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儒释道三家清华大学共论华道


来源:中国网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万俊人院长在开场致辞中谈到: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创造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之“伟大变局”。”  孟至岭道长在“道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谈到,中国传统文化“道”为根,“德”为本,“善”为枝叶,“教化”为应用,具有十分完善的教育职能。

图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华道人文交流中心揭牌中国网王东海摄

原标题:儒释道三家清华大学共论华道

中国网12月5日讯(记者王东海) 12月5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论坛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华道人文交流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清华大学近春园举办,论坛汇聚儒释道三家,共论“华道”——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之道。

中国知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张岂之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万俊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蔡文鹏、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孟至岭、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董群等儒释道三家代表出席此次论坛,就新的时代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更好地结合,国际社会如何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对当今世界的启迪和意义在哪里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下午,主讲嘉宾与参会嘉宾共同讨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核心价值观落地的方式,并聚焦于“社区“共同筹划未来可实施推进的文化落地项目,并特邀联合国人类社区中心最佳实践奖的获得者——英国芬虹生态社区前任主席、联合国生态社区芬虹教育基地教育总监葛瑞先生(CraigGibsone)一行,分享其53年来文化实践与社区建设的经验。

著名历史学家、社会生态学家许倬云教授、复杂性科学创始人布莱恩·阿瑟教授也从国外带来了他们的观点。论坛中,由蔡文鹏院长和华道人文交流中心发起人、碧生源控股董事长赵一弘共同为中心成立揭牌。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万俊人院长在开场致辞中谈到: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创造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之“伟大变局”。然而,市场经济和现代商业化所带来的物质实利主义、世俗主义浪潮的强势冲击以及对生存环境不可逆转的挤压和破坏;现代生活方式多样化衍生、文化多元化竞争造成的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的加速俗化;开放世界和异域文明与文化价值观念的持续冲撞;以及最为重要的是,近代以降文化自我意识和本根信念的不断降低与迷失、乃至激进情绪主义的自我否定——包括对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和近百年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价值体系的自我遗忘和疑惑不诚,导致出现文化低俗、信仰匮乏、精神脆弱、伦理失范、道德沉沦的忧心局面。

图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万俊人发言中国网王东海摄

张岂之教授在论坛中深刻的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落实到我们的心坎上,体现在生活中才能更具生命力。 并提到前一段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学术研讨会时,习近平主席重点提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图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张岂之教授发言中国网王东海摄

刘梦溪教授发表“中国传统价值的当代意义“演讲时,提出中华文化是多元共生的文化系统,也可以称为“多元一体”。它的特点,一是多元性,二是包容性,三是连续性。中华文化的特质,尤其在于它的包容精神。

他从中国古代的典籍中,特别是最高经典“六经”里面,提炼出“诚信、爱敬、忠恕、廉耻、和同”的核心价值理念。并以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作为结语,指出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的长处,中华文化有自己的长处,美国文化也有自己的长处,欧洲文化也有自己的长处,日本韩国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长处。“各美其美,美人其美”,就是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他人的长处。“美美与共”,是大家共识共赏,形成和谐、健全的世界。最后慢慢期待,希望走向“世界大同”。

刘教授也提出一个文化学者对这个世界的期待: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二十世纪是纷争的世界,中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二十一世纪人类还要被这些灾难吞噬吗?人类不可以用自己的理智和智慧使这个世界走向和解吗?中国文化里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要正确认识这个世界的生存状态,认识人类自己,寻找危机的解决之道。我们主张这个世界应该更好些,应该更和谐,应该“有话好好说”。董群教授也重点分析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和合精神与当代价值,并非常认同刘梦溪教授的观点。

