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盘活存量” 呼唤影子银行“升级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提升信贷资源竞争性配置的市场化需求,缩小商业银行信贷收入,让利于实体经济的政策意图逐渐显现,盘活信贷存量将成为商业银行谋变的主基调。现代金融体系体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共同经营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性风险的市场交易特征,正是体现了影子银行发展的基本规律。

自3月25日以来,银监会公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尤其4月份监管部门掀起的银行间债市整顿风暴,将银行理财市场“资金池”整肃推向了高潮,重拳治理理财产品,影子银行也成为众矢之的。

7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三提“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发展战略。7月20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提速。提升信贷资源竞争性配置的市场化需求,缩小商业银行信贷收入,让利于实体经济的政策意图逐渐显现,盘活信贷存量将成为商业银行谋变的主基调。

因此,传统银行理财方式已不适应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要求,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势在必行。认真分析影子银行发展规律,转变金融风险的认知观念,是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金融市场亟待转型发展

在未来两年间净利息收入下滑10%且风险加权资产增加15%的背景下,根据China Scope数库财务对全国140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显示,为了使资本充足率保持在以往水平,未来两年里银行业将面临约500-10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受存贷比和资本比率管理的影响,贷款规模和银行生息资产规模将影响银行业发展空间。因此,银行业创新融资渠道和创新资本工具,是盘活存量的唯一途径。

现代金融体系体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共同经营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性风险的市场交易特征,正是体现了影子银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创建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我国金融领域必须全面更新理念的考验。具体表现为:第一,将存、贷、结等传统金融服务与提供流动性管理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相结合;第二,以融资为主的金融服务中介,转向以全面收集、生产、分配和使用信息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模式;第三,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以存贷和市场交易并举的多样化金融服务;第四,变热衷于兴办机构为激励交易,以提升流动性效率;第五,政府设计、批准、运动式的行政化金融发展模式,向依靠市场交易机制以规避实体经济风险,同时获取风险收益的金融服务转变。

“盘活存量”需转变金融风险观念

随着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显现,实体经济的非系统性风险不可避免地会通过产品等方式传递至金融系统内部,并通过不同的风险属性予以表现,金融部门针对不同的风险属性,设计相对应的金融产品。因此,由财物的易损失性而产生了存单等服务工具,标的资产的价格不确定性衍生了期货、期权、掉期等服务工具,由间接融资不易获得产生了股票和债券市场。

银行依照价格的供求均衡特性进行撮合配对,为实体经济提供现货和期货市场的风险缓释服务产品。今年以来,债券市场深陷寒流,共有10只民营企业债券,14只地方国有企业债券遭遇降级。因此,债券市场呼唤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

在宏观经济波动的背景下,银行客户盈利能力和不良贷款率将产生变化,引发市场、信用和操作等三方面的风险暴露,金融部门必须对收益与风险进行估值,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收益与风险比率偏高的组合产品,实现定价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风险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金融部门将缓释风险产品与市场的投资者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现代金融市场的服务特征。

然而,人为地抑制和规避风险,将扭曲风险的客观规律,将导致经济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将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人为增加金融杠杆率,又将加速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与风险理念滞后的矛盾已经显现。在金融产品设计、市场交易和监管方面,风险厌恶情绪不断上升,渐渐形成了同质化竞争和流动性风险。唯有通过改革,才能给予市场化金融创新的动力,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原则,满足市场需求是一切金融创新的基础。任何离开了实体经济,脱离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味地迎合监管制度的金融创新将难以持续。任何创新要以风险容忍度和总量控制为前提。加强风险监测和信息披露机制建设,以适度有效的对冲、分散和控制风险,实现稳定的金融服务和风险收入。

针对金融风险特性,遵循风险的永恒性规律,开发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产品具有风险收益大于潜在损失的功能,能够体现实体经济资源的高效配置,能够实现价格波动的风险对冲功能,利用违约事件实现投资者风险收益等金融工具,以此实现“盘活存量”的金融发展策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转型呼唤影子银行“升级版”。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升级版 理财产品 实体经济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