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周朝最高等级乐:六代乐舞


来源:凤凰湖南综合

六代乐舞又称“六乐”或“六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大咸》(也称《大章》)、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

六代乐舞又称“六乐”或“六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大咸》(也称《大章》)、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周朝最高等级乐是六代乐舞,简称为《六乐》,周代制定礼乐,六代乐舞用于郊庙祭祀。以《云门》用以祭祀天神、《大咸》用以祭祀地神、《大韶》用以祭祀四望,即四方,也有认为是指名山大川或日月星辰、《大夏》用以祭祀山川、《大濩》用以祭祀周的始祖姜嫄、《大武》用以祭祀周的祖先。

周初,武王伐纣成功后,为了建立和巩固新的政治秩序,让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整套形式丰富内容充实的礼乐制度。其中“六舞”和“六小舞”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支柱。

“六舞”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表演的场合隆重,人数众多,天子用“八佾”(64人的舞阵)的规格标准。六部乐舞的大部分由所传周代以前各代的代表性乐舞整理增删而成,所以又叫“六代之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大咸》,舜时的《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和周代由周公(也有说武王)新创编的《大武》。其中《云门》、《大咸》、《大韶》、《大夏》所代表的各代,都是由禅让得的天下,所以称“文舞”,舞时左手执龠(形状像排箫的乐器),右手秉翟(用野鸡尾装饰的道具)。而《大濩》和《大武》所表现的都是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君主,叫做“武舞”舞者手里拿着朱干(盾)玉戚(斧)。到了后代,“六舞”就都被称做“先王之乐”,成了神圣的“雅乐”。它们的影响波及到后世数千年。

“六小舞”则是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乐舞教材,有时也用于某些祭祀场合。周代“乐师”的任务就是“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六小舞”包括有《帗舞》(执长柄饰五彩丝绸的舞具而舞)、《羽舞》(执鸟羽)、《皇舞》(执五彩鸟羽)、《旄舞》(执旄牛尾)、《干舞》(又叫《兵舞》,执盾)、《人舞》(不执舞具,“以舞袖为容)。多大年岁学什么舞,什么身份学什么舞,何人负责教授,何时组织会考,对不用功者如何笞罚,对成绩优异者怎样任官封爵等等,都有细致严密的规定。

六代乐舞从秦朝后只有韶乐(文乐)和武乐两种。韶、武两乐,是历代宫廷中最重要的雅乐,韶乐是等级最高的礼乐,一直延续到清朝。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乐舞 周朝最高等级乐 时期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