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份子钱”50年涨了400倍 “月送礼开支超500元”
2013年11月13日 14:08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王为薇
上世纪90年代,黄宏的小品里有句词儿说得形象:5块钱,没人瞅;10块钱,握握手;20块钱,抽良友;三十五十才能喝顿酒。开福区的袁易纲娭毑回忆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随礼方式,很是感怀:“以前两筒面条、10个鸡蛋就可以喝喜酒了。
上世纪90年代,黄宏的小品里有句词儿说得形象:5块钱,没人瞅;10块钱,握握手;20块钱,抽良友;三十五十才能喝顿酒。
不久前,网友@黑猫警长吐槽:5年前,朋友结婚我送200元;5年后,我结婚了,朋友还礼竟还是200元。
礼尚往来是一贯的传统,如今随着物价的上涨,送礼者与收礼者有了更为“计较”的内心博弈。为了解长沙市民对于送人情、随礼的态度,本报于11月10日发起了“长沙送礼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总人数为113人,其中男性49人,女性64人。
结婚送礼花费最高
11月10日,记者走上长沙街头分发问卷,受访者一听是关于送礼的调查,各种吐槽,各种纠结。调查显示,各类礼金开支中,结婚礼金以48%的比例拔得头筹,其次是生日、生子、乔迁、探病等。在每月的礼金花费方面,30%的受访者约为200元—400元,38%的受访者为500元—700元,32%的受访者甚至超过了800元。
雨花区都市兰亭小区的黄娭毑今年77岁,据她回忆,上世纪60年代,结婚送个5毛钱算是比较客气的了。70年代一般送5块,80年代涨到10块,90年代涨到50块,2000年起步价就是100块,如今却连200块钱都有点拿不出手。按照黄娭毑的说法,记者一算,长沙的“份子钱”50年竟涨了400倍。
开福区的江洁琳说,从9月14日到10月4日,她一共参加了9场酒宴,结婚、生子、大寿一拨接一拨,礼金送了4800元不说,喜宴常在节假日扎堆,跑这跑那,身心俱疲。
雨花区王家冲路的个体经营者邓某今年40岁,儿子还在读高中,家庭年收入约4万元左右,可每年的人情花费就有一万元左右。家里亲戚多,年年都有侄儿侄女结婚出嫁,邓某说压力好大的。
送礼“起步价”200元
说到长沙礼金行情,59%的受访者选择了200元,30.5%认为没送400元不敢去喝喜酒,9%的人说礼金600元才拿得出手,认为起步价在800元的受访者占总数的1.5%。
调查中,受访者因职业不同,心中对礼金标准的认知也不一样。在长沙的一些企业单位或其他事业单位,一般都是200元的“起步价”,关系稍微好点的同事一般要送400元人情。清水塘第二小学的江老师说,同办公室的老师结婚一般送200-400元,其他同事一般送100元,礼金均由工会主席收取,一并交给新人。
此外,“起步价”还会随着参席人数而变化。天心区的何晔说,如果是自己独自前往,一般送200元。但一家三口都去喝酒,基本上要送400元。
开福区的袁易纲娭毑回忆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随礼方式,很是感怀:“以前两筒面条、10个鸡蛋就可以喝喜酒了。”
多数受访者不介意回礼
调查中,有14%的受访者与华声网友@黑猫警长持有同样的观点:随着物价的上涨,回礼方应该相应地多一点。
湘江世纪城的袁娭毑说,上世纪60年代办婚礼,当时猪肉6毛4一斤,盐9分钱一包,米1毛钱一斤,豆腐3分钱一块,生鸡蛋3分钱一个。办个婚礼只花了四五十块钱,“份子钱”一两块钱就算很客气了;现在搞个婚宴起码都是5万元以上,成本涨了那么多,礼金肯定也跟着涨。
然而,更多的人表示,不管时隔多少年,对于朋友的回礼并不会在意,只要心意到了即可。
家住开福区竹山园社区的李婧今年57岁,她一一道出最近的人情账,今年7月初弟媳50岁寿辰,送500元;9月20日姐姐60岁寿辰,送500元;前段时间,弟弟水果店开张,送500元;侄女马上就要出嫁,正合计着要送多少钱……李婧的60岁寿辰在即,她笑称:“不知道他们会回多少礼,但是只要他们有心,我都高兴。”
囧事
送400元
还不够酒席费
@源之源:邻居家的女儿今年“十一”结婚,我们送了400元。可赴宴地点是五星级酒店,一桌饭菜消费就是3000元,还不算酒水。本想去凑份子,却不够酒席钱。
@种菜的牙膏:前段时间,喝业内同行的喜酒,亲朋好友排队随份子,排第一的那位随了个红包,负责收钱的那位说了声:某某,2000元。这时,他旁边一哥们敲了一下手中的锣,大声叫道:某某随礼两千。顿时,后面排队的朋友都凌乱了,纷纷打开手里的红包往里加钱。
@lvwanhao:我一个朋友结婚时我给他随了500元,可我结婚时他说他手头紧张下个月开支了再给我随钱。我当时只能呵呵一笑说没关系。但过去这么久了他也不吱声了,好像忘记这件事了一样。
支招
用礼物代替礼金
1977年,茶园坡社区的彭爹结婚时,有位亲戚送来10斤玉米,而另一位邻居则送来一副亲手书写的贺喜对联,彭爹和妻子感受到了浓浓的情谊。
雨花区都市兰亭小区的黄娭毑清晰地记得,1981年她儿子金榜题名,单位的10位同事为了表达心意,一起凑钱去百货商场买了一条毛巾被,当作礼物送给了儿子。“每每用到这床被子,心里就暖暖的。”黄娭毑说。
开福区的谢维丽曾在美国工作,说起一次朋友的婚礼邀请,她很是推崇:“朋友送请柬时,里面附带了一张礼品单,上面列出了希望朋友送的礼品,我就送了这对夫妇一套茶具,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避免了礼品重复,还增强了朋友情谊,真是一举多得。”然而回国后,谢维丽在送礼时还是随大流——送钱。
采访中,还有一种随礼方式让很多人觉得尴尬:客人去不了婚礼现场,把礼金打到新人的银行卡里。谢维丽说,随礼本是请朋友到现场热闹热闹,这么一搞,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更没人情味了。
专家
“高档消费带动了讲排场的歪风”
湖南社会学家方向新分析,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酒宴成本的提高,礼金数额跟着水涨船高。此外,公务员群体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高档消费,形成一股讲排场的不良消费之风。
方向新认为,“礼”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这才是中国传统“礼尚往来”真正的意义。如果过分计较回礼数额与物价对等,有违“礼”的初衷。说到礼物代替礼金,方向新说,在人际交往中,礼物比现金更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