图为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教授发言中国网王东海摄

许倬云教授也提出专业的观点:”自从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文明快速发展,人类经历了空前的进步。无论日常生活,或者精神境界,或者知识领域,均开拓崭新境界。但是,经过四百余年的发展,现代文明似乎也已逐渐老化。目前出现症状:个人vs集体,国家vs公民,自由vs责任,民意vs专业,处处都有矛盾。而且,国家意识与全球一体之间,轻重如何?信仰与国族之间,先后如何?人类发展与地球生态之间,如何调和?这些问题,今日无不逼人而至,再无逃避空间,也无拖延时间。”

他认为:“现在人类社会离散、个人自主沦为自私自利、过度开发并滥用自然资源…凡此难局,迫使我们从西方文化传统以外,寻找其他建构另一观念形态的可能性。他建议尝试从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文化,配合现代科学呈现的宇宙,设法补救西方现代文明的不足。”

布莱尔·阿瑟教授也着重谈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巨大,充满痛苦的世界,每年都有很多突如其来的事情在发生。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他们。所以,人类很重要的是要回归到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道。道告诉我们,有一种超越小我,比我们更广阔、更伟大的存在。世界在不断地变换,我们可以在内心深处学会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变化是自然的。作为一个西方人,我特别感谢中国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思想,即有一种比我们每个个体更大的存在。我非常高兴在中国道依然存在,被传承,被实践。在西方,我们同样也很需要它的指导。”

孟至岭道长在“道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谈到,中国传统文化“道”为根,“德”为本,“善”为枝叶,“教化”为应用,具有十分完善的教育职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必须以修身践行之法。

万俊人院长重点提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25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作为国内领先的人文学科类学院之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更有责任为此做出一份担当。在这个时候我们更要不断地探寻和提炼我们的本根信念:传承与创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之道,即华道。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两千多年儒家文化主导并不断借鉴道学、佛学的中华文化传统就是我们的文化“本来”。我们无法真正摆脱自身的文明“基因”和文化传统而“净身”进入现代化世界。而我们所借鉴的西方主导的现代文明,遇到越来越多的困境尤其是人类发展与地球生态难以调和的矛盾,亟需反思与创新。

因此,我们更要意识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极具包容性的文明特征,在这全球一体化,文明冲突不断的时代更凸显出其独到的价值:先人所信奉的“天人合一”,视物与我同体,视人与己同心之理念;先人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界;先人所追求的“和谐共生、天下大同”之梦想,正是疗愈人类目前发展创伤的处方。惟有将中国文化的优秀基因更好的融入世界文化,推动人类形成新的宇宙观和发展观,方能在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中,在人类不断扩展的欲望中,注入一股调和的力量,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均衡,更趋和谐与美好。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提到的那样: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所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成立华道人文交流中心,并定期举办“华道论坛”,邀请各位名家从多个视角理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明白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深入研讨我们的文化如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梦的核心精神和文化内涵;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做到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蔡文鹏副院长认为:正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让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明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中,在人类不断扩展的欲望中,人心思归,我们要不断的追问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根,华夏文明传承与运营的魂。我们坚信,当下的中国要发挥独特的影响力,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崛起,更是文化的复兴。

他详细介绍了华道人文交流中心的基本规划,将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和论坛,凝聚更多的有心人,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一起深入研讨与交流:如何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做到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也将不断的寻找价值和重建价值,探索适合人类发展的新文明方式,进而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实践和应用。因为华道的核心内涵即是“天人合一,创新文明”。

华道人文交流中心也将成立“华道人文俱乐部“,邀请对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责任感的企业家、非营利组织的负责人和学术界人士参加,并采用会员制模式运营:通过举办文史哲等华道人文讲座,共同学习与研讨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精髓,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通过欣赏古琴、昆曲等雅集活动及组织各种文化之旅、全球创新性文化项目实地考察体悟生活之美、工作之乐、人情之真;通过持续举办座谈会及华道论坛,相互碰撞共创文化项目,并群策群力的推动有代表性的文化项目落地。非常欢迎感兴趣的各界人士踊跃加入贡献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华道 儒释道 联合国生态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