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城市病倒逼北上广“瘦身” 功能疏解成调控关键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人口快速膨胀,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高企等“城市病”日益凸显,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已成必然选择。专家指出,特大城市人口压力,仅仅依靠户籍等行政手段是难以解困的

近年来,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人口快速膨胀,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高企等“城市病”日益凸显,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已成必然选择。专家指出,特大城市人口压力,仅仅依靠户籍等行政手段是难以解困的,关键是疏解城市功能,通过产业布局和市场进行调整。

北上广日均增逾千人“城市病”缠身

今年3月初的一个雾霾天,来自河南郑州的26岁青年张宇终于作出了离开北京的决定,而此前他已经为是否回老家发展纠结很久了。

“我就是逃离北上广的典型案例。”从事房产编辑工作的张宇略带自嘲的对记者说,“北京虽然机会和资源多,但物价也高,尤其是房价,根本买不起。家里人要我早点回去,因为回郑州过几年就能买上房。”

张宇的离开对于拥有2100多万常住人口的北京几乎没有影响。北上广深,这四座公认的中国一线城市就是这样:有人离开,而更多的是涌入的人。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近期透露,2000年到2012年这12年间,北京流动人口增加了517万,每年增长43万;上海每年增长53万;广州每年增长43万;深圳每年增长56万。

据此计算,12年间,北京流动人口平均每天增加1178人,上海日均增加1452人,广州日均增1178人,深圳日均增加1534人。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高企、环境破坏等“城市病”也日渐突出,这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让北上广等城市在“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难见踪影。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调控思路渐转变

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加剧、“城市病”日益凸显的严峻形势下,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已成为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必须作出的选择。

近期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今年地方两会期间,北京、上海也释放出严控人口的信号。北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切实把常住人口增速降下来”,上海也把“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种种信号刺激着北上广寻梦者的神经:这些特大城市户籍管理政策或将“从紧”?而现实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观察可见,政府部门调控人口规模的思路侧重点正发生转变: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调控成为这一轮特大城市谋求“瘦身”的关键词。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提出要疏解一批不符合首都发展定位的城市功能,并明确抓好产业调控,引导服装、小商品、建材市场逐步退出。当前,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外迁的消息引发热议,虽仍未确定是否迁入河北,但这被外界看作是北京打响向外疏解产业和人口的“第一枪”。

行政手段难解困城市功能疏解是关键

“要调控人口规模,人口疏解必须和城市功能疏解同步。”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李彦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单靠户籍等行政手段难以奏效,户籍只能阻挡一小部分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例如北京有800多万人没户口,但照样留下来。”李彦军强调。

李彦军指出,人们之所以愿意在北京忍受拥堵、雾霾、高房价等不离开,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资源以及医疗保障。由于这些优质资源的聚集,大量人口还是会涌入北京,所以控制人口的关键是靠城市功能疏解,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李彦军进一步指出,城市功能疏解,一方面要打破行政区域,往大城市以外的其他地区疏解,通过产业转移等引导人口外流;另一方面要由中心城区往郊区县疏解。要完善大城市近郊及周边地区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和服务配置,提升郊区县对人口与产业的拉力,避免出现有业无市的“睡城”。

专家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城镇化水平的巨大差距,北上广等特大城市集聚了各种优质资源,对各类人才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而中小城市由于产业、资源、就业机会远不如大城市而难以吸引足够的人才。因此,疏解特大城市功能,填平城市间鸿沟,实现区域间协同发展和优质公共资源合理分配,才能减轻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

观察可见,缓解北上广人口过度集中困境,让外地人不再痴迷于“死磕”北上广打拼的前提应为:中小城市真正具备了吸引人去奋斗和生活的魅力。而当下推动的京津冀一体化则是值得期待的一次试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石凌炜]

标签:最具幸福感城市 功能 调控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