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阔步两型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
2014年12月04日 11:00
来源:湘潭日报
湘潭在线9月24日讯(湘潭日报记者刘建强 实习生周畅)9月23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省直5大媒体来湘潭集中采访,就湘潭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取得的经验进行报道和推广。
湘潭在线9月24日讯(湘潭日报记者刘建强 实习生周畅)9月23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省直5大媒体来湘潭集中采访,就湘潭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取得的经验进行报道和推广。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接受了5家媒体的专访。
在回答记者提问“湘潭市委中心组是如何抓学习贯彻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陈三新强调,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是我们做好工作,推动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陈三新指出,湘潭形成了以市委中心组学习带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学理论、用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良好氛围,呈现出“严”、“实”、“行”三方面的特点。“严”是严格学习要求、严格学习纪律、严格考评标准;“实”体现在突出问题导向,与湘潭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行”体现在注重学用结合、知行合一,通过学习,各级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在谋划和解决具体问题上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增长。
关于如何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湘潭的“两型”建设实践当中去?陈三新是这样回答的: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也是对我们建设“两型社会”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关键是领会精神和内涵,并用这种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论断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对发展的认识和对发展规律的把握。
陈三新总结了湘潭“两型”建设的成绩。他指出,“两型社会”建设开展7年来, “两型”理念深入人心,并渗透到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两型”产业已具雏形,逐渐成为促进全市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两型”工程加快实施,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陈三新特别强调了湘潭为全省“四化两型”建设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在抓治理上,为了完成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湘潭面对“关停几十家企业、牺牲几千人的就业、减少几个亿的税收、减少几十个亿的产值”的巨大压力,强力推进了竹埠港“退二进三”工作;在抓保护上,出台了《湘潭市落实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和加强生态“绿心”保护的若干规定》,完善和强化了“绿心”地区项目和区域性重大项目选址的审批流程,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建立了生态“绿心”地区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大对生态“绿心”地区的保护力度。同时,湘潭积极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大力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全市有13个乡镇、46个村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称号。
陈三新强调,我市将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一方面,努力让湘潭的天更蓝、水更清、产业结构更优、城市更宜居、人民更加幸福;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努力为全省“四化两型”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湘潭将着力办好几件大事:一是以“两型”产业为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二是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重点,强化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三是以完善制度体系为保障,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的长效化、常态化。
当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和红网的记者还到岳塘区、昭山示范区等地进行了现场采访,并与市直部门及各县(市)区相关负责人举行了座谈。
阔步两型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
湘潭“两型社会”建设暨市两型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湘潭在线9月17日讯(湘潭日报记者廖英 通讯员肖璐)太阳能路灯、LED节能灯越来越多地安装在城市和乡村的道路两旁,装点着城乡夜景,伴行人安全回家;
在屋顶架上太阳能电池板,自己用不完的电可以卖给电网,湘潭市民刘锐建成全省第一个并网发电的“家庭光伏电站”;
刷卡取车、存车,市民骑着单车轻快出行,不挤占道路空间,更不排放废气。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已经在九华、韶山普及,正在向更大范围辐射;
湖湘公园曲径通幽、绿树成荫、双虹拱月、波光潋滟,每天吸引广大市民走进这片城市森林和湿地公园休闲健身;
沿江风光带路畅景美,正在由城区向九华、昭山江畔延伸……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概念正在逐步具象化,生态文明的画卷徐徐展开,循环、可再生、低碳、绿色、和谐的生态元素,让宜居城市湘潭越来越温馨。
“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群众贴心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一切为了群众”提到新的高度,同时强调:“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正是这样一个执政党与群众良性互动、示范区与政府部门通力协作的实践过程。
