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退伍兵看到寻人启事一小时后遇到走失者


来源:红网

11月23日,长沙雨花区同升街道振洪路,走失男子(右二)的家人握着黄奇(左一)的手表示感谢。图/记者华剑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没能忘掉你容颜……”有一首歌叫做“传奇”,今天我们报道的

11月23日,长沙雨花区同升街道振洪路,走失男子(右二)的家人握着黄奇(左一)的手表示感谢。图/记者华剑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没能忘掉你容颜……”有一首歌叫做“传奇”,今天我们报道的事件还真有些像这歌词。

曾经当过武警的长沙市民黄奇,23日早上6点多在单位门口看到一则寻人启事,就多看了一眼,并用手机拍了下来。

一小时后,黄奇在一堆垃圾旁发现了一名男子蹲着翻东西。看到男子和寻人启事上照片有些像,他与寻人启事上的联系人核对后,发现眼前的人就是走失者。原来,33岁的李超成只有一两岁孩子的智力,11月21日下午他在长沙汽车南站附近跟丢了父母。

就这样,只是因为多看了一眼,黄奇帮助一家人团圆。 本报记者吴和健实习生张文力长沙报道

多看一眼,记下走丢的陌生人

23日清早6时许,长沙永济医院社会工作部副主任黄奇与同事骆金连一大早就到了医院门口,因为当天需要配合同升街道去洪塘村做计生服务,黄奇准备开着停在医院门口的救护车尽快赶到那里。

经过医院大门口时,黄奇发现有点不一样。“门口贴了一张寻人启事,就多看了一眼。”黄奇说,自己是医院的社会工作部副主任,也是雨花区微孝社工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当他看到寻人启事中提到的智障、说话不清楚的内容时,不禁多了一个心眼,发车前用手机拍了下来。

7时许,黄奇与骆金连在洪塘村与计生服务点完成交接,准备返回医院上班。刚出门,黄奇突然看到前方二十米远处蹲着一个男子,在一堆垃圾堆旁边翻着什么。

多问一句,意外发现要找的人

“天那么冷,我就想上去问问情况。”黄奇说,最初他只是担心那名拾荒者受冻,希望了解下情况,并提供一些帮助。然而当他走上前与对方打招呼时,对方却像受了惊吓,猛地抬头盯着他,但并不搭话。

男子这一举动也令黄奇吃了一惊。“太像了。”黄奇说,最初他还以为这名男子是在捡拾垃圾,走进看才发现是在翻捡放在地上的一个包裹,而看到对方正脸后,黄奇一下就联想到了医院门口粘贴的寻人启事。

黄奇很快掏出手机,按上面的电话打了过去,并加了对方微信。“他姐姐看了照片说是弟弟,是他们家走失的弟弟。”黄奇说,确认这名陌生男子正是走丢的李超成后,他与同事骆金连都很高兴。

多跟一程,等来寻亲家人才离开

确认李超成就是走丢的人之后,黄奇和骆金连打算给他买点吃的。

“买了鸡蛋和包子给他,很抗拒,不接。”23日上午,骆金连证实,自己帮李超成买了早餐,并试图带李超成回到计生服务点去等候。但当她靠近时,李超成却相当抗拒,不仅不接她递过的早餐,反而拿着地上的包裹起身就跑。

“我们怕刺激他,就只能跟着。”黄奇说,李超成没有理睬他们,只顾沿着路边往前走,他也只好开车慢慢跟在后面,并用微信与家属保持联系,把沿途的情况及时告知对方。“不敢太近,也不敢太远。”

23日上午8时许,李超成的父母和哥哥姐姐赶到了同升街道振洪路,见到了走失两天的李超成。李超成也认出了他们,并紧紧拉着父亲的衣角不肯松手。这时黄奇他们才离开。

回忆

男子走丢后父母整天在家哭

“他是碰到贵人了。”上午9时许,李超成的父亲李光荣告诉记者,李超成现在虽然33岁,但只有一两岁孩子的智力,除了十几年前曾经走丢过一次,李超成一直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而这次走失,李光荣也不无自责。

“就跟在我们后面,走着走着就不见了。”李光荣回忆,21日下午3点40分许,他们老两口带着李超成乘坐212路公交车到汽车南站公交站,准备换乘206路公交车回含浦的家中,由于要横过马路,老两口沿着护栏在前面寻找地下通道口,李超成拎着一个十斤重的袋子在后面跟着,走着走着,等他们找到通道入口,返身再看时,李超成却突然不见了。

“全家都围着汽车南站附近找,觉得哪里人多就贴寻人启事。”李超成哥哥告诉记者,李超成走丢后,父母整天在家哭,自责弄丢了孩子。他们兄弟姊妹也没法上班,白天晚上在大街小巷寻找。

李超成哥哥说,如果不是黄奇多看了一眼,他们还不知道何时能找到弟弟。“多亏了黄奇,他真是个奇人。”

(奖励线索提供者王先生50元)

封面观点

心明之人眼更亮

因为在人群中的多看一眼,所制造的除了是爱情的“传奇”外,还可能是温暖的故事。比如在自家单位多看了一眼贴在门口的“寻人启事”,原本毫无交集的黄奇与33岁、却只有一两岁智力的李超成,结下一段特殊的缘分——黄奇成了李超成的“贵人”。

