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邺侯书院


来源:南岳旅游网

邺侯书院是为纪念唐代邺侯李泌所修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也是南岳目前保存最好的书院。是李泌之子李繁任随州剌史时,为纪念其父亲李泌在南岳隐居所修建的,因李泌被封为邺侯,所以书院命名为邺侯书院。邺侯

邺侯书院是为纪念唐代邺侯李泌所修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也是南岳目前保存最好的书院。是李泌之子李繁任随州剌史时,为纪念其父亲李泌在南岳隐居所修建的,因李泌被封为邺侯,所以书院命名为邺侯书院。邺侯书院建于烟霞峰之下,它是一幢花岗石墙的古朴建筑屋,掩映在松柏环绕之中。清代曾国藩说:“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体现了南岳书院数量之多,地位之高,名气之大,影响之广,而邺侯书院则是南岳书院文化中的典型代表。

李泌为何隐居南岳?因唐肃宗时,他建议肃宗取范阳击败安禄山而功勋卓著,为了逃避官场中的名利之争,以免杀身之祸,他决意急流勇退,经肃宗(李亨)同意,到南岳衡山隐居了十二年,潜心读书。后德宗诏回,官至宰相,并封邺县侯。他的隐居之所叫“端居室”,藏书号称三万卷。韩愈有诗写道:“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可见藏书之丰富。

书院的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

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

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

对联的意思是:因战乱、年代久远,三万轴书卷已荡然无存,作者唯有追忆宰相的业绩与人品;高耸入云的衡山风景依然未改,站在邺候书院就可仔细欣赏远古即有的烟霞峰。可谓“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关于李泌当宰相,还盛传着一个“食芋得相”的传奇故事:20多岁的李泌,看到朝廷尔虞我诈,就弃官读书,隐居于南岳端居室。一天,李泌到附近寺庙听和尚念经,他从念经声中发现有个和尚的声音特别清脆、悦耳,很有功底,不同凡响。于是对此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打听得知此人是该寺的一杂役和尚,法号明瓒。此人有个最大特点就是:人很勤快,白天干苦力,晚上睡牛棚;他从不上桌吃饭,专等大家吃完饭后收起桌上掉的、钵里剩的残汤剩饭充饥,或者捡着牛粪煨芋头吃。 而且很少漱口洗脸,衣服几乎不换不洗,大家都瞧不起他,而且经常戏弄他,并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懒残”。尽管如此,李泌则觉得他不同凡响,是个奇人,便决定与他结交为朋友。于是几次去拜见懒残和尚,并自报姓名,说明来意。而懒残要么不理他,要么大动肝火,边骂边朝李泌吐口水,李泌却毫不计较,只是毕恭毕敬施礼后才告辞。最后一次李泌去找懒残和尚时,正碰上懒残在牛粪堆里扒煨芋头,李泌便不作声,待他扒出煨芋后看见李泌时,就把芋头弄做两节,并递了一节给李泌,懒残连灰也不打,皮也不剥,便大口地吃了起来。李泌见他不打灰,又不剥皮,于是仿照懒残也大口地吃起来。李泌正要开口说话时,懒残却对他说:“慎勿多言,吃我半边煨芋,领取十年宰相吧”。李泌吃完煨芋后,话也未说就回端居室了。时隔不久,李泌被召回朝廷真正做了宰相,这就是著名的“食芋得相”的传奇故事。

1938年,周恩来、郭沫若就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商抗日策略大事,登临南岳时,曾到邺侯书院参观。郭沫若在参观时诗兴大发,于是写了首《登衡山邺侯书院》诗:

中原龙战血玄黄,必胜必成待自强。

暂把豪情寄山水,权将余力写肝肠。

云横万里长樱展,日照千峰铁骑骧。

犹有邺侯遗迹在,寇平重上读书堂。

这首诗暨赞扬了李泌的一生功业,又抒发了作者抗击日寇的豪情壮志。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书院 李泌 南岳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