坚持群众利益的价值导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两型社会”建设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其价值导向清晰明了。
市委、市政府集全民共识,聚高端之智,用两年时间编制完成了《长株潭城市群湘潭市域规划》、《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个“总体规划”和《湘潭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个“总体改革方案”(简称“两规划一方案”),并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三级空间、六大工程、八大改革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顶层设计,继而完成12个专项规划和12个专项改革方案,完善了规划体系和法规体系。九华、昭山、天易三个示范区被确定为湘潭“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人口进城,产业进园,集中连片,循环零排……“两型社会”建设步伐稳健。
从顶层设计到纵深推进,从资本运作到项目实施,湘潭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已经走过7个年头。湘潭人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以“抓项目方式抓改革”的推进机制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两型”之路,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一系列机制应运而生,生态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耕地和水资源保护机制、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市场化要素配置机制、投融资体制和财税扶持政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等得以完善。
建设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市政府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将原有10家政府投融资公司整合成建设集团、产业集团、地产集团,成立了地市级中首创的湘潭“两型社会”百亿产业投资基金,提升了融资能力,为全市“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在全省率先启动以专利权为主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积极启动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试点,湘乡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示范县建设全面启动。
规划引导,强力执行,不符合“两型”要求的企业,纷纷退出历史舞台。2010年前关闭高能耗、高污染的“四小”企业152家。随后,市政府出台退出补偿和鼓励政策,推动竹埠港区域“退二进三”,计划在2015年前分三批完成此范围内的28家化工企业的全部征收工作,目前,26家化工企业已经停产,金天能源、湘潭电化集团两家上市公司将在10月1日前关停。经测算,竹埠港“退二进三”全面实施后,全年可减少废水排放约16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等废气70%以上。竹埠港将成为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基地、“两型社会”建设样板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示范区、第三产业聚集地。
锰矿一带因多年深度开采,导致水塘漏水甚至干涸,居民区尘土飞扬。市政府编制《锰矿地区污染治理总体方案》,要将锰矿地区打造成国家地质矿山公园,如今已启动锰矿地区废水、废渣治理项目建设,24家涉锰涉重金属企业被清查,16家非法、违法企业被关停,矿山被禁采,植被受到保护,公园内360亩矿山复绿工程已完成80%,国家地质矿山公园初显雏形。
转型也好,新建也罢,都用“两型标准”和“生态红线规划”严格考量,以项目管理来规范建设行为。以法规建设来规范项目管理,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落实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和加强生态绿心保护的若干规定》,从法规层面加强绿心保护。岳塘区的清水水库砖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两个项目因不符合“绿心规划”要求,没能通过项目选址审查。按照“存量转型提升、增量创新发展”产业发展思路,我市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两型”化方向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9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13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8.8%。
为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我市积极申报森林公园。昭山示范片区完成了大昭山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了省级评审,可望成为绿心地区首个申报成功的省级森林公园。澄月湖、金霞山森林公园今年已启动申报工作。这两年,我市绿心地区共造林4090亩、封山育林27315亩、低产(效)林改造3500亩、通道绿化106公里,共投入资金1275万元。到2013年底,绿心地区共有林地88902亩,已界定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达48001亩。
与群众同频共振
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参与主体,更是评判者,只有与群众“同频共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才能激发群众的热情,改革才更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国家级湘潭高新区立足“新能源之都、新技术之源”,实行定位发展。2013年成功获批国家重大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试点单位、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大部门制”、“去行政化”和个性化考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打破了框框条条,工作执行力不断增强。湘潭高新区通过加大管委会机关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力度,在管理科学精细、资源利用高效、崇尚勤俭节约、践行绿色低碳方面率先作出示范,成为湖南省唯一获评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的园区。2013年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720.1亿元,力争2014年实现“千亿园区”目标。
