文告诉记者:“北京中医药大学陈克正、陈士垚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朱增柏教授等都给我们上过课,给我们带来了前沿科学知识。”
九嶷山学院声名远扬。《湖南日报》记者首先赶来采访,刊发报道《九嶷山上一香杉》。《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羊城晚报》纷纷刊发报道。1981年12月13日,开国上将萧克千里迢迢来到学院给师生们作报告,题写校名。
随着学校发展,“占庙办学”不是长久之计。1982年下学期,乐天宇决定扩建学院。他说:“山里有沙石、木料,红砖我们自己烧。我们还有一样,就是延安精神!”
全校师生分成砌工组、钢筋工组、木工组。买来一头老水牛和泥打砖,乐天宇负责割草喂牛。1981届学生张玉萍告诉记者,每天天刚放亮,乐天宇挑着箩筐,到山脚下的小河边割草。
接着,大家和泥打砖,挑煤烧砖。经过近一年准备,1983年9月1日,教学楼正式动工建设,由老师和同学们轮流施工。每次,乐天宇都准时出现在工地,他一会儿眯着一只眼放线,一会儿检查砌墙。
1984年7月5日,教学楼二层完工。乐天宇非常高兴,计划由学校发点补贴,按照自愿的原则留下一部分学生在暑假把三楼建好。
当晚,从不喝酒的乐天宇破例给大家敬了一杯酒。
回到住处,乐天宇点燃煤油灯提笔写信,然而手指不听使唤,身子挪不动了。这时,正好一名学生来找他,要求留下建校。见老校长倒在桌子旁,学生赶紧把他抱上床。
夜里找不到车,直到第二天一早,乐天宇才住进县人民医院。10天后,乐天宇因脑溢血去世。他的一半骨灰永远留在了他无比热爱的九嶷山。
乐天宇走了,但九嶷山学院不断发展。广大学子在各行各业积极进取,硕果累累。1982届医学系毕业生、2013年感动中国候选人、我国第8批援莱索托王国医疗队队员乐衡秀,被确诊患乳腺癌后,仍坚持在当地工作。1982届农林系毕业生胡友生,当选1990年广东韶关市十大杰出青年。1982届医学系毕业生刘素文,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名中医。
(本文采写过程中得到了乐捷、乐松生、欧阳友忠、乐水旺、艾志飞,以及九嶷山学院师生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毛主席写《七律·答友人》回复乐天宇
1924年1月
乐天宇,宁远县舜陵镇麻池塘村人,192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乐天宇创建延安中国农学会,倡议开垦南泥湾,对革命老区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9月
1949年9月,乐天宇作为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10月,北京农大建立,他被委任为农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兼党总支书记。
1961年
1961年,乐天宇送毛泽东主席斑竹一枝,并呈毛主席七言诗一首《题蔡中郞石刻额下》:三分石耸楚天极,大气磅礴驱舞龙。南接三千罗浮秀,北压七二衡山雄。西播都庞越城雨,东嘘大庾骑田虹。我来瞻仰钦虞德,五风十雨惠无穷。力求山河添锦绣,访松问柏碣石枞。瑶汉同胞殷古谊,长林共护紫霞红。千兹风雨更调顺,大好景光盛世同。
毛主席写了《七律·答友人》回复乐天宇: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2005年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序列
2002年8月
2002年8月,湖南省教育厅发文,同意九嶷山、冷水滩两分院合并,并冠名湖南九嶷山专修学院。
2005年6月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