从整个事情看来,着实不复杂。黄奇在上车准备回单位之时,不过是一转身的一瞟,不仅发现了远处的“拾荒者”,还能迅速将其与医院门口寻人启事上的李超成对上号。“一般人就算在人群中看到本人,也不一定会与寻人启事的照片对上”,武警出身的黄奇的好眼力,自然是让人称奇的。

但是,转念想来,如果是你,即便拥有了如黄奇这般的“亮眼”,即便能在那一回头瞟到了远处的“拾荒者”,你会将其联系上门口的寻人启事吗?即便你能联系上,又是否会不嫌麻烦地走近去确认呢?即便是确认后,你又是否会如黄奇般有后来的一系列举动呢?

黄奇说他发现李超成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把拾荒人与李超成对上号,更多也是“条件反射”。应该说,他们的遇见,确实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他的“条件反射”,那种“似曾相识”,显然不是偶然性的,而是源于他内心的“明亮”。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他有一番热心,才会让他在医院门口多看了一眼寻人启事,而也同样是因为他的热心,让他在上车之前,发现“拾荒人”能有意识地与寻人启事建立联系,在确认之后,不离不弃地“保护”走丢的李超成。

于此而言,与其说是因为黄奇的眼尖发现了走丢的李超成,不如说是因为其内心的温暖而明亮。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为李超成的“贵人”,有一双好的眼睛,是不可或缺的,但内心的明亮无疑是更为关键的因素。心明之人,眼更亮,大抵便是如此。

无意于对黄奇的行为在道德层面上刻意拔高,成为别人的“贵人”,你所需要的只是成为一个有心人。正如他在回答为什么要去看门上的寻人启事时所说的——我的工作就与伤残人士及老年人健康关怀有关,只要是关于伤残或老年人的信息,自己都会多留个心。有心,可能是因为职业道德的自觉,当然,也是因为个人道德上的自觉,比如对善行力量的笃信,也正如他所言——如果大家都能多一点关注,汇集起来就是力量。

歌曲《传奇》中这样唱道: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做一个有心人吧,心明之人,不仅能看得更远,或在某一天还能成为别人忘不掉容颜的“贵人”。

本报评论员高行者

认出他“差不多是条件反射”

23日上午,潇湘晨报记者在医院门口见到了黄奇曾经看过一眼的这份A4纸打印的寻人启事,上半部分写着李超成的个人信息,下半部分附有一张李超成的个人黑白相片。

对比李超成本人,记者并没有看出吻合较多的地方,不仅穿着衣服不一样,头发和脸型也不太一样。为何黄奇一眼就认出了李超成,同事骆金连也连连称奇。

“他的眼睛好尖。”骆金连说,当时她与黄奇几乎同时准备上车,自己根本没有注意到外面的情况,而黄奇不仅一眼瞟到了二十米外远的李超成,打了一个照面后,还确定对方几乎就是寻人启事的当事人。

李超成的哥哥与姐夫也表示不可思议。“一般人就算在人群中看到本人,也不一定会与寻人启事的照片对上。”李超成哥哥称,如果不是仔细比对,如果不是自己的亲弟弟,他不一定会像黄奇一样能认出陌生人来。

对此,黄奇“嘿嘿”笑了。在记者的反复追问下,他才透露,自己曾在武警机动部队当过八年兵,由于长期执行机动任务,各种突发异常情况的处置成了家常便饭。“人脸的识别、人的心理、包括形体动作的分析判断都有严格训练。”黄奇说,早上发现李超成虽然有偶然性,但当时自己确实一眼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再回想起看到的寻人启事后,心里已经基本确定对方就是李超成。“差不多是条件反射吧。”

事件时间线

23日清早6时许

黄奇在单位门口看到一张寻人启事,看了一眼,并用手机拍照。

7时许

黄奇在同升街道洪塘村发现了走失男子李超成。一路跟随,并微信与其家属保持联系。

8时许

李超成的父母和哥哥姐姐赶到,将他接回。

对话

找个人如大海捞针但大家的关注汇聚就是力量

潇湘晨报:你怎么就多看了一眼墙上的寻人启事?

黄:我还是雨花区微孝社工服务中心副主任,我的工作就与伤残人士及老年人健康关怀有关,只要是关于伤残或老年人的信息,自己都会多留个心。

潇湘晨报:你原来也曾帮助寻人吗?

黄:像这样直接找到过的经历没有。但我们有志愿者服务群,只要看到走失或需要帮助的信息,我都会转发,尽量扩散出去。

潇湘晨报:为什么这样做?

黄: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力量非常有限,找个人如同大海捞针,但如果大家都能多一点关注,汇集起来就是力量。

潇湘晨报:你的眼神很尖,多看一眼就能记住相关信息?

黄:我是武警出身,这方面可能(比一般人)强点吧。

潇湘晨报:对于有可能走失的人,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有什么好的建议?

黄:可以给李超成这样的人戴一个黄手链,或是买一个定位的手环。外出时也可挂一个胸牌。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寻人启事 走失 李超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