九华示范区2011年9月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市比重的22.62%、15.96%和24.05%,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开发区前列,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建设的十大千亿产业园区之一。2013年又成功获批长株潭综合保税区。九华示范区内公交专线全部采用新型混合动力环保车,乘客一律免费乘坐;示范区范围内所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实行分网分质供水制;大气唯美的德文化公园,把这座新崛起的滨江新城装扮得分外迷人。
“昭山绿心保护和发展”被列入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昭山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清晰:“中部地区的生态休闲度假中心、长株潭城市群重要的生态特色功能区——三个城市的公共客厅、中部地区的低碳经济示范区”。围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高端商务”三大主导产业,昭山提出五年的奋斗目标: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一座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新城,完成100亿元的GDP和10亿元的财政收入,实现10万常住人口。昭山示范区对被征地农民给予15年养老保险补贴和3—5年的医疗保险补贴,基本实现全区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居全市前列。
天易示范区定位为“创新服务基地、生态工业新区”。园区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4.3 %,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涌现了一批以电线电缆、韶力电气、江麓机械、宏兴隆、胖哥、小龙王为代表的“两型”企业,主导产业呈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
伟人故里韶山,理应成为先行先试的样板。作为全省第一个两型示范综合片区,韶山市实施了一系列大动作,力求达到美化家园、改善环境、节能环保、方便出行的效果。
韶山村470座民房屋外立面装饰一新,更换门窗,统一风格,绿化庭院。旅游门店统一招牌。完成景区核心区排污管道改造12.1公里,主干道附近农户、门店污水接入市政管网,山冲农户建设户用污水生态处理设施,实现了核心景区污水处理全覆盖。火车站社区1400套分类垃圾桶全面入户,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完成景区主次干道的提质改造和绿化亮化,城市主干道及公用设施照明亮化系统全部采用太阳能灯和LED灯,比原来节电50%。公共场所采用声控灯、感应式水龙头,节水、节电模式随处可见。太阳能热水器全覆盖,在韶山市行政中心和华润学校等屋顶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面积10万平方米,全年可节约水、电费30多万元,节约标煤约306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860吨,韶山的空气质量居全省前列。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1个,投放自行车360辆,方便了群众出行,缓解了城区、景区交通压力。
“依靠群众建两型,建成两型为群众”,“家家户户一起来,两型生活创未来”,韶山将两型示范综合片区创建的有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推广两型产品采取“政府补贴+群众自筹”及“企业投资赞助”的方式进行,与群众算“经济账”,做好群众投资预算和获利估算,让群众知道两型创建带来的实惠,变被动接受为自觉自愿接受,共享“两型社会”建设成果。韶山两型知识教育从娃娃抓起,小手牵着大手,带动了一个个家庭,激活了一片片社区、园区、厂区、校区和办公区。广大市民开始有意识地将垃圾分类投放,使用环保袋、菜篮子,文明行为日益普遍,随地乱吐、乱丢等不文明现象正在逐步减少。
我市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全民共建”的长效机制,两型企业、两型园区、两型社区、两型乡镇等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形成“可学、可比、可看”的示范模式。自2012年开始,我市设立了市级两型社会建设引导资金,出台了两型社会建设引导资金专项管理办法。对两型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绩效评价。对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项目,按照逐级申报把关的原则,县(市)区申报,市两型办与市财政局一道,组织市直牵头部门,严格按照省市16个两型企业建设标准和“两型五进”要求,开展实地评审和专家论证。初选名单予以公示,无异议后确定。近年来,争取省市投入资金9378万元,带动社会投资3.5亿元,培育了韶山清溪镇、九华吉利社区、湘机中学、育才小学等省市级两型示范创建项目和单位172家,两型示范创建模式55个。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在全社会营造了抓“两型”、促“两型”的浓厚氛围。
立行立改见成效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春风化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润物无声,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深入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湘潭的“两型社会”建设注入了清新之风,机关作风更加务实、清廉。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市两型办积极开展“询基层群众、转干部作风、促示范创建”主题活动,全体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结合当前“两型社会”建设的工作任务,深入湘乡市梅桥镇上峰村、金薮乡油茶林基地、水府示范区等联点村和示范创建点,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面对面指导创建工作。
根据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中发现的问题,市两型办立即对全市近年来两型示范创建单位的基本情况再次进行了摸底调查,在《湘潭市政府采购“两型”技术产品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对照两型社会建设中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前沿技术,着手收集整理涉及基层和群众生产生活的两型技术和两型产品,于4月中旬发布了《2014年湘潭市本地两型技术产品联系目录(第一批)》,并指导基层和群众购买、使用和推广两型产品,普及两型理念。此目录入选的两型技术产品共有48个,涵盖了太阳能光伏、LED照明、节能开关、插座、水阀、节能机械设备、节能电器设备等14大类产品,大部分都是科技攻关项目、成果转化产品。经初步估算,如果全社会使用节能产品到位,全年能减少用电量约300万度,二氧化硫等废气减少30%以上。
