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株洲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从攸县的城乡统筹看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来源:大公报湖南新闻

刚刚发布的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湖南省株洲市近年来正是坚持推进城乡统筹,推动社会治理细化管理,使过去“黑大粗”的老工业城市,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全国文明城市

刚刚发布的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湖南省株洲市近年来正是坚持推进城乡统筹,推动社会治理细化管理,使过去“黑大粗”的老工业城市,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森城市,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株洲市“有舍有得、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的精细化管理。攸县城乡统筹,就是展现株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个缩影。城乡文明、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改革创新等现己成为株洲干部群众的行为“自觉”。

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对于县域经济而言,究竟是不顾条件,盲目追求拓城?走无条件的“请”农民城市来,搞所谓的县域经济“大城市”?还是根据县情,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科学适度地发展城市,加大力度建设美丽农村,让在乡村和小城镇生活的人也有“获得感”呢?

攸县走的是不断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己成为湖南省和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典范。

如今的攸县,城乡并重发展,城乡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农业基础更加坚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过去靠挖矿山的粗犷发展,带来的破坏性“负能量”,己逐步在“消化”,山清水秀、绿意盎然的景象己成为攸县的“新常态”。

有学者认为,最大的效率是科学规划,攸县抓城乡统筹,首先抓的就是城乡规划,在提升、改造、发展上下了功夫,用讲文明,爱卫生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推进改革,推进干部群众观念的改变。由此带来的变化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文化建设、文明建设等工作全面发展,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和攸县实际情况的成功路径。

有几组数据很有说服力:去年攸县有120多家农业合作社,流转耕地五万五千多亩,该县20多万外出务工农民留下的20多万亩耕地也很好的通过流转,解决了“抛荒”的问题,而且经济效率、农民收入也实现了倍增,农民除了能享受流转耕地的收入外(每亩300至600元不等),还有在家务农的工资,全县土地流转大户支付给农民的工资达1600多万元,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全县务工总收入达40亿元)富裕的农家越来越多。现代农业拉动农田水利、农机等农业方面的投入达6000万。县里用于工农业生产的科技扶持资金达600多万,用于科技贷款的贴息达1500多万,攸县己成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全县建立废品回收点123个,再生资源产业园正在兴建同,“互联网十行动”在稳步推进,攸县己成为全省供销社改革县。

攸县的文明程度到底有多高?有一个农民对记者说,以前县里“告诉”我们怎样搞好卫生,很多人还“骂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如今哪家不讲卫生,哪个人乱扔垃圾,便感觉很“可耻”,很“没素质”。其实,这种观念的“变化”,正是改革的强大动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石凌炜]

标签:攸县 治理 株洲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