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央救灾物资长沙储备库年底投用


来源:华声在线

湖南位居我国中部,充分发挥着“一带一路”的优势,但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势地貌和典型的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导致湖南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严重制约着省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11月15日,三湘都市报

湖南位居我国中部,充分发挥着“一带一路”的优势,但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势地貌和典型的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导致湖南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严重制约着省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11月15日,三湘都市报记者从省减灾委获悉,“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下拨中央和省级救灾资金20亿元,通过不断健全防灾减灾体制体系,以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

健全灾害预警体系

增强抗灾防御工事

根据以往灾害的发生规律,湖南每隔3-5年就会出现一次重特大自然灾害。自从2008年冰灾后,湖南还没有出现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这意味着全省的灾害救助工作重心将从救灾转变为防灾。今年,根据工作需要,省减灾委成员单位由26个增加到了31个,以增强大灾发生时,各部门间联动救灾的能力。

2014 年,我省还投入2200万元,完成了省救灾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一期工程,初步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互通互联。此外,通过实施湘、资、沅、澧四水和中小河流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地级市已基本具备50年一遇防洪能力,县城及洞庭湖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防洪能力。

提升应急救助能力

保灾民12小时内得救助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下拨中央和省级救灾资金20亿元,救灾棉被24.3万床,帐篷1万顶,救助受灾群众1680万人次,确保灾害发生12小时内,受灾群众能够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目前,省本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每年预算由“十一五”末期的4000万元增至6000万元。全省已建成岳阳等6个市州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正在开工建设10 个县级储备库,投入资金达6400万元。同时,投资达8500多万元的中央救灾物资长沙储备库今年底将竣工并投入使用,救灾物资层级化储备、网络化布局初步形成。

此外,社会防灾减灾意识也得到了增强。“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安排资金1100万元,创建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23个(其中国家级212个,省级411个);编制各类灾害隐患清单2000余份;设置灾害应急避难场所15637处,可容纳人数超过850万人。

延伸

我省探索减灾防灾

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展望“十三五”规划,副省长蔡振红指出,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今后将不断完善各项预警机制,还要加大对防汛抗旱、气象减灾、国土地质等减灾项目建设的投入,以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此外,我省将积极探索建立减灾防灾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比如在全省范围内创建1000个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健全城乡社区减灾救灾工作机制。

■记者杨昱 通讯员祝林书

[责任编辑:黄秋霞]

标签:救灾物资 物资长沙储备库 灾害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