广大群众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两型社会快速发展。为此,市两型办在4月份制定下发了《湘潭市2014年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方案》,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推进10个领域45项改革任务,并将其纳入全市党政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如:推进阶梯电价、气价、水价改革,推进PM2.5的监测和防治,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等。还对“被征地农民土地补偿资金入股经营试点”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确保示范区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深入基层调研,发现漏洞及时补救。市两型办负责人在调研中发现荷塘乡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值得推介,便及时与省两型办衔接,将荷塘乡的项目上报至省办作为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另外,与上级协调,为泉塘子村争取省级两型示范创建资金落实到位。
雨湖区羊牯塘社区希望到韶山市清溪镇学习创建经验,希望市两型办出面组织,市两型办立即采纳此建议,将其列入月度工作计划,一并组织多个申报的社区进行走访学习。市两型办还积极参与市环保协会工作,呼应和鼓励环保志愿者。
群众向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的“两型社会”是市政府的奋斗目标。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我市多个项目跻身国家层面,2012年、2013年我市分别获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有152个项目进入国家财政政策奖励范围。2013年9月,湘潭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湘潭成为全国现代农产品流通综合试点城市、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013年7月,我市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出台了政策性文件——《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两型办等单位〈湘潭市推广十大清洁低碳技术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新能源发电技术推广走在全省前列。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让“两型”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湖南首个“家庭光伏发电站”在湘潭成功并网发电,我市相继建成机关屋顶光伏分布式发电站2个、家庭光伏发电站7个,已建成较大光伏屋顶发电项目50.8兆瓦,今年计划新建20兆瓦。截至今年6月,已在绿心地区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790套(其中太阳能路灯347盏,1盏路灯可折算为4台太阳能热水器),节柴省煤炉灶600套。我市能耗大户湘钢利用余热锅炉回收烧结废气余热进行发电,第一期已建成投产,第二期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机组发电量可达10亿度,将节约外购电费2.532亿元。
抓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为了让更多老百姓受益,重大公共项目优先向环保、城乡基础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长株潭三市共同进行的湘江治理、湘江生态带建设、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潭仰天湖工程,法华山、金霞山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鹤岭工矿区的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十大清洁低碳技术推广等一批重大两型项目建设,都是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民生工程。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新型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
向着生态文明目标奋进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标志和保障,“两型社会”建设正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路径。
全市两型战线党员干部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实际工作的重大契机,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逐级召开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提高“两型社会”建设的本领,提高察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执政能力。
市两型办严格对照市委“34+1”专项整治方案,在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职务消费、公款送礼、人事制度等各个方面开展自查,严格按要求进行整改落实:严格落实办公用房标准,规范公务用车制度,周末和节假日一律封车,非公务活动一律不派遣公车;规范财经制度,严格控制办公开支,严格公务接待管理,完善公务接待办法,严格落实“八项规定”,严格报批程序。机关干部认为,这种新气象符合“两型”要求,“两型”机关何尝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指标呢?
推进生态文明,“两型社会”建设是关键抓手。当前,我市“两型社会”建设处于纵深推进阶段,工作重点是“五突出”:突出主体功能分区,加快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突出两型重点改革,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动绿色转型;突出推广清洁低碳技术,努力强化科技支撑;突出“两型”示范创建,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群众观念,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扩大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向“两型”转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两型社会”建设的成果。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