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打工达人半路出家创业种米 年营收上亿元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陈炳佳参加邮储银行创富大赛,一举夺得大赛季军,获得了邮储银行1000万元的融资支持,帮助他的“北纬22度阳光大米”事业走出困境。陈炳佳是2011年邮储银行创富大赛季军,获得了1000万融资支持,解决了流动资金短缺的关键性问题,帮助他和他的“北纬22度阳光大米”走出困境。

究竟做什么项目好呢?

几经思考后,陈炳佳的决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种大米。

“要创业,肯定要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优势去做”。罗定是广东最大的盆地,一年四季都没有灰霾天气,阳光充足,还有种植稻米的绝佳条件—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光合作用后更容易沉淀养分。

没有污染的环境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罗定江水源没有污染,加上四周都是山,将台风带来的污染也拦住了。这样的地理条件是不可复制的硬条件,也是生产优质大米得天独厚的条件。毕竟,高质量的大米不是通过模式创新就可以生产出来的。

2004年,从没干过农业的陈炳佳,决定结合家乡优势和市场需求,大胆以“北纬22度阳光大米”为卖点,发展生态稻米—聚龙牌大米,以“物超所值”的高姿态专供高端客户群。

标准化种植

质量产量双保障

最让陈炳佳自豪的,就是实现稻米种植的标准化运作。他带领一帮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同事,蹲在田间地头,硬是钻研出了一套稻米种植的标准化运作体系。

从土壤改良开始,在土壤统一肥力、地力的基础上,再对稻米种植的各个阶段制定标准化的流程,实现了稻香园的大米品质与种植风险系数双双可控。

这并不是一条简单易行的道路。为了选定种源,他每周数次往返罗定和广州,请教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和专家;为了找到合适的生物化肥,他甚至同时跟50多家化肥厂家打交道。在稻香园的基地田头,那些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同事,比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辛苦,有时候半夜还需在灯光下观察禾苗的生长情况,详细记录各种数据。

通过对从育种到种植的整个过程进行长期跟踪,经过几百亩田地两年四造的样本及周期统计之后,最终形成了对整个种植过程的标准化和流程化。

实际参与种植的农民也是标准化执行的一份子。稻香园与农民采取合作聘用制,让农民化身定时上班的工人,按照稻香园标准化的要求种植,并统一配送种苗和肥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规划、统一标准回收。“农民工人”还需要在单据上随时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比如施用农药的方法、时间和用量等细节数据都要一一登记,从而做到对每一亩田地的水稻生长状况能动态跟踪。

传统农业的风险在于看天吃饭,变数太多。通过标准化种植,稻香园的大米种植实现了可控,以稻香园团队自主培育的澳梗占为例,基本做到能够预防各种病虫害,质量和产量得到了保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陈炳佳 种